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15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唐代皮日休曾作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从诗句中,可知皮日休(    )
A、 全面肯定了大运河的开凿
B、 全面否定了大运河的开凿
C、 辩证看待了大运河的开凿
D、 没有正确理解大运河开凿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官员。这种选官制度(    )
A、 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B、 以门第高低为依据
C、 阻碍社会阶层流动
D、 削弱皇帝统治力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以下是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其中描述唐玄宗统治的对联是(    )
A、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后人评
C、 调整政策呈开元,后期昏庸误王国
D、 陈桥兵变成君主,重文轻武是国策
学者吕思勉认为“唐代天宝之乱,原因孔多,边兵之重,要为其大者”。该学者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君主专制遭到严重削弱
B、 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C、 地方完全脱离中央管控
D、 边疆军事权势过大
宋代笔墨纸砚消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消费主体也颇为广泛,“垂髻之儿,皆知翰墨”。士大夫更常常不惜花重金购买。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
A、 士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B、 民众消费能力迅速提升
C、 社会崇尚文化氛围浓厚
D、 笔墨纸砚生产供不应求
题16图为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分布变化图。这一变化最能说明(    )

A、 经济重心南移
B、 海外贸易拓展
C、 疆域面积扩大
D、 北方经济繁荣
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题20图是通过时间轴建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体系,下列选项中,符合④的时代特征是(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 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下图所示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戚继光抗倭
C、 雅克萨之战
D、 平定噶尔丹
下图为京剧中的脸谱。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这说明,京剧脸谱艺术(    )

A、 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
B、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C、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 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4分,32小题14分,33小题12分,共40分。)

都城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所在地,它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多数情况下,它是一定时期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材料一: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图

材料二: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城市规划的制度和形式是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存在的,特别体现在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方面。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城市的形式是方正的,并且有一条中轴线,这与古代统治者推崇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隋唐长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

——摘编自张健、马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

材料三:中国古都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是闪耀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朱士光《中国八大古都》

示例:西安,古称长安,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

长安城平面图

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

紫禁城平面图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