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备考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3:语言表达(衔接连贯、得体)和句式变换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5-01-12
一轮复习
单选题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人如种子,落地生根,丰腴也罢,贫瘠也罢,总要在一方土上花开花谢。

适值南方沿海开放年代,我少小离家,老大返乡,家乡似乎不认同她的游子,游子也颇有疏隔之感。小住旬日,返回北京。一踏上十里长街,马上找回了感觉,自在,浩浩乎如风如水。

北京是令我心仪的一方乡土!______,春絮、夏虫、秋叶、冬冰!无北疆的严寒,有瑞雪的飘舞;______,有花木的繁荫。我喜欢北京集山聚水,西北峰峦起伏,绵亘千里,而把峭拔让与五岳;东南开阔辽远,一马平川,又将沃野送给中原。九城之外,河如练,湖如鉴,真山水缀以假山水,参差错落,天然与人工得而兼之。我喜欢听小儿女们那口地道的北京话,即使偶尔夹带些嘎杂语,究竟瑕不掩瑜。也许昔年在大学里研究过方言的缘故,我觉得江南女子带点嗲味的吴侬软语确乎醉人,______;关西大汉一开口诚然铁板铜琶,壮怀激烈,而婆姨们说起来又未免少些婉约。惟独吞食了入声的北京话,得了子思所向往的中庸!无论气候、山水,还是语言,北京都能意达两极而介乎其间,北京是社稷坛中央的黄色土!

(节选自郭启宏《北京,我心仪的故乡》)

文本二:

三代

臧克家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埋葬

1942年

(选自《泥土的歌》)

语言文字运用Ⅱ

《教育家》:市面上的书泥沙俱下,各种“经典好书”榜单层出不穷,学生、家长选书无所适从,您认为什么样的书是“经典”?

刘勇:经典既能在特定的时代产生特定的效应,又能够穿越时代,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以胡适、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作家,用笔继承优秀传统,荡涤黑暗社会,寻求政治解放,既大力弘扬人本主义,又强烈吁求个性解放。他们最注重创新,又最注重传承;最强调立本和开放;既勇担责任又最渴求自由;最深刻地批判社会,又最无情地解剖自己;最尖锐地揭露人性的丑恶,又最深情地关注着人类命运的发展。他们的作品既是特定社会的产物,也是人生心血的凝聚。

《教育家》:新课改提倡“整本书阅读”,关于整本书阅读“怎么读”,您有什么建议吗?

李春雨:我认为,进行“整本书阅读”要讲求策略。

第一,  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曾经对近3000名读者做过调研,得出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高居榜首,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世界名著也都赫然处在前10名。而专家给出的“药方”则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唯有一字一句、逐节逐章地坚持读下去!读书没有捷径。

第二,    ②    。阅读经典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归根到底,是读者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作品。读不懂像《战争与和平》那样的作品,不是经典作品不够好,只能说明一般读者还缺乏与之相交流,相碰撞的生活广度与思思深度,缺之应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积累。

综合题
语言文字运用Ⅱ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这三者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身上,轻易不能摆脱,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①)。我们应该下的功夫是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锻炼,怡情理性;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求截长补短,融会贯通:这三层功夫就是所谓学问修养。纯恃天赋或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趣味不足为凭,纯正的可凭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牛听弹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缺;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囿于某派别的传统习尚,坐井观天,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

(③),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孔子所说的“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游历过、测量过所有的世界名山。研究文学如出一辙,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