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2-21
单元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事物总是在比较中更能够凸显自身。散文最为本质的属性,和小说相比更容易看清楚。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是通过描绘并不存在的人和故事,达到对生活本质的揭示,是“无中生有”,是虚幻中的真实。相比之下,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散文是在“有”之上进行自己的艺术开掘。对于散文来说,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居于其价值谱系的前端。譬如一个年代中不曾存在的人物,一个人不曾经历的事件,一桩事件不曾产生的结果,一种结果不曾产生的影响等,这样的“无”,就不应该成为散文作品中的“有”。

但这并不意味着堵塞了散文虚构的管道。散文的真实性,其实有着足够的开阔空间和弹性,我们没有理由担心它会带来对想象力的束缚。譬如写到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冲突,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基于对人性、人情和具体的时代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写作者完全可以将自己代入进去,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进行一些场景的设置,一些细节的编织。这样的“虚构”,是对中断之处的接续,是对空白之处的填补,使其残缺漫漶之处恢复完整清晰,其本质是一种艺术提炼,当然是允许的,甚至是必要的。还有一类描写,也超越了具体的经验世界,如驰骋诗意的想象,抒发强烈的感情,上天入地,夸张变形,显然也属于虚构的范畴,但对于这样的手法,读者通常也都不会质疑其真伪,只做穿凿的理解。当然,上述种种做法的前提是,这些情感之所依附、思想之所生发的事物,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真实性,便是散文虚构的边界,不能逾越。倘若无视这一点,向前大步迈进,放纵想象,置基本的事实于不顾,作品中关键性的人物、事件等都是缺乏依据的,那就是明显的越界,进入小说等以虚构为主的文学样式的领域了。当一篇散文中过度地使用这一类的“虚构”时,便意味着散文的自我消解。

(摘编自《真实是散文最基本的遵循》)

材料二:

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的爱书家;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睿智的思想家。好的散文应该有“识”。有“识”,就是有学识、有见识。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很多人写散文很随意,所写多是我们习见的生活、共有的经验、共同的话题,超不出我们的想象。诗人卞之琳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很善于表达,可惜没什么可表达的。”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里面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

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文体,对此我不敢苟同。正因为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当下散文创作才面临突破自我的困境。传统的力量格外强大,既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厚遗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散文的变革创新形成了桎梏。所以在长期的散文写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新的“八股文”,一些作者习惯于按照“套路”写,轻车熟路,四平八稳。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自媒体时代,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

在诗歌写作中有“口水诗”,在散文写作中也同样有“口水散文”。如前所述,一些作者把散文看得过于随意,没有经过很好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他们的语言是苍白的、贫乏的。也有一些作者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或怪异,故作高深,佶屈聱牙,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散文被称作“美文”,它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它的语言首先应该是美的。同时,散文的语言应该是明白晓畅的,能以平易之文字传达深刻之思想,营造优美之意境。简言之,好的散文是让人乐意读、读得懂的。我们提倡追求有难度的写作,但是绝不能制造“有难度的阅读”。

(摘编自《自媒体时代散文的突破与重生》)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叙事的转向,我们应注意到散文在写真实(书写个体经验与经历)的基础上,大踏步地越过了藩篱,与小说一道进入书写现实的频道之中。一些记者出身的作者,诸多打工生活的记录者,在系列表现乡土沦陷主题的散文写作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客观型的叙事方法,以进入现实的深处,提炼出社会学的多种意义。散文的现实书写在实践层面,业已普遍性地生根,更进一步说,散文在人的命题之下,必然触及人的现实性问题,也回避不了对社会关系总和的透视,尤其是在系列写作业已解决时间跨度和空间宽度的情况之下,散文书写现实的合法性理应得到体认。而在书写边界的问题上,散文受限于写真实的通则,与小说文体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确实无法比拟。此外,散文仅仅是代个人而立言的,无法确立一个更自由的维度,以点带面地俯视和勘察整个人间世相,在这种情况下,散文书写现实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就需要批评界群策群力,启动有效的讨论,以明晰内容并确立维度。

(摘编自《散文中的真实与现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梅开庾岭为香国

蓝诗传

①1月下旬,我们全家决定到南雄梅岭去赏梅花。

②梅岭,又称大庾岭,岭南岭北遍布梅花树,每到冬天梅花怒放,漫山遍野,暗香浮动,成了梅花的世界。因此梅岭自古便以“梅开庾岭为香国”闻名于世。

③其实,梅岭的出名并不仅仅因为这里盛产梅花,还因为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梅关古道”。梅岭自越人开发后,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古道开通以后,南北交通大为改观,直接推动了岭南经济的发展;其次,这里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就曾经率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3年的游击战争。

④历代文人墨客以梅为对象在梅岭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形成了独特的梅文化。梅岭诗碑林就是从中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梅花诗作,请名家镌刻于碑,立于梅岭的东坡和古驿道两侧,供游人欣赏。我们在此处驻足良久,细细品味,似乎有股高洁清新的芬芳扑鼻而来。我最感兴趣的是陈毅写的《梅岭三章》,“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一种舍生取义的凛然正气油然而生,梅岭也似乎变得更加神圣高洁!

⑤我们一家人沿着一条不很宽的水泥路徒步上山。忽然,外孙在前方大喊:“外公,快来看梅花哟,好多的梅花!”我们顺着声音朝前走去,拐过山角,果然见到前面的山坡长满了梅树,梅树上不见叶子只见梅花,朵朵在枝头凌风绽放。阵阵寒风吹来,满山梅花随风摇曳,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可惜对于它们的品种名称,我是一个也说不上来,只记得毛主席有一首《卜算子·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还有刚才在碑林看到的何香凝咏梅诗:“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这两首诗词贴切地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质,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难怪有人主张把梅花定为“国花”。

⑥女婿让我给他讲讲古道历史,于是我信口开河,讲起了古道的点点滴滴。秦朝以前,五岭之南属南蛮之地,车马不通,人烟稀少。古道最初设关始于秦朝,梅关在秦时称横浦关也称秦关。唐朝时候,宰相张九龄路过此地,见山路险峻难以通行,便向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当时因发展经济的需要,唐皇下诏由张九龄负责扩展梅岭古道。因工程浩大,张九龄足足用了两年时间才完工。古道开通后,南北交通大为改观,当时的梅岭古道一片繁荣,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后人为了纪念张九龄开凿梅岭古道的功绩,在道旁建有“张公祠”和“夫人庙”。

⑦夫人庙内供奉的这位夫人就是张九龄的侍妾戚宜芬。传说张九龄主持开凿扩展梅关古道,连开七七四十九天,工程毫无进展,白天凿开的石头,晚上又自然合拢。一白发老翁告知他是山神在阻挠,需以孕妇之血祭祀。戚宜芬见丈夫愁眉不展,问知缘由,当日深夜,她披衣起床,冒着凛冽寒风,走到梅岭山巅的巨石旁,手提长剑,撩衣袒胸,口中叨念:“皇天在上,我乃张九龄侍妾戚氏,身怀六甲,因梅岭道开凿月余毫无进展,若皇天布灾,愿将妾命献祭皇天。”遂举剑剖腹而死。从那天起,凿开的石头再也不会合拢了。经过两年的努力,梅关古道终于开通了。为纪念戚宜芬的献身精神,人们在南山脚下建起了夫人庙,感戴戚夫人的功德。

⑧我们继续前行,离山顶不远,有一株青枫树,树下立一石碑,上书“东坡树”三字。传说苏轼因新党重新执政被贬惠州,途经梅岭,回首北望,不觉悲从中来,便在大树下的茶亭歇息。卖茶老翁见苏轼愁眉不展,便询问原委。苏轼据实相告。老人指着茶亭前的一棵大松树说:“苏大人不必忧伤,您看,这棵松树是我20岁时种的,被雷劈过几次,它还是那么粗壮!”又说:“苏大人光临岭南,是岭南的福气啊,以大人高才,在岭南云游些日子,再回江南,一定鹏程万里!”苏轼听罢摇手,并给老人写《赠岭上老人》一首:“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亲手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谁知老翁亦通文墨,立即和诗一首:“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⑨苏轼揖别老人以后,宿于山下龙泉寺,心中怏怏,复又作诗《过大庾岭》:“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静。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拊我顶,结发受长生。”

⑩离开梅岭七年后,苏轼获救北归。他二上梅岭,来到青枫树前,只见茶亭仍在,人去亭空,不禁老泪纵横,吩咐随从拿出笔墨,将《赠岭上老人》写在一亭柱上,然后在另一亭柱题上《赠岭上梅》:“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题罢,神情庄重地向青枫树长鞠一躬,喊了一声“归去来兮!”便举步北上。后人便把这棵青枫称为“东坡树”。

⑪我们来到梅岭北侧一座新建的观景台上遥望山下的江西省大余县,但见阡陌田畴碧波万顷,青山绿水重峦叠嶂,县城内高楼林立,沐浴在初春的阳光之下,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宁静和自然,那么生机勃勃。

⑫遥想当年梅岭古道人声鼎沸,肩挑马驮,是何等艰辛!如今,高速公路穿过梅岭,从广东南雄到江西大余,不需半个小时即可到达,真是“天堑变通途”啊!想到此,我禁不住心血来潮,东施效颦赋诗一首:

远上庾岭山径坷,雪后寒梅花更多。脚行古道怀贤相,眼观苍松叹东坡。遥想往昔人似蚁,喜看今日车如梭。古今多少兴衰事,化作一曲大风歌。

(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李存勖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契丹入寇,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国号唐,拜崇韬兵部尚书。唐自失德胜,梁兵日掠澶、相,又闻梁欲大举,唐诸将皆忧惑。庄宗患之,以问诸将,崇韬曰:“陛下兴兵十余年矣。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愿陛下长驱捣梁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即日下令军中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 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同光四年征蜀,以魏王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唐军入蜀,所过迎降。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当尽去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闻此言,遂皆切齿,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 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其破蜀所得,皆籍没。明宗即位,诏许归葬,以其太原故宅赐其二孙。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改)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