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专题:10 战国七雄

日期: 2025-03-30 复习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成语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语的来源与我国古代著名战争有密切的关系。下列成语与相关战争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围魏救赵---------城濮之战
B、 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C、 草木皆兵---------巨鹿之战
D、 卧薪尝胆-----------赤壁之战
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 涿鹿之战
B、 马陵之战
C、 桂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是指(    )
A、 韩、赵、魏
B、 楚、燕、齐
C、 韩、齐、秦
D、 赵、楚、齐
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形势图,这一时期是(    )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朝时期
有学者认为“北族和中国人的接触,始于前四世纪秦、赵、燕诸国与北方骑寇相遇,至6世纪末五胡全被中国同化而告终,历时约千余年。”据此可推断(    )
A、 民族交融长期发生在北方
B、 战国至隋统一民族交融完成
C、 民族交融导致了种族同化
D、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悠久
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下列句子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和描绘,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下列属于“评价”的是(    )
A、 周武王率兵与商军在牧野决战
B、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
C、 战国时期,今北京地区属于燕国
D、 战国时期,各国争相变法,大国兼并小国,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
我国在许多战国时期墓的考古中发现了许多青铜器。观察图一图二,可以推测与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信息是:(   )

A、 铜制农具在农业中普遍使用
B、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
C、 战国时期达官贵人喜欢用铜器陪葬
D、 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视秦、楚等国为夷狄,而战国时期则承认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A、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 周天子的权威下降
C、 国家统一成为共识
D、 民族间的冲突剧烈
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 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C、 兼并战争持续不断
D、 统一国家不断巩固
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七雄”技东西-南北一中的排列大致是( )
A、 齐、秦、楚、燕、赵、魏、韩
B、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晋、楚、齐、韩、赵、燕、秦
D、 吴、魏、燕、赵、楚、韩、秦
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变革时期
B、 分裂混战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C、 兼并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D、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
A、 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
B、 统一趋势增强
C、 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
D、 分封制彻底崩溃
某校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根据战国后期不同诸侯国国君和贵族的权力大小及等级划分状况, 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该图说明(    )

 

A、 东方诸国等级差异明显
B、 秦国社会性质与众不同
C、 秦国君主集权程度较高
D、 官僚制度得到普遍实施
“长平之战,血流瀑卤。”“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这些都是古人对长平之战的描述,关于这场战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长平之战是一次著名的秦楚大战
B、 退避三舍的故事就发生在长平之战期间
C、 长平之战充分显示了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战争惨烈等特点
D、 长平之战的胜利标志着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中国历史上,县级、省级行政机构在全国设立分别开始于:(   )
A、 战国  元朝
B、 战国  唐朝
C、 秦朝  元朝
D、 秦朝  唐朝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下列组合不完全符合该诗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的是:(   )
A、 周王朝各种统治制度逐渐崩溃——田氏代齐
B、 兼并战争愈演愈烈——长平之战
C、 铁制农具进一步推广——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D、 武王伐纣——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材料分析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