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山东省济宁市2022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1-14
中考模拟
基础积累(12分)
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①当余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 《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 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①, 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②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注】①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②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③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语言运用(4分)
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终极目标:打造平原上“最快的冰”

①不久前,“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精彩上演,高质量的冰面赢得国内外选手一致点赞。对于眼前的冰面,见证了国家速滑馆从无到有的场馆运行团队主任武晓南格外自豪,“这是北京冬奥会使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第三次正式制冰,中外制冰师配合越来越默契,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比赛场地制冰工作。”

②制冰,是冬奥会场馆技术实力的综合展现。“冰丝带”建设之初,便将打造最快、最环保的冰面作为目标。“最快的冰”背后,蕴藏着中国智慧,讲述着携手合作的故事,也寄托着中国冰雪产业的未来。为了在赛后实现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所有冰上运动的全覆盖,更多地为大众提供冰上活动空间,自设计之初,国家速滑馆就确定要采用全冰面设计。

③“冰丝带”设计规划时,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专家建议采用国际惯用的环保制冰技术。但中国团队经过一年半的摸索,决定选择技术更先进、能耗更低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即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有助于打造出最快、最环保的冰面。尽管技术领先,但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应用于冬奥场馆,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国家速滑馆冰面面积近1.2万平方米也创下了亚洲之最。采用新的环保制冰技术,其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植树超过120万棵所带来的碳排放减少量。采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也是冬奥场馆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的新技术。经模拟分析,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以内,相较于传统方式,不仅效能可以提升20%以上,制冷也更加均匀,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样、冰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在以0.001秒计时的高水平竞技中这些因素尤为关键。

④新的技术,意味着新的挑战。在速度滑冰项目上,高原冰场有独特的优势。此前,速度滑冰的世界纪录大都出自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和美国盐湖城的高原冰场。如何把“冰丝带”打造成平原上“最快的冰”?

⑤要打造最快的冰,对制冰排管安装精度和冰面混凝土平整度有超高要求。冰面之下,实际上是厚度达17厘米的混凝土地面,包括加热层、防潮隔汽层、保温层、防水层、混凝土冰板层等9层结构,一层层叠加而成。总长度约120千米的不锈钢制冷管道就盘踞在混凝土冰板层中,单根不锈钢管的长度在40米到50米,光焊接口就有8574道。为了高质量完成任务,施工中,自动焊机取代人工焊接,一次焊接成型,“最终,混凝土冰板层水平高差在4毫米左右,连外国专家都夸赞,说做出了像镜面一样的效果。”制冰过程中,00后刘毅切实体会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天浇水5次,差不多浇了一周,冰面达到一定厚度时,才能将数吨重的浇冰车开上冰面。”近距离观察制冰师工作,学生张强感慨道,在制冰师心里,制冰就像制作一件心爱的艺术品。“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能独当一面,成为有责任担当的制冰师,做出近乎完美的冰。”

⑥被寄予厚望的“最快的冰”,在国际测试赛中没有令人失望。今年10月,在国家速滑馆举办的北京冬奥会首场国际测试赛“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中,3天的比赛,共有4名运动员5次滑出个人最好成绩。国际滑冰联盟副主席创·埃斯普利将这块冰面形容为“无与伦比”。中国速滑运动员杨滨瑜则评价道,“这是一个华丽、漂亮的冰场,体验感很好,冰面的质量也很好,各方面设施非常完善,非常荣幸能够在国家速滑馆参加比赛。”

⑦从“鸟巢”到“冰丝带”,既是重大赛事的场馆,也是技术进步的标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春雨鸡油菌

范宇

①我十分喜欢春雨,如果一定要说有点什么缘由,那么可以说喜欢它的生发万物。在村庄里,春雨过后,极易滋生出一味野菜。这野菜长在山野之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鸡油菌。

②连续下了几日的雨,院子里的杏花落了一地,好不容易有点放晴的征兆,结果一堆阴云飘过来,又飘起了雨,一下又是好几日。终于放晴了,暖暖的阳光照在正打盹的小黄狗身上,祖父抽着早烟,伸了个懒腰,然后看了看天,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之后祖父拉长了声音叫我:“阿宇,走,上—山—去!”

③不用多问,祖父的用意再明不过——上山寻找鸡油菌。鸡油菌最容易在春雨中扎根土壤,等春雨一结束,便破土生长。鸡油菌有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一般不会长在特别显眼的地方,而是躲在草丛中,或大树背后,但在村庄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们,早已将鸡油菌的藏身之处了解得透透彻彻。因此,鸡油菌的自我保护反而成了暴露它行踪的重要线索。

④祖父是寻找线索的一把好手,常常能在石崖边或大树后的草丛中,迅速而精准地发现鸡油菌的踪迹。鸡油菌状如一把朴素的伞,伞盖和一小节伞柄在地面之上,而大部分的伞柄却扎根在泥土里。这便需要采摘的人将泥土撬松,然后一鼓作气将伞从泥土里拔出来。

⑤有些鸡油菌的伞盖才刚刚有了撑开的趋势,看上去就像一个花骨朵,这样的鸡油菌祖父一般是不会采的。祖父会弄一些草将它遮掩起来,而后悄悄做上只有我们能够识别的记号,鸡油菌长得非常快,可能现在刚刚破土,过不了几个小时,就亭亭如盖了。因此,黄昏时,祖父会带着我再次上山,去寻找那些记号下面的鸡油菌。这是一件不能等的事情,如果等到第二天,鸡油菌的伞盖就会裂开,或直接烂掉。

⑥祖父从来不会空手而回,往往都能采上十几朵,即便运气不佳,也至少有五六朵采到的鸡油菌,祖父会用事先准备好的条串起来,然后将蔑条成一个圆,在手上,下山路上频频低头打量。我跟在祖父的后面,嚷着要拿鸡油菌,祖父总会我一番,然后笑容满面地将条套在我的手上。采摘鸡油菌的往往不止祖父一人,有时会碰个正着,但其他人往往收获甚少,因此祖父的脸上总是春风满面、得意洋洋。

⑦当然,最得意的不是年迈的祖父,而是年少的我。鸡菌被送进了厨房,我迫不及待地舀水来清洗,然后满怀急切地等着从地里归来的母亲。母亲最会用鸡油菌做花样百出的美味佳肴,最常做的是青椒炒鸡油菌。这道菜的做法特别简单,与普通的家常菜大同小异。首先下点菜油,七八分熟时,放几颗花椒和少许生姜片之后将切成条的青倒入,翻炒至青有虎皮时,放入鸡油菌,炒个两三分钟,放适量的盐和味精,就可以起锅了。如此炒出来的鸡油菌青黄相间、色泽鲜亮,清香四溢、味道鲜美,放在嘴里咀嚼特别有劲。母亲总会特别在意一点:她从不用刀切鸡油菌,而一定要用手撕成小条。她说,刀切的鸡油菌炒出来,会破坏了那股子来自于山野的清香之气。无论如何,只要有母亲的鸡油,我总能多吃两碗饭,哪怕撑得不行,也还想再加半碗。

⑧有时家里买了肉,或杀了鸡,正好祖父又采摘了一些鸡油菌,还能享受到母亲做的肉丝菌汤和鸡油菌烧鸡。这两道菜对于我而言,要比青椒炒鸡油菌更美味。因为在那些贫困的岁月里,吃一回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直到多年之后离开村庄,这两道菜我也没能吃上多少回。

⑨在无论春雨如何缠绵也长不出一朵鸡油菌的城市里,我常常怀念鸡油菌的味道,有时想想也会忍不住吞口水。偶尔一场春雨过后,会有三五个农人拎着鸡油菌到城里来卖。他们拎鸡油菌的方式和祖父如出一辙,一根篾条将鸡油菌串起来,然后将篾条套在手上。

⑩每次我遇见,总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然后炒一道青椒鸡油菌,或煲一个肉丝菌汤。只是,无论怎样调味,我做的鸡油菌总是少了些味道。

⑪究竟少了什么味道呢?每念及此,我的心头总忍不住飘过一丝惆怅……

(有删改)

写作(4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