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09-19
期末考试
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讲境界的确比讲气质、讲神韵更能揭示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也更易于把握。但是,讲诗歌艺术仅仅讲到境界这个范畴,仍然显得笼统。能不能再深入一步,在中国古典诗歌里找出一种更基本的艺术范畴,通过对这个范畴的分析揭示中国古典诗歌的某些艺术规律呢?我摸索的结果,是找到了“意象”。我们先来看看意象和物象的关系。

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是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辛弃疾《贺新郎》:“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柳丝无力袅烟空”,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这意象带着诗人早朝时的肃穆感。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秦韬玉的归心则悬在了马首上。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李贺诗中的牛鬼蛇神大多属于这一类。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贺却说“漆炬迎新人”,阴间的一切都和人间颠倒着。“忆君清泪如铅水”,铅泪,世间也不存在。但既然是金铜仙人流的泪,那么当然可以是铅泪了。

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材料二: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考夫卡把艺术作品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艺术作品“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集合,而是各部分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任何整体都是由各种要素或成分组成,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它的所有成分之和,也就是说,“部分”不能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却对“部分”的性质有着极重要的影响。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过程中,诗歌的意境也是一个整体。在一首诗中,诗人常常通过创造一组意象群来营造诗歌的意境,但诗歌意境的整体基调并不是所有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远远大于这些意象之和。在这个意境整体中,各个意象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正因为整体对部分的重要影响和各部分之间的互相依存,所以即使是同一个意象,放到不同的诗歌意境中也会有不同的审美意蕴。鉴赏诗歌时要开启想象之门,把诗歌中所有的意象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画面,感受这个艺术画面的整体基调,通过诗歌的基调,通过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把握诗歌中每个意象的审美意蕴。

(摘编自郭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研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金牙

凡一平

四颗金牙在顶牛爷嘴里闪内发光,像是暗夜田垌飞翔的萤火虫。

我六岁的时候,就知道顶牛爷的嘴里有金牙。我知道那是金子做的牙齿,是一次顶牛爷与我独处的时候,亲口告诉我的。当时,顶牛爷对我讲述了金牙的来历——

抗战的时候,有一次战斗中,顶牛爷身边的一个战友中弹倒下了。他是顶牛爷战友中最好的战友,好得像亲兄弟一样,叫韦元生。韦元生倒下的时候还没死,血仍然从胸部的伤口噗噗往外冒,像喷泉一样,无论顶牛爷怎么堵也不能止住血。韦元生努力地挪动一只手,架在了顶牛爷的一只手上,试图把顶牛爷的手拉开,仿佛是阻止他无用功的行为,也像是想牵引他的手去往别的地方。顶牛爷他腾出一只手往别的地方寻找,自上而下,从上衣摸到裤裆,他摸着了一块硬物。硬物在裤兜背面被一块厚布缝得严严实实。他将布条撕开,取出硬物——是一坨金子。

韦元生用尽力气,断断续续地吐字,拼凑起来的意思是,托顶牛爷将金子交给他妹妹。他吩咐完,便断了气。

金子在顶牛爷的身上,跟随顶牛爷南征北战。成年累月,它像是一个宝贝,让顶牛爷底气十足,因为他拥有着比同等人优裕的资本,尽管这资本只是暂时拥有,他终将转交韦元生的妹妹。但逐渐地,金子反而成为顶牛爷的包袱,脱不开又丢不得。它像是吸附在皮肉上的蚂蟥,让顶牛爷难受。他日日盼望着抗战胜利,无仗可打,那么他就可以回家,找到韦元生的妹妹,把金子交给她。

这金子丢过两回。一回是洗澡的时候被人换错了衣服,另一回是负伤昏迷的时候在医院也是被换了衣服。这两回虽然都把金子我回来了,但每回都让他心惊胆战。金子不能再丢了,命在,金子必须得在。

顶牛爷决定把金子做成牙齿,镶在嘴里。那是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越发担心和紧张的顶牛爷在队伍开拔前,把金子做成牙齿。于是,四颗金牙替代了他原有的四颗磨牙,开始在他嘴里,发放着异样的光芒。

我在顶牛爷逐渐变老的过程中逐岁长大,他六十,我十六,他七十,我二十六。无论顶牛爷老去或我长大成人,金牙依然在顶牛爷嘴里,金牙依然在顶牛爷嘴里,像被乌云遮蔽或骄阳映照的冰山,隐藏着许多不解之谜,或闪耀着迷离的光芒。

在我十六岁那年,与顶牛爷生活的一个女人,离开了他。

那个女人离开顶牛爷的时候,还很年轻。从年龄和传言判断她一定不是韦元生的妹妹。

我三十六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见到了离开顶牛爷二十年的女人。她的真实姓名叫覃小英。

你知道顶牛爷……金子吗?我说。

她惊讶地看着我,诧异我的知底。我跟他生活了好几年,怎么可能不知道也有金子呢?是金子做的牙齿,共四颗,她说。

他就是用这四颗金牙把我撵走的,不说这四颗金牙,我还不痛快走呢,她说。

顶牛爷说:覃小英,走吧。别想着这四颗金牙,他不是我的,更不是你的。

覃小英说:那个女人你都找了多少年了,既然找不到,金子就是你的。我有没有份儿,无所谓。

顶牛爷说:既然你无所谓,为什么舍不得走?

覃小英说:我走了你身边就没人照顾了呀。

顶牛爷说:说到底你还是舍不得我这四颗金牙。

覃小英说:说到底那个找不到见不着的女人呢,比我重要。

顶牛爷说:对了。

覃小英说:我走!

等到疫情缓解,我可以回南京了。离开老家的前夕,我决定去探望顶牛爷。在我五十六岁时,听顶牛爷讲未知的金子的事,他嘴里咬合着这金子做的牙齿,吐出全部的秘密或真相——顶牛爷被解放军俘虏教导后,领了路费回家。他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半路,就拐去找战友韦元生的妹妹了。韦元生的村里人告诉他,韦元生根本就没有妹妹。顶牛爷还是不信,转而去别处打听和寻找。这一找,便是一年。找不到韦元生妹妹的下落,顶牛爷只好回家。他嘴里的四颗金牙,不拔掉交给真正归属的人,就硌得慌。于是他每年都要出去我,短则两个月,长则半年。年复一年,韦元生的妹妹还是没有找到,而且找到的希望更加渺茫……

韦元生这野仔,耍弄我,以为我是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人!百岁老人顶牛爷咬牙切齿地骂道。我就不要你这坨金子,穷死我都不用。我就留着死后到了阴间,再问他清楚,还给他!

顶牛爷骂咧咧的时候,我又看见他嘴里闪着金光的牙齿,像是暗夜田垌飞翔的萤火虫。

(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4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介甫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樊须请学稼,孔子犹鄙之,以为不知礼义信况讲商贾之末利乎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固民是尽以饫上之欲又可从乎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圜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先散青苗钱,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次又欲更搜求农田水利而行之。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之人,陵轹④州县, 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故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伊尹阿衡,有一夫不获其所,若己推而内之沟中。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称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

(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注】介甫:即王安石,介甫是他的字。②樊须;孔子的弟子。③炫鬻:自夸自卖。④陵铄:欺压。⑤阿衡:商代官名,指输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职,后泛指宰相之类的要职。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在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中,高一年级学生阅读并鉴赏了《雷雨》《窦娥冤》《红楼梦》每多部悲剧作品。春晖中学文学社拟召集爱好文学的同学,举办一场主题为“悲剧的精神及审美价值”的研讨会。假如你是学校文学社负责人,请你组织成员积极策划此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三项任务。

任务一:

以下是文学社成员初步搜集的部分会议资料,请你帮助他们修改完善。

我国经典戏剧、小说中的悲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这种悲剧性的戏剧和小说所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其他文学样式难以比拟的。作为悲剧艺术,它给人们的启发与教益、思索与         ,也是其他艺术        的。

现以我国经典戏剧艺术中悲剧结局的表现形式为例,来探究悲剧带给人的艺术启迪。我国经典戏剧艺术中悲剧结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所谓的“纯粹”的悲剧结局。这种结局就是主人公的死亡或是其追求的理想的破灭。它符合西方的悲剧理论精神,它所表达的意义,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如白朴剧作《梧桐雨》的结局是李隆基失去权位,杨贵妃死亡,李杨二人即使在梦中亦不能相见;又如(  ①  )。这些都属于“纯粹”的悲剧结局。二是所谓的“双重式”悲剧结局。这种结局就是主人公死亡或主人公所追求的理想破灭之后,再加上一个欢乐、光明的结尾。如洪昇的剧作《长生殿》,杨贵妃死后,其魂灵追随圣驾,最终李杨二人“月宫相会”,又如(  ②  )。这都是以“喜”的结局来适度冲淡和      由死亡或不幸遭遇造成的过度伤感,悲剧气氛在“喜”中得到中和。

中国经典戏剧艺术中悲剧结局的表现形式是       的,但它们所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识往往是一种整体的悲剧意识。它通过某一个人的悲剧命运或某一类人经过奋勇抗争而最终导致理想破灭,来表现正义得不到伸张和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的社会现实。

它留给读者的是强烈的悲愤、沉重的哀痛和无尽的思索。

写作(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