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试卷库

辽宁省阜新二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日期: 2025-03-31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列关于私有制的产生,描述正确的是(   ) 
A、 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B、 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C、 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会永远存在
D、 阶级的产生导致私有制的产生
阶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人类社会第一次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 
A、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
B、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D、 部落贵族和部落平
我国传统戏剧中描述北宋名臣包拯办案所使用的刑具,龙头铡——专铡犯案的皇亲国戚, 

 虎头铡——专铡贪官污吏,狗头铡——专铡土豪劣绅。这说明(   ) 

A、 封建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需要用重典治理
B、 封建统治阶级严格依法办事
C、 封建社会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D、 封建统治阶级享受着不同的特权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失业者饥寒交迫,而农场主们却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让庄稼烂在地里,把肥猪扔进河里。这种现象说明的政治经济学道理是(   ) 
A、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绝对过剩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C、 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大
D、 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资低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 企业内生产的组织化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于(   ) 
A、 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使用价值
B、 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 在商品流通中贱买贵卖
D、 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马克思在一次对工人阶级的演讲中指出: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的略微改善同资产阶级的财富、奢侈、社会需要和社会享受的迅速增长,不可同日而语。这说明(   ) 
A、 工人阶级的生活情况在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不断改善的
B、 工人阶级生活情况的改善并没有改变被剥削的社会地位
C、 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工人生活的改善两个阶级的基本矛盾会彻底解决
D、 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虽然不能彻底解决但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能够得到绝对的改善
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是否存在人剥削人和人压迫人的现象
B、 是否创造了文字制定了历法等条件
C、 是否出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
D、 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   ) 
A、 资本主义已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 无产阶级已经建立了政权
C、 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 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
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对观点中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 
A、 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B、 开创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 人类社会告别了资本主义时代
D、 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较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其依据是(   ) 
A、 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B、 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
C、 构建了美好的未来社会蓝图
D、 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下列表格①、②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 《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
B、 空想社会主义;宪章运动
C、 《人民宪章》;十月革命
D、 《共产党宣言》;二月革命
20世纪末期,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有人认为: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这一观点是(    )
A、 错误的,看到了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是不可避免的
B、 正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确实是失败了
C、 错误的,没看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挫折是暂时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认识不同
D、 正确的,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社会主义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黑暗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C、 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有了主心骨
D、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28年奋战,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了新中国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关系阐述正确的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B、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C、 只有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D、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议题:中国为什么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材料一: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又饱经战争创伤,1949年的工业产品产量普遍不到1936年的70%,钢和生铁的产量仅及1943年的17.1%和14%。 

 1952年,在全国工业(不包括手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7%,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52.8%。在全国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国营商业所占比重达到60.5%,控制了很大部分社会商品的流通过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坚强的依靠力量和重要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949年,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和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3%。1950年,私营商业在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占76.1%,在零售总额中占85%。到1951年,全国私营工业总产值中,加工订货、收购包销所占比重已增加到27.3%;占全国私营工业总产值近三分之一的棉纺织业,1950年国家向其加工订货部分占其生产能力的70%以上。国营商业也逐步扩大批发范围,所经营商品主要是粮食、棉布等人民生活必需品,其他商品的零售业务让给私营商业或小商小贩经营。 

 材料三:旧日中国的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为了加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国家在资金、物资、价格、税收等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个体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工具不足、资金短缺,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平整土地和改良土壤、农具,使用及其进行耕作、播种和收获等,小农经济都难以做到。如果不引导个体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就不能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和改善农民生活,也不能为工业化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等。因此,用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探索 

 材料四: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两大阵营对抗,新中国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上、经济上、军事上的严密封锁。中国不仅不可能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里得到什么援助,而且连维持正常的贸易和交往都很困难。当时只有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战后争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同情和支持中国。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上实行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一边倒”方针。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字,中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开始了密切的合作。这种国际环境,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