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试卷库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必修一)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同步试卷

日期: 2025-04-10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 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C、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    )
A、 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B、 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前提是(    ) 
A、 帝国主义侵略被打败
B、 官僚资本被没收
C、 封建主义统治被推翻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党的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土地革命完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新纪元。以下对“新纪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标志着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标志着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得以实现
D、 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材料分析题

为了庆祝建党100 周年,某校举办了一次庆祝活动,高一(X)班的学生都参加进来,他们搜集的材料如下: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探索,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唯有将革命的落脚点放在农村并坚持武装斗争才能最终取得胜利。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和一大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军工企业,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

1952年至1956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0%多增加到90%,私有制经济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近80%降低到7.1%。公有制经济占据国民经济主体地位。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八大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明确规定,我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经过十年发展,同1956年相比,1966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很大增长;形成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我国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说明上述不同历史时期的成就与党的思想路线之间的内在联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以后,在整个19世纪,大约每隔10年周期地爆发一次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以后,经济危机缩短到大约每隔7~8年爆发一次。

材料二   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统计。

40年代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美国

1次

2次

2次

1次

1次

日本

-

2次

2次

2次

1次

联邦德国

-

2次

2次

2次

1次

法国

-

2次

1次

1次

1次

英国

-

2次

2次

2次

2次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八大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明确规定,我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十年发展,同1956年相比,1966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棉纱、原煤、发电量、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的发展尤其突出,到1965年已经实现原油的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原子能、航天等一批工业逐步建设起来,初步改善了工业布局,形成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等。新中国仅用20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年才能完成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并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出了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