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吉林省长春市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1-14
期中考试
现代文阅读(24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韩愈所以成为唐代著名的教育家,与其身世、经历分不开。他本是豪门贵族后裔,其远世先祖曾位至侯、王,但到他祖、父辈时,已降至小宫吏,不属官僚大族了。加上他本人生活在国势衰落、门阀当政的中唐后期,虽自言郡望昌黎,不忘积极进取,却一生坎坷于仕途。早年19岁到25岁期间,经四次应进士试才登第。此后直到 28岁,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试都不入选。又三次上书宰相以求仕进,均被冷落。这段应试、求仕不断受挫的经历也许正是韩愈关注教育的重要原因。

按照唐代教育制度,学校多为官学。从中央到地方的学校均有统一的体制,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数量、学生名额及学习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除中央级学校外,还有三个级别的学校,毕业生可依次升入更高级别,这就是四门学、太学和国子学。博士和助教是这三级学校教师的职衔:国子学、四门学各加置直讲、博士、助教讲授经术,韩愈就曾做过四门学博士。

韩愈25岁登进士第,29岁才入仕途,先在一些节度使门下充当幕僚,34岁才得以进京听从调选,35岁授四门学博士。在这段应试求仕的坎坷经历中,他写下了《原道》《原性》《师说》《答李翊书》等重要的散文作品,这是研究其教育思想的重要资料,如在《师说》当中、韩愈就推崇“不耻相师”;在《原道》中体现出“尊孔孟斥佛老”的思想倾向。36岁时由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因实奏天灾,恳请停征赋税得罪幸臣,被贬为阳山(在今广东)令。后因德宗死,顺宗即位而遇赦。39岁时,宪宗召拜国子博士,回京任职。能在唐朝最高学府国子学任博士,当然是当时教师的最高职级,但是,因韩愈总是与宦官权要相对抗,所以直到 49岁都郁郁不得志,官职屡迁屡调,或降或升,《进学解》这篇“不平则鸣”的著名散文就写在这个时期,这也是研究韩愈教育思想的重要资料。

元和十四年,韩愈52岁时任刑部待郎,写下《谏佛骨表》,反对宪宗迎佛骨而触怒龙颜,幸遇装度等人营救才免去死罪,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还写下了“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诗句。任职虽仅短短一年,却极重视地方教育,甚至拿出自己的傣禄兴办州学,一时传为佳话,影响极好。第二年,宪宗死,穆宗即位,韩愈召拜国子祭酒,回朝担当这个相当于今之教育部长的唐代主管教育的最高行政长官。只任期不到一年就转任兵部侍郎,三年后病卒于吏部侍郎任上。

韩愈一生中青年、中年和晚年都与唐代教育结下不解之缘,韩愈先后在教育部门任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和国子祭酒等职,既有教学实践经验,又有领导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而且他的实践经验既来自地方基层,又来自层次较高乃至最高层面的教育活动领域。韩愈还写了很多对教育有独到见解的文章,所以,韩愈堪称中国古代的教育家之一,他给中国教育史留下的遗产是很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选自刘南平《韩愈教育思想初探》 ,有删改)

文学类文本阅读

田园

陈忠实

早班远郊公共汽车开进桑树镇,把古老的乡村小镇从黎明前的酣睡中惊醒了。宋涛从“咣当”一声自动打开的车门里下来,踏着厚厚的积雪,向镇外走去。他与前妻所生的儿子今天结婚。他是赶早回到乡下来参加儿子的婚礼的。他得知这个消息是在昨天。

大雪覆盖了原野。黎明的微曦中,无垠的雪原闪着清冷的白光。宋涛穿着长袍,戴着礼帽,帽壳上缠着一匝红绸子,被前呼后拥着,走在这条小路上。他的身后,是在唢呐鸣奏中忽闪忽闪行进的花轿,轿里坐着尚未见面的媳妇。

呜呜哇……呜呜哇……悠扬的唢呐声吹得宋涛脑子里混沌一片,当左邻右舍的婶娘和嫂子们把蒙着脸的新娘搀进新房,在隔壁二婶努嘴示意下,宋涛忐忑不安地揭起蒙在她脸上的红布,心里嗡地一下,血涌到脸上,眼睛也花了,那是一张多么漂亮的脸蛋呀!

“我……”她抬起头。沉静地瞧着他。“我不识字……你不嫌弃吗?”

“我教你认字,写字。”他笑了,当是什么严重事情,并且随即摊开一张纸,拔出插在制服口袋上的水笔,在纸上写起来,“看,这是你的名字:田——秀——芬。”

“我能学会吗?”

“能!”

一辆手扶拖拉机开过来,车轮溅起的雪粒甩到他的脸上,凉冰冰的。天色完全亮了,雪原上白茫茫一片。临近村庄里的大喇叭正在播出当日新闻,打破了黎明时天地间静谧的气氛。湛蓝的天空像一望无际的蓝色锦缎,白色的原野似无限伸展的白绸。骤然而降又骤然而止的大雪,把入冬以来干旱的黄尘洗濯得干干净净,大地净洁,高空深远,空气清新,这是生养他的北方故乡的田园。

“你怎跑到这儿来!”他从村子里下了河,顺着弯弯曲曲的河岸走下来,在大柳树下,看见了秀芬。她蹲在河边洗衣服,搓呀,捶呀,涮呀,河水中泛着肥皂的白色泡沫。

“回吧!”“我一会儿就洗完咧。”秀芬转过头来,轻轻嘘口气,妩媚地笑着,“马上完。”“回去!”他抓住装衣服的笼,“回去,陪我坐在屋里,只有三天了……”她多情地盯他一眼,温顺地笑笑,把手上的水在衣襟上擦擦,和他靠肩坐在柳树下。

“朝鲜很远吗?”“很远。”

“你……不去……不成吗?”“我是青年团员。”

“我总觉得……害怕。”“雨怕,甭哭。”他说,自己喉头也哽住了。

“我没哭。”她噘起嘴,“当面把眼泪流完,省得你走后再流。”

“甭挂念我。”她看他难受了,反倒一挺身子,给他宽心,“我小时候苦都吃过,现时好到天上了。爸妈人都老好,待我也好,我跟在亲娘跟前一样……”

他从朝鲜光荣回归,到城里一家工厂当宣传科长了。可谁能料到,不过两年,秀芬就成了他的前妻。

父亲是一个传统道德的忠诚卫士,母亲是太喜欢秀芬了。“滚!至死,你都雨进我的家门!”父亲说。在城里偶尔遇见南宋村的乡党,宋涛托他们带些钱和衣物给孩子,想不到,过后又被南宋村进城的乡党用包裹带回来了,而且捎来母亲或是父亲的话:“黄面馍,稠米汤,能养大宋涛,也就能养大孙孙!”

踏上场愣,一眼就看见他家的门楼、土围墙。门锁着,显然,一家人不在。年轻小伙和媳妇们,没有人认识他,他也不认识他们。直到门前人多的地方,才有一位老妇人挤眨着眼睛:“这不是涛娃子吗?”好多年长的乡亲围住他,问长问短,全没有记恨他的意思,他们当年不能容忍他的心情现在淡忘了,和他客客气气说话,羡慕他升了官,发了财,是城里人了。

他却想着,如果当初不离开秀芬,现在在故乡的田园里修一院房,退休之后,帮儿子种种自留地、责任田,前院里养点花,后院养些鸡,傍晚到小河里钓鱼,又何尝不如城市那两三间小阁楼呢?可是,乡里人现在却认为他当时的举动是有远见的……

走过院子,里屋门口,老态龙钟的母亲和鬓丝灰白的秀芬,在迎接他。

“妈——”他走到跟前,带着忏悔的真诚口气,声音哽住了,顿一顿,他转过脸,“秀芬——”

“你……回来了!”秀芬招呼他,眉间现出两道皱折,“坐屋里。”

二十多年没有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了。显然,声音和她的容颜一样苍老了,浑厚了,隐伏着暗暗的悲凉的韵味。

一个年轻小伙端着木盘进来了,放在他面前的,是家乡的臊子面,每当过年过节,红白喜事,庄稼人早饭都是一律的臊子面。肉丁、豆腐、黄花和木耳烩制的臊子,那味道留在儿时的记忆里,至今不忘。

进城以后,也没少吃这种面条,可味道和母亲做出来的差远了。他看着冒着热气的面条,再也抑制不住心头的酸痛,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滴在碗里了。

(摘编自《陈忠实短篇小说集》,有改动)

古诗文阅读(41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 , 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乐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悻、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数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来、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子诗,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满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有删改)

【注】①盐策: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②骫(wěi):曲,枉。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5分)
写作(4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