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2020年4月5日,有着600年历史的故宫第一次网上直播
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于2020年10月26日-29日召开
③《你好,李焕英》全球票房破53亿
④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0.7%
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天生的
②文化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
③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④文化就是文学艺术,是相声、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的总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勤俭节约是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相同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①潜移默化、消极被动 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④深远持久、难以抹去
①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决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民族节日承载着国人的信仰与情怀
③民族节日是只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
④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音乐艺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两个文明古国在文化上的和合共鸣
④民族文化的发展须植根于外来文化
①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的功能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容易引发国民共鸣
③传统文化要全盘承袭,为我所用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创新
③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④传统文化决定民族生存和发展
①继承与发展是不同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③传统文化依然在影响着社会和个人
④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学创作要坚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
②文艺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学创作必须完全反映生活的现实
④文艺工作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作品绽放生活的光芒
①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和融合
②各民族文化个性寓于中华文化的共性之中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①梦想精神 ②团结精神 ③奋斗精神 ④创造精神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是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物质保障
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是爱国主义的核心,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可能受商业因素的不良影响
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③境外教育与国内中小学教育格格不入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引领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③大力发展传统文化,坚决抵制外来文化
④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①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一定要进行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③将其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④正确处理当代中华文化“魂”与“体”的关系,做到文化指导思想多元化
①是我国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
③为凝聚思想共识、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载体
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①把一般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政治化
②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④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满足人们的各种文化需求
①勇担使命,在投身医疗事业中谱赞歌
②衷心报国,把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大我
③坚定信念,为民族复兴提供理论指导
④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
②进一步提升了公民思想道德修养
③是全体社会成员奉行的道德规范
④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①党应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一刻也不能放松
②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和公信力
③应加强我国的意识形态的对外输出,积极增强国际影响
④要海纳百川,根据他国要求及时做调整以适应对外需要
①筑牢学生理想信念,全面继承中华传统道德
②发挥文化的决定作用,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③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④发挥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上的综合育人价值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入起来的疫情席卷中国。在疫情中,无数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被风吹雨打的人民警察,治病救人的医务人员,正默默坚守自己的岗位,辛勤的为国家为社会奉献自己。可这些国家脊梁现实中却远不如娱乐明星活得舒坦,他们的工资更不及那些娱乐明星片酬的千分之一……这些现象冲击着主流价值观,滋长拜金主义倾向,“成为明星”甚至变成一些青少年的普遍愿望。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国家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伟大抗疫精神,深刻阐释了“生命至上”理念,号召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青少年为什么需要践行抗疫精神。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在“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带领下,我国中医药积极参与了新冠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截至2020年3月23日,在全国确诊病例中使用中医药的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但是中医药在传承、创新方面存在着问题,中医药专业人才和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而且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中医西化”和“以西律中”的现象。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支出,中医药工作必须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该如何实现中医药的守正创新。
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筑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新的精神丰碑,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