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浙江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统测试卷

日期: 2025-04-02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建筑保存着唐代以来的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唐代汉藏两族的友好团结,也是唐朝民族团结政策的体现。对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唐朝政府采取羁縻府州制度加强汉藏友好关系
B、 该建筑中供奉着“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的牌位
C、 红宫前的"唐蕃会盟碑,见证汉藏两族友好团结
D、 接待吐蕃使者的唐朝政府机构是六部下的鸿胪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实质上(    ) 
A、 严格限制民间贸易往来
B、 具有官方垄断性质
C、 禁止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D、 肯定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19世纪60到90年代中期,中国报刊名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相当数量的报刊都使用了"新"字,如《中国教会新报》《德文新报》《昭文新报》等,真是数不胜数。以下关于"新"报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报刊以“新”的视野学习西方
B、 是东学西渐在社会各领域的影响
C、 开启外国人在中国的“新”统治秩序
D、 《昭文新报》创办于1375年的汉口
有学者著述说:"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中国不情愿地被拉入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以下能直接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列强扩大在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市场
B、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
C、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列强入侵逐步瓦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下图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图。据图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 左宗棠在①处建立抗俄军事基地
B、 中英《改订条约》收回②处
C、 ③处136-年被阿古柏侵占
D、 清军在④处消灭阿古柏的主力
下图是1912年2月清帝退位诏书,短短300字却深有内涵。该诏书颁布意味着( )

 

A、 帝制改为资产阶级共和立宪
B、 袁世凯北京就职全权组织临时政权
C、 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结束
D、 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完成
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以下能体现"发展的春天"的是(    ) 
A、 1980年5月,中国向南海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B、 中共中央强调经济建设要面向科学技术工作的战略方针
C、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D、 199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与推动,
 
1854-1856年英国的进出口贸易包括了原材料、工业制造品、食品。下图的进出口贸易份额示意图表明(    ) 

 

A、 英国已经成为工业国
B、 英国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D、 英国工业制成品进口和原料出口占的比例大
这年X月的一天清晨,甘地带领5名信徒,来到一个修道院宣誓,然后排列整齐的队伍,在炎炎烈日下徒步。他们要到遥远的海边去……迫使殖民当局让步。这次运动(    ) 
A、 提出“回到纺车去”的口号
B、 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
C、 使殖民当局被迫改变策略
D、 属于“文明不服从运动”
列宁指出,我们的国家资本主义自成其为一种,不与通常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相同,对列宁所用的国家资本主义,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 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资本主义成分
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下发展资本主义
D、 以商品、市场、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0分,27题10分,28题15分,29题15分,共50分。) 

变革与创新推动社会转型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宋代的发展情况,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而一些国外学者都认为中国在宋代已接近现代化,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据[美]罗兹·墨菲《东亚史》、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整理 

 材料二:它创办于上海,最初是一个只有822元左右的手工锻铁作坊,专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后开始使用车床,从手工工场转变为机器工业。它是当时上海私人资本机器工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后因受到外商船厂的压迫和排挤,趋于衰落,1022年为英资耶松船厂所吞并。 

 —摘编自《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22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一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有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22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近期,法国总统马克龙对现今的国际局势进行总体分析,他发出叹息.“西方霸权已近末日!”马克龙的演讲,令西方世界一片哗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自18世纪以来,以西方霸权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这是一个源自18世纪受到启蒙运动启发的法国,这是一个源自19世纪受到工业革命引领的英国,这是一个源自20世纪受到两次大战崛起的美国。法国、英国、美国,让西方伟大300年。法国是文化,英国是工业,美国是战争。我们习惯了这种伟大,它让我们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掌控着绝对的支配权。但事情正在起变化。有些危机来自我们西方国家自身的错误,而有些,则来自于新兴国家的挑战。 

 —选摘自时局观察者《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演讲》 

 材料二: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成员国们基于谋求欧洲和平、联合发展的目的,自愿将本国的部分主权让渡给超国家的一体化机构。纵观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这种主权的让渡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大到内政、司法、外交、防务和政治领域。欧洲一体化历史进程中,欧洲国家以平等、自愿、互惠的方式将原本属于各国政府的权力让渡了出来,以超国家机构的方式来共同分享主权,共同行使主权。 

 —摘编自董松涛《欧洲一体化历史进程中的主权让渡问题》 

 材料三:2000年,普京在危难之际出任总统,面临着即将崩溃的俄罗斯,他充满自信地 

 说道.“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他带领俄罗斯人民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整个俄罗斯民族找回了大国的自信,并成为当今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一极。 

 —摘编自王国章《普京传》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