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安徽省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质量检测(老高考)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5-01-10
高考模拟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武八年(1375年)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之后,明朝下令禁止金银流通,专行纸钞。但成弘年间以后,宝钞已失去货币的信誉和价值,民间支付所用主要是白银。正是这种来自民间的强大驱动力迫使明朝统治者承认既定事实,白银遂成为法定货币。明代中国对白银货币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赋税货币化引起的,而这种赋税货币化的动力来自政府的财政体系运作的需要。巨大的白银需求引起供给严重不足,为获得白银,明中叶以后政府开放海上贸易。据统计,"自隆庆五年(1571年)马尼拉开港以来,到明末的七八十年间,经由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可能在6000万比索以上,约合4000多万库平两。当海外白银成为明代白银重要来源时,中国经济就日益融入美洲白银主导的世界资本市场。白银货币化加快了货币流通,带来了整个明代社会结构的变动。白银货币化也约束了当权者滥发货币的权利,切断了明王朝通向恶性通货膨胀之路,这也大大推动了生产和贸易的增长。

 ——摘编自陈昆《宝钞崩坏、白银需求与海外白银流入—对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考察》 

 材料二:从1932年起,西方主要工业国纷纷放弃金本位货币体制,货币贬值,世界银价开始一路上升。1933~1934年,美国实行包括"银购入法,等一系列购银政策后,世界银价暴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仅1934年7月至10月中自,从中国流出的白银就达2亿元以上,而1932~1936年共计流出金银价值达10亿海关两。中国以白银为本位货币,但白银货币的储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因此,在世界银价上涨后,我国随之发生白银危机和金融动荡,并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国民政府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经济,在英、美两国的支持下,于1935年11月3日最终放弃银本位币制,实行法币政策,采取近似"管理的外汇本位,制的纸币流通体制,使中国从此脱离了银本位制,割断了中国货币与世界白银的必然联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但国民政府在实行纸币流通体制后,其货币发行不受任何硬通货储备限制,再加上受传统的中国财政靠发行纸币维持支出积习的影响,以及无健全的金融监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造成币制改革后的中国经济面临随时爆发恶性通货膨胀的隐患。 

 ——摘编自李爱《白银危机与中国币制改革—解析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经济与外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对反对帝国主义的号召,感到振奋而有意义。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搞社会主义,"才能救济中国的危急及不独立,才"可以和世界革命合流。学者张岱年等认为:"中国文化中本有悠久的唯物论、无神论、辩证法、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传统,有大同的社会理想,因而马克思主义很容易在中国的土壤里生根。毛泽东曾指出:"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近代历史证明,以俄国马克思主义为中介,使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张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分析》 

材料二: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的深层指向,是努力取得作为一个国家真正参与全球化所必需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只有真正解决民族独立问题,真正参与全球化才有可能。没有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全球化,只能是殖民化的全球化。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得失成败的历史经验,透彻分析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思想。他敏锐地认识到:对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要发展生产力,就只有打开国门"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参与全球化过程。他一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认为市场经济或者计划经济并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龚星其《全球化历史进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