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珠海市北师附外珠海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阶段性验收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2-26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文化热词,(“圈层”指人们信息的接受、文娱产品的选择以及社交,在某一相对固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大众文化圈层化,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副产品。根据人生经历、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大数据,互联网使用者被划定为若干个群组。不同种类的信息和文娱产品,依此“精准”推送。在此过程中,个体构建起具有独特自我标识的信息世界,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从我认识或认可的人那里获取”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圈层”的出现有其必然性。(面对海量内容,人们需要高效率地筛选出有效信息,因此形成对特定信息源的偏好和依赖。另外,当前文艺类型和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文化市场不断细分,无论个人爱好多么小众,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都能找到同好。特定文化圈层一经形成,创造和沟通的模式随之诞生;同好之人可以一起探讨,共同深耕这一领域》年轻人对“独特性”的追求也加固了圈层,各种应用通过精准推送进一步强化这一趋势。这个过程容易造成   “信息茧房”效应,即圈层内部与文化整体相隔膜,缺乏对社会整体的理解和认知。

有鉴于此,一方面,我们要清楚认知大众文化“圈层化”的形成过程,认识到是技术的迭代和青年文化寻求个性标识的诉求彼此呼应,形成了今天的圈层化。另一方面,则要从大众文化圈层化现象中,获取推动社会文化生产的有益启示。对身处文化圈层中的个体来说,可推动圈层文化中的部分文化要素为时代和社会共享,积极促进圈层文化与文化整体的互动互通,实现圈层文化的“破壁”“出圈”。

数字化时代,人们看似可以掌握无穷信息和海量知识,但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小天地,这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每个人的挑战,也是我们必须培养的媒介素养。

大众文化的国层化,是社会发展必然现象,我们要正视它、研究它、善用它,激发其内在文化创造力,使其成为推动社会文化蓬勃发展的力量。

(摘选自罗小茗《“圈层”文化:既要特色,也要共识》,有删改)

材料二:

圈层文化具有专业性,圈层文化之间有壁垒,但并不是说圈层之间不可发生传播交流。而且,打破圈层间的障碍,建构共同体意识是很必要的,在减少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培养时代精神、助推实现民族梦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制度建设与管理。技术的进步让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也让圈层文化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而资本具有逐利性,这警示我们不能放任其对技术的滥用,必须以外力干预加强对其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关注平台运营的机制和底层逻辑,防范化解隐性风险。

要准确把握圈层文化核心点。圈层文化的核心点与外在表现形式是根与本的关系,圈层文化凝聚力和生命力均来自于其文化内核。想要打破圈层文化间的壁垒,必须抓住和理解其本质性,仅效仿外在形式而盲目“讨好”往往不得效果甚至踩雷。例如2020年2月17日中中央共青团发布团属虚拟偶像“江山娇与红旗漫”,号召大家给这两位“团属爱豆”打call,试图以推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动漫的方式拉进与年轻群体的距离,更好地传播主流文化引导价值观。但这一举措不仅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甚至收获大批差评。从跨圈层传播的角度来看,原因便在于没有精准把握和正确解读年轻群体“二次元文化”“偶像粉丝文化”的文化内核,采取了不符合身份立场的传播行为,引发误读与差评。

要灵活转换传播形式。在把握圈层文化内核、避免踩雷的基础上,要结合所在圈层群体的不同特点,注意传播形式的包装变换。不同圈层之间的文化虽然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相通之处(只要把握相通点,在一个圈层的用语习惯流通到另一个圈层中可以被消化、重塑,以全新的便于被接受的形象展现在新圈层中,有效减少隔阂感,同样能够达到传播效果。比如“点赞”一词,本是各网络平台中的一个功能设置,用来表达人们的欣赏、认可、支持等正面态度,这样的网络语言被用在传统媒体的表达中,能够增加亲切感,更好地达到传播效果。

要积极调动感性因子。总有一些经典能跨越时空和语言,给人们带来感动与震撼,这是因为人性中有对真善美的本能判断与向往。,挖掘与发挥感性因子的力量,能使传播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2019年12月23日由支付宝蚂蚁森林发起的“送你一吨西兰花”活动中,河南大学与郑州大学深度参与,延伸出“郑河下西洋”事件。在两所高校中,从老师到学生,从商店到食堂,甚至发动亲朋好友、往届毕业生等多方力量,浩浩荡荡的实现了全民狂欢。这一活动本身的目标受众应该是“长期使用蚂蚁森林的高校群体”,通过运动、节能等方式积攒下能量,换算成浇水的克数,累计至一定程度后会由支付宝在荒漠化等地种植树木。这本身是仅属于“小圈层”的文娱公益活动,却因调动了两高校“竞争意识”“团结意识”这一感性因素,延发成数十万人“一滴不剩”疯狂参与的盛况,实现了跨圈层传播,建构了共同意识。

(摘选自田圣楠《新媒体时代圈层文化现象研究》,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把斧头的记忆

赵明山

改变我命运的人叫储国恩,是冀中抗日根据地文新县大队的大队长。他个子不高,方脸阔嘴,黝黑粗壮,不像个带兵的队长,倒像个卖苦力的。储国恩把我掂在手里,用大拇指试着我的舌刃,他的表情渐渐严肃起来,突然抡起我劈向一根木头。在我深深嵌进木头的那一刻,奇袭姜庄子的作战方案已经成竹在胸。

很快,我和另外十五把斧子别在了十六名战士的腰间,这些战士来自县大队和二区小队,我们要去执行一项神圣的任务。文安城南姜庄子据点刚刚住进一群日本兵,我们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村,给他们的脑袋搬搬家。大队长在动员会上说,论武器装备,论兵力部署,县大队都明显处于劣势,姜庄子据点不仅有二十五个日本兵,还有百十号伪军协防,硬拼代价太大,只能智取,出奇制胜。

他们开会商量的时候,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时间是一九四二年阴历正月初九,春节刚过,天空像黑黢黢的锅底压下来,零零星星的雪花像锅里掉下来的米粒儿。他们开会的村子叫牛各庄,在文安城东北方向,距姜庄子三十多里。十六名战士在夜色掩护下潜入姜庄子,伺机行动。

漆黑的夜,漆黑的路,寒风卷着雪花抽打在战士们的脸上,也打在我的身上。我躁动不安,内心有一种情绪在奔涌,大队长觉察到了,安抚着我,摸摸我的头,让我冷静。我数了数,他们十六个人除了每人一把斧子,只带了七支手枪。这不是去玩儿命吗?要知道姜庄子据点里有一门野炮、两挺机枪、二十来支三八大盖儿、一屋子的弹药,这还不算伪军的装备。那天有个孩子送来情报,把据点里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孩子是县大队的眼线,为据点里的敌人扫地,把犄角旮旯都给观察仔细了。

研究作战计划时,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步棋太险,孤军深入,敌众我寡,恐有不测。储国恩马上接过话茬:我们唯一的胜算就在于冒险,如果连敌人都认为我们不敢冒这个险,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等出了正月,敌人建了岗楼、挖了封锁沟,再想下手就难上加难了。大家心里明白,大队长也是被逼的,县委和县大队已经没有了退路,姜庄子据点像一根毒刺揳入了抗日根据地,才建成半个月,县里的工作就受到很大影响,上下不通,左右不畅,不及时拔除这根毒刺,损失不可估量。

我们是在深夜进入姜庄子的。战士们头上冒着热气,嘴里吐着热气,我们身上闪着寒光。

我们杀进据点时是正月初十的凌晨,天似亮非亮,站岗的哨兵偷偷回屋取暖,做早饭的伙夫刚刚打开门。战士们像从地底下突然冒出来,伙夫当时就晕成了一摊泥。日本兵睡觉很讲究,每人一个睡袋,三九天也脱光了衣服,像头褪了毛的猪一样钻进去。我们的到来终结了他们的美梦。要不是对方有人开了枪,这场战斗会更漂亮,会成为一场更为经典的斧头战,不用一颗子弹就把敌人送上西天。伴随着敌人的枪声,一名战士倒下了,他手里的斧子掉在了地上。即使最后是激烈的枪声为胜利画上句号,这场战斗仍被传颂为“姜庄子斧头战”,并受到通令嘉奖。那是我第一次尝到血——侵略者的血的滋味。因为这场战斗,我被载入史册。时至今日,在华北地区一提起“姜庄子斧头战”,人们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

战斗结束后,大队长指挥打扫战场,我在他手里左顾右盼,生怕漏掉一个喘气的脑袋。院子里躺着二十一具敌人的尸体,仓皇逃跑的四个日本兵也在村边被“报销”了。我一不留神碰到了那门三八野炮,发出响亮的金属之声。我的面前,横躺竖卧着缴获的武器,有野炮、机枪、步枪、弹药。我在它们面前昂首阔步,它们向我低下了头,连那门向来仰着脖子不可一世的野炮,也跪在我的脚下。我轻轻敲击着它们,有几分胜利的快感。

从腊月二十三敌军进驻,到次年正月初十被县大队一锅端,姜庄子据点只存在了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这大概是中国战场上最短命的日军据点了。敌人万万没有料到,他们煞费苦心构筑的堡垒,连同他们的脑袋一起,被十几把斧子砍得七零八落,不到一个小时,灰飞烟灭。

当敌人的援军赶到时,县大队的战士们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援军也不是白跑一趟,收尸的活儿正等着他们呢。村边协防的伪军脚底下抹油,差不多跑光了。

一场战斗,让我名垂青史,但我不愿过多分享文新县大队的荣誉,我不能喧宾夺主,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战士张广寿,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姜庄子。我没有走进历史博物馆,战争结束后,我悄悄回到农民家里,继续劈柴。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21期)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从上羽猎,游观侈靡,穷妙极丽,以为尚泰奢丽夸诩,非尧、舜、成汤、文王三驱之意也。故聊因《校猎赋》以风。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

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氏诋譬圣人。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撰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

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向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

时,大司空王邑谓桓谭曰:   “子常称扬雄书,岂能伶于后世乎?”谭曰:“必传,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列传·卷八十七上下·扬雄》,有删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选自《蜀道难》)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天已经盛大降临。浩茫的黄河入海地带,早已被盐蒿和红荆条占领。天宇高远,灰黄的原野上,一墩一墩盐蒿,有的像伞形绿塔,有的如翡翠珊瑚,延绵到天地连接的弧形线那边。大路旁,洼地里,隐隐的水泽,一闪而过的亮光,红荆条柔韧的枝条上,密密的绿叶间杂淡黄和浅红的叶子,在风中微微晃动。左首,右边,前方,时或看到褐黄色的螳螂状抽油机,在任劳任怨地磕着头。偌大的苍穹,无尽的野地,其间只有这一驾马车行进着。那匹马,高大威猛,双耳前竖,长鬃飘散,马臀有力地摆动,棕红色的皮毛仿佛抹了一层油, 在阳光里泛着光亮。只听马铃“叮叮”,马蹄“嗒嗒”,后边的路渐渐没入无边的盐蒿,前方的路一段段地从红荆条中显露出来……

马车“咣当咣当”前行,走了几个时辰,路旁变成了连绵的芦苇荡。满眼是高高低低的芦苇,风起时,芦苇向着一侧倾伏, 苇穗上细长的锋芒在夕阳里泛着红光。成千上万的鸟儿,“喳喳喳喳”地在芦苇荡中起起落落,有那么一会儿,它们从芦苇丛中腾起,迎着夕阳飞去,遮蔽了大半个天空。不一会儿,它们又纷纷落下,如天地间刮过的一阵落叶。眼看时间已晚,黄河入海口在湿地深处无法抵达。怀着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满足,马车载着我们驶上返程的路。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