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练习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1-16
期中考试
本部分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非选择题
西欧城市的衰落与复兴

材料一:

在奴隶制大农庄的繁荣时期,使用大批奴隶经营的农业曾有较高的商品率,大农庄生产的产品在城市市场上销售,促成了城市的繁荣。3世纪时,由于奴隶劳动缺乏和价格的昂贵,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大地产经济走向衰落。大奴隶主开始把农庄分成小块,租给佃农或隶农,农庄主征收实物地租,就地消费,减少了农产品对城市市场的供应。城市中原有的手工业,也因奴隶劳动生产率低下而衰落下来。罗马帝国崩溃后,代表古典文明的城市普遍衰落,城市大大萎缩,大部分地区变成了牧场或农场,有些城市甚至退化至村庄规模。

——摘编自于贵信《古代罗马史》等

材料二:

公元10世纪左右,中世纪的大垦荒以及轮作制的发展大大提高农业产量,有了更多可供在市场交换的农产品。11世纪西欧人掀起十字军东征运动,打通了与东方和非洲的贸易通道。在12-13世纪,蒙古人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帝国,一条连接意大利到中国的贸易通道建立起来了。西欧工商业和城市得到发展,国王、教会、教堂、修道院等也支持兴建了很多城市,他们为居民提供保护,以收取租金和工商业税。到13、14世纪之交时,西欧城镇总数大约达到1万个左右。

——摘编自王挺之《欧洲文艺复兴史:城市与社会生活卷》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西欧城市的衰落和复兴。

中国近代的土地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界已认识到了农村不发展,国家发展的问题就一个也解决不了的事实。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工业品就不可能有广大的市场。农民的愚昧、知识的低下,又使劳动力的素质无法适应新式工业的要求。在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下,农村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农村资源得不到开发,也就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其所需要的原料和商品粮食。苛重的地租、高利煲榨干了农民的血汗,又使农村不能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

——摘编自刘方健 史继刚《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主张)简表

国民革命时期

1924年,孙中山指出: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他认为中国革命在这一点上应当效法俄国,不然革命就是不彻底的。

土地革命时期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田中收获除给政府交土地税外,均归农民所有。

全面抗战时期

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

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