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温州市经开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份月考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09-27
月考试卷
【卷首语】(4分)
【一次整理·语文基础知识与积累】(14分)
【一本诗选·名著阅读】(12分)
【一场朗诵·文学类作品阅读】(25分)

九(8)班准备举行班级诗歌朗诵会,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资料搜集整理阶段:

【诗歌搜集整理】

⑴某小组搜集了三首诗歌。根据诗歌内容,你认为这组诗最应安排的朗诵单元是(

A.哲思短笺    B.时代浮光   C. 情寄风物    D.童心无价

⑵该小组在查找诗歌的过程中,找到了乙诗不同的译本,发现标题有不同的翻译。结合诗歌内容和语言特点,为乙诗选择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A .睡前的逃跑     B .该睡的时候溜了

诗歌研读阶段:

【朗诵脚本设计】

为更好地完成朗诵,该小组一起设计了朗诵脚本。仿照示例,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朗读设计。

朗读设计示例:

《星月的来由》一诗前两句重读“想”“撕裂”“只”,尤其是“撕裂”一词,表现作者的痛苦和无奈。诗歌后两句朗读时语速渐快,语调轻快,表现作者情感由痛苦转化成希望,留给人无限的期冀和想象。

【诗歌主旨探讨】

⑶经过对诗歌的理解和研读,为更贴合这组诗歌特点,该小组决定以“星辰大海”为组名。请你整合诗歌内容和主旨,阐述“星星”意象的丰富内涵。

【撰写邀请函】

⑷诗歌朗诵会即将开始,选择一个邀请对象,根据提供的信息,以九(8)班全体同学的名义写一则120字左右的邀请函。

邀请对象: 压力巨大的徐老师

对九年级读诗活动不支持的妈妈

活动地点:校文化礼堂

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0日

【朗诵展示】(略)

【活动流程】

【甲】星月的来由

顾 城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但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了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作月亮和星星

【乙】    ▲    

罗伯特·史蒂文森

从客厅和厨房投来的灯光,

透过了布帘,栅栏和玻璃窗;

窗外有千万颗星星

正在高空穿梭不停。

它们比一棵树上的叶子还要多,

也多过了公园和教堂里的人群。

天狼、北斗、猎户和所有的天神,

还有水手的导航精灵,

这些星星们都落进墙边的水桶,

桶里一半装着水,一半装着

【A】大人们发现了我,紧抓住我的衣襟,

他们把我丢上了床,

我眼中的光辉,却仍然闪烁不停,

脑海中,还旋转着划过天空的星群。

【丙】雪

图多尔`阿尔盖齐

晶莹纯洁的雪花,

我期待着你下凡。

你,栽种在蓝天上花瓣。

【B】蓝天正在凝结,

为寒冬制作项链。

整个天穹都在忙碌,

为你准备洁白的衣衫。

但是,你同星星和月亮

一起来到我们人间,

永远难免涉足尘埃,

落入那污浊的泥潭。

一则鉴赏·非文学类作品阅读(16分)
阅读朱光潜的《意象与情趣的契合》,完成以下小题。

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朱光潜

①要产生诗的境界,“见”所须具的第二个条件是所见意象必恰能表现一种情趣,“见”为“见者” 的主动,不纯粹是被动的接收。所见对象本为生糙零乱的材料,经“见”才具有它的特殊形象。比如天上的北斗星本为七个错乱的光点,和它们邻近星都是一样,但是现于见者心中的则为像斗的一个完整的形象。仔细分析,凡所见物的形象都有几分是“见”所创造的,“见”为直觉时尤其是如此。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一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与物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比如注视一座高山,我们仿佛觉得它从平地耸立起,挺着一个雄伟峭拔的身躯,在那里很镇静地庄严地俯视一切。同时,我们也不知不觉地肃然起敬,竖起头脑,挺起腰杆,仿佛在模仿山的那副雄伟峭拔的神气。前一种现象是以人情衡物理,美学家称为“移情作用”,后一种现象是以物理移人情,美学家称为“内模仿作用”。

②移情作用是极端的凝神注视的结果,它是否发生以及发生时的深浅程度都随人随时随境而异。大地山河以及风云星斗原来都是死板的东西,我们往往觉得它们有情感,有生命,有动作,这都是移情作用的结果。比如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诗文的妙处往往都从移情作用得来。

③从移情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内在的情趣常和外来的意象相融合而互相影响。  A  

比如欣赏自然风景,一方面说,心情随风景千变万化,睹鱼跃鸢飞而欣然自得,闻胡笳暮角则黯然神伤;另一方面说,风景也随心情而变化生长,心情千变万化,风景也随之千变万化,惜别时蜡烛似乎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这两种貌似相反而实相同的现象就是从前人所说的“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情趣”简称“情”,“意

象”即是“景”。我们时时在情趣里过活,却很少能将情趣化为诗,因为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不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见的形象。我们抬头一看,或是闭目一想,无数的意象就纷至沓来,其中也只有极少数的偶尔成为诗的意象,因为纷至沓来的意象零乱破碎,不成章法,不具生命,必须有情趣来融化它们,贯注它们,才内有生命,外有完整形象。

④诗的境界是情景的契合。  B   阿米儿说得好:“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景是各人性格和情趣的返照。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同而实不同。比如陶潜在“悠然见南山”时,杜甫在见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时,李白在觉得“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时,都见到山的美。在表面上意象(景)虽似都是山,在实际上却因所贯注的情趣不同,各是一种境界。我们可以说,每人所见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所创造的。

⑤这个道理也可以适用于诗的欣赏。就见到情景契合境界来说,欣赏与创造并无分别。比如说姜夔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一句词含有一个情景契合的境界,他在写这句词时,须先从自然中见到这种意境,感到这种情趣,然后拿这九个字把它传达出来。在见到那种境界时,他必觉得它有趣,在创造也是在欣赏。这九个字本不能算是诗,只是一种符号。如果我不认识这九个字,这句词对于我便无意义,就失其诗的功效。如果它对于我能产生诗的功效,我必须能从这九个字符号中,领略出姜夔原来所见到的境界。在读他的这句词而见到他所见到的境界时,我必须使用心灵综合作用,在欣赏也是在创造。

⑥因为有创造作用,我所见到的意象和所感到的情趣和姜夔所见到和感到的便不能绝对相同,也不能和任何其他读者所见到和感到的绝对相同。每人所能领略到的境界都是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而性格、情趣和经验是彼此不同的,所以无论是欣赏自然风景或是读诗,各人在对象中取得多少,就看他在自我中能够付与多少,无所付与便不能有所取得。不但如此,同是一首诗,你今天读它所得的和你明天读它所得的也不能完全相同,因为性格、情趣和经验是生生不息的。欣赏一首诗就是再造一首诗;每次再造时,都要凭当时当境的整个的情趣和经验做基础,所以每时每境所再造的都必定是一首新鲜的诗。诗与其他艺术 都各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物质的方面如印成的诗集,它除着受天时和人力的损害以外,大体是固定的。精神的方面就是情景契合的意境,时时刻刻都在“创化”中。创造永不会是复演,欣赏也永不会是复演。真正的诗的境界是无限的,永远新鲜的。

选自《诗论》(有删改)

【一位文人·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欧阳修的两篇书信,完成以下小题。

【甲】

    修再拜。人至,辱书,甚慰。永阳穷僻而多山林之景,又尝得贤士君子居焉。修在滁之三年,得博士杜君与处,甚乐,每登临览泉石之际,惟恐其去也。其后徙官广陵,忽忽不逾岁而求颍,在颍逾年,差自适,然滁之山林泉石与杜君共乐者,未尝辄一日忘于心也。今足下在滁,而事陈君与居。足下知道之明者,固能达于进退穷通之理,能达于此而无累于心,然后山林泉石可以乐,必与贤者共,然后登临之际有以乐也。

(选自《答李大临学士书》)

【乙】

    某再拜启。山州穷绝,比乏水泉。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又理其傍为教场,时集州兵、弓手,阅其习射,以警饥年之盗,间亦与郡官宴集于其中。方惜此幽致,思得佳木美草植之,忽宠示芍药十种,岂胜欣荷!山民虽陋,亦喜遨游。今春寒食,见州人靓装盛服,但于城上巡行,便为春游。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愧刻!愧刻!

(选自《与韩忠献王》)

【注释】①永阳:今安徽来安。下文的“滁”“颍”分别指安徽的滁县、阜阳。②知道: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③忽忽:喻时光之快。④比:比较。⑤宠:宠爱,这里指韩琦给欧阳修赠送芍药花。⑥欣荷:欣喜和恩宠。⑦韩忠献王:韩琦,曾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

一篇文章·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