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1-13
期中考试
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籍充满智慧,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值得深入挖掘、认真汲取。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按大类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体现了古人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思考和哲学思想。经部中,现存传世古籍以儒家经典《六经》影响最大。从哲学思想角度看,“《书》以道事”,蕴含丰富的历史哲学思想;“《易》以道阴阳”,蕴含丰富的宇宙哲学思想;等等。子部中,《道德经》以“道"为万物本体,以“德”为万物生成模式,《庄子》以“相对”主义、“无为而无不为”为运动方式,共同构建起了“尊道贵德”“自然无为”的哲学体系,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那个时代关于事物变化、转化的最高认识水平。史部地理类《山海经》等书,也为我们保存了“德义仁礼信”的宇宙观和价值观。集部汇集了许多哲学思想的文学表达。

古圣先贤重视系统性地总结自身或一个时代的哲学思想。比如,《论语》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构想,《孟子》中“四端”“五行”及“尽心知性”“知性知天”的阐述,西汉王褒、严君平、扬雄“道德仁义礼”的体系构建,都为我们研究古代哲学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可见,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明的进程中,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丰富系统的哲学思想。但是,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一些中外学者习惯于运用西方哲学史范式来书写“中国哲学史”,大量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著作成为西方哲学框架下的中国哲学史叙述。当前,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要有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的意识。这既是我们书写中国本位“中国哲学史”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

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可以利用典籍中的诸子学说、百家理论,展示中国古圣先贤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的心路历程、思想火花和哲学思维。一是积极利用古圣先贤创造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标志性成果进行再思考。比如,中国古代以《道德经》《庄子》抽象的“道”为代表的形而上学,以《论语》《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人本”“民本”和“性本”哲学,等等。二是针对中国哲学史书写存在的西化问题,有的放矢地构建起中国本位的反映古圣先贤揭示事物本质、发展规律、运行模式和守中原理的学术范畴和话语。可以利用孔子等倡导的“中庸”理论,儒家经典确立的“尊师重教”“学以致道”“教学为先”“格物致知”等认知途径。三是对于道德哲学这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利用儒、道、墨等诸子思想资料,构建“仁义礼乐”为用、“孝佛忠信礼义廉耻”为行的道德哲学和情感哲学,梳理归纳“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实践伦理。

今天我们沉潜丰富占籍、立足百家学术,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进而丰富世界哲学思想宝库,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9月19日《沉潜丰富古籍 立足百家学术——丰富世界哲学思想宝库》)

材料二

我国古籍历史悠久、卷帙浩繁,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古圣先贤的深邃智慧。在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是重要方面。新时代,我们要善于从古籍入手,做好人文精神的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人文”一词,最早见丁《周易》,本义是指对人进行礼乐教化。西周时期,对人的教化、人自身的修养开始受到重视。后来,孔子称赞周王朝“郁郁乎文哉”,指的就是文明教化成果斐然。春秋时期,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强化。《左传》中记载了了子产拒绝用珍贵玉器来祭祀的故事,因为子产认为:“大道远,人道迩。”怎么能用“天道”来影响和决定“人道”呢?人的主体性,就这样逐步确立起来,人文精神的内涵也随之越来越丰富。

在个人对自身方面,人文精神强调修身。我们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把“修身”作为教化的起点,包含着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人格和尊严首先要得到承认和尊重的思想。同时,人文精神还要求在修身时把天性和修养结合在一起,只有把天性和修养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称得上是君子,才是真正的修身。修身要求个人高度自律、践行诺言。《论语》中说子路“无宿诺”意思是子路践行诺言毫不迟疑,答应的事情就会立刻去办。

在个人对他人方面,人文精神要求包容。古人认为品行宽厚的君子,对于他人有颗包容之心。《论语》记载,孔子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的冷言冷语不以为忤,反而称赞老农是“隐者”。人文精神要求彼此尊重个性差异,互相理解和包容,在此基础上和而不同、和睦相处,才能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在个人对人类方面,人文精神提倡大爱。孔子认为,君子的核心品行是“仁”,而“仁”的本质就是“爱人”。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应该爱天下之人。这种对于全人类的大爱,足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古人追求的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礼记》提到的“天下大同”,“天下大同”的前提是“天下为公”。放在今天可以理解为,在发展、安全、气侯等关系人类共同命运的大事上,国与国之间应该携于合作、同舟共济。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9月19日冯胜君《万物之中 以人为贵一做好人文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缝隙

朱以撒

①这条蜿蜒的老街还在翻修,处在半完成状态。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经租出,挂起招牌做生意,我从洞开的大门和里边的摆设,可以知哓他们都在经营一些什么,咖啡、甜点、沉香、山区士特产,便觉得没有必要走进去。那些等待翻新的还是大门紧闭,两扇大门早已褪色,加上常年润含春雨又您迎来秋风,甚至难以紧闭。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旧日门板上有裂缝,有人就凑近裂缝往里边打量,一眼看到过去。

②缝隙的出现,赐予了这样的机会。

③很多次,我在临写敦煌残经时,想到了那个已经空空荡荡的藏经洞。当时里边堆放了那么多的经卷,只是门面用泥皮糊死了。时间过去,没有谁走过时会想到里而有这么多宝贝——风沙吹老了时日,也吹走了这个密室外观曾经有过的人工痕迹。如果不是后来的自然干裂,让人从缝隙中窥探到内部,也就没有接下来的许许多多传奇。说起来我也是缝隙的受益者,经卷走出密室,散佚到世界各地,也来到书法家的案前,让人狂喜。我挑选了一部分合我情调的经卷,终日临写——我学习书法的路径,由于遇上了这些残经而得到改变。它们都是真迹,比挂在王羲之名下的那些作品可靠多了。夜深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这些无名氏的墨迹远比碑刻要真切的温度和呼吸,是一道裂缝释放了它们。许多的过往起始都是封闭的,时日把曾经知晓它们的人送走,史册也语焉不详,让后来人止步。经不起时日的鞭打冲刷,一些物品终于见到了天日,不再成为秘密。与秘密相逢,就获得了与众不同的认知、识见。但前提是,先找到隐藏在寻常中的那一道裂缝吧。

④我第一次见到桃胶是在乡下,这里桃树千万,桃林连属无端,坚硬的桃胶恍如琥珀、玛瑙那般晶莹,抓把放入盘中,声响如大珠小珠,甚是悦耳,文人笔下喻此为桃花泪,是时光把泪水凝固了。而当口舌触及一豌温度适宜的桃胶时,它柔中含韧舒展开来的弹性,足以称之美味,总是会欣赏一番,再细细品尝。追溯它的由来,则是从伤口开始的。兀立不移的万千桃树,没有哪一棵是表皮严实无损的,很像人的皮肤,总要在生存的不易中,因人为或天时,被扯开一道道口子,溢出不少汁液来。在我的记忆中,严冬是人的表皮最易开裂的时段,那时在工地、田野劳作的人,对此毫无办法,静等裂开,那时的教科书赞美这样的手和脚一一是开裂成就了美好生活。桃胶不断地从桃树伤口的缝隙中涌出,接触空气,成为胶状,为桃树的所有者不断收取,加工成坚硬之物。相比于桃胶,桃花要风雅浪漫多了。曾有人将朵朵桃花寄送给远方的友人,被津津乐道,以为是名土风度的延续。在我看来,桃花是虚的,便于托寄情性,也便于浮想联翩,想到唐伯虎和桃花庵,李香君和桃花扇,真是妙不自寻。而如果寄一箱桃子、一袋桃胶,那真是难言风雅——风雅之举似乎都是轻盈的、灵性的,甚至是虚无缥缈的,让人无从一握于中。这也使人感受到一棵树的多重功用,用于实的,用于虚的,用于精神的,用于口腹的。

⑤每个学期上课,我都会想几个题目,让研究生去写,然后抽空每篇看过——这当然是一种私趣。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说单薄得很,他不知你,你不知他,通过文章,窥探其中的主旨和表达,究竟有哪一些差异,也是很有意思的。我总是强调,我写故我在,如果不用文字表达出来,还真不知道一个人如何想,想如何,正是写作作罄露了他们的才华和情性,或者点缀了些奇诡和荒唐,这些都是我所乐意把玩的。正是从一些语言的缝隙里,我察觉到文思无定居然如此一一没有哪两个人的笔端是相似的,客气浮辞的、深婉不迫的、循途守辙的、纵横自喜的,应有尽有,读毕不禁无端生慨。善于操作的人,总是以大量地调遣史料为快慰。科技手段使人便捷地将史料填纳于文章之内,使我见到古贤人这般说、那般说,独不见这位学生如何说——他被史料的烟云遮蔽,使我找不到他了。这常是我阅读的一个疑问——为何不以自己的话语言说?邻家的金银器皿的确气派得很,瓦缶瓷杯虽不越眼,还有裂痕,却是自家物色,理应珍惜。这个道理却不是都能明白的。

⑥每到午后,怀安桥下就陆续集中了各路的水果商,各自经营来路不一的水果。刀剑披挂的榴梿①尽管一副凛然不可侵的相貌,还是被不少人围着。我猜,是它微微裂开的缝隙,那飘出来的独特的果香把人招引过来。不买也罢,这浓郁的气味真的让人迷醉。

⑦有时,在自我表现上,人还不如一枚榴莲。

⑧有一则旧事是如此展开的一一弘一到半子恺家,丰子恺请弘一坐在一张滕椅上,藤椅柔韧,老师坐上去会更舒适。弘一没有马上坐下,而是先摇晃了几下藤椅,方才缓缓落座。后来又去了一次,仍然是这个摇晃的动作。弘一回答了半子恺的疑问——这张藤椅旧了,藤条间有许多缝隙,会有一些虫蚁,如果贸然坐下就把它们挤压了。一般人和不一般人的差别不一定都是宏大的,反而是在一些细微处,臂如细细的缝隙,也填充了一个人丰富的悲悯。有些人刻意为之,那就辛苦;有些人自然为之,成为一种自觉。一个人要走多远,才可以关注到藤椅中的缝障?

⑨时日匆匆,我们对于屑屑者已经缺乏察觉的细心了,而对于大,我们的兴致要高昂得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人赠送我的宣纸形制大起来了,我把笔濡墨挥洒的作品也大起来了。其实,书法家的内心都很清楚——大未必佳,但巨大是可以引人注目的。如果我用巴掌大的花笺写幅小楷,那真会像汪洋中的溺水之人,顷刻被淹没,无处找寻。想想晋宋时期的那些简札,小得不得了,却精彩之至,是有真性情在里边的,别无他倚。这样,就是片纸只字,也甚佳好。说起来,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鲲鹏,其死生在朝落之间的虫蚁,所谓的大小,都是天地夹缝的存活物,没有什么差别,当如弘一那般相待,不可轻慢。

(选自2022.9.16《光明口报》,有删改)

注:①榴梿:;也作榴莲。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 众说错,则亦虚心静虑,勿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解乱绳有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节选自朱熹《读书之要》)

(乙)积士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白荀子《劝学》)

(丙)圣人无常师。孔子帅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