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浙江省湖州、丽水、衢州三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教学质量测试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06-27
月考试卷
选择题1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择题II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关于“秦二世即位”,不同文献有不同的记载。下表是有关“秦二世即位”的相关内容。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文献 内容
兔子山秦简《秦二世元年文告》 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遗诏,……以元年与黔首更始,尽为解除故罪,令皆已下矣。朕将自抚天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乃秘之,不发丧……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
吕思勉《秦汉史》(1944) 按当时的传统,皇太子一般不出京,不担任军中职务,而扶苏出京担任监军,这就是不立他的意思。《史记》所载篡位一说不尽可信
李开元《秦崩》(2015) 上郡离咸阳不远,是帝国最重要的军事基地,北部军的总部所在,也是拱卫首都的要地。扶苏到上郡监军,与大将蒙恬共事,直接参与军政,掌握军事,得蒙氏兄弟(蒙恬、蒙毅)内外相助,形成不可动摇的接班态势,又未尝不是秦始皇苦心安排继嗣的布局

 

A、 吕思勉有专业史学素养为依托,且与秦简中秦二世“奉遗诏”即位的说法相佐证,“二世即位合法”说可信
B、 李开元基于地理和政治关系的推断结论与《史记》记载相互印证,“ 二世篡位”说可信
C、 秦简有秦二世主观编造的可能性,且《史记》距秦久远,记载不一定真实,二世即位是否合法证据不足,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D、 由于研究的角度、立场和所掌握的资料不同,有可能会对同一历史事件有不同看法,二世即位是否合法,不可能下定论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12分,27题16分,28题17分,共45分)
 16—19世纪,欧美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巨变,并逐步影响到了更多国家和地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王权一方面与地方势力展开斗争,指向建立民族国家的目标,另一方面又与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发生剧烈的冲突。三十年战争就是这一大规模的社会转型的折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第一次以国际法的形式否定了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大一统”权威,完成了欧洲的政治区域化进程,并为以后的西欧民族国家国际政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史的新局面。

——摘编自吴忠超《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与近代民族国家体系建立的新思考》

材料二: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生活在这一块大陆上的居民都是在不同的时期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美国被公认为一-座民族“大熔炉”,全世界不同的民族和种族在这里被“冶炼”成美利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初来乍到时,其文化、习俗、语言结构、文学模式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受旧世界的影响。即使随着社会发展,最后被融合为一一个美利坚民族整体,但共性中依然凸现各个民族的文化个性。

——引自裔昭印《世界文化史》

材料三:

“中心一边缘”论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观点和立论基础。在世界体系理论中,所谓“中心地区”,是指利用边缘地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以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经济体中贸易和金融市场运转的地区。......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由少数金融寡头垄断的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并形成“中心一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工业化向远离中心的边缘国家和地区扩散。有的囿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走上了依附型的工业化道路。

一一据舒建中 《沃勒斯坦“中心一边缘”论述评》等整理

“一带一路”是在汲取古代丝绸之路合理因素基础上的创新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 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

——摘编自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材料二:

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学现象和传播实况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必有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清末民初《西洋记》的重刊,在海防危机中重构了民众的“郑和记忆”......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晚清,给内忧外患的国人注入了唤起强烈民族情绪的兴奋剂。...... 在晚清热闹的重构“郑和记忆”的过程中,梁启超发表于1903年《大陆报》和1905年《新民丛报》上的郑和传,都是以高屋建瓴的态度去重新认识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壮举的意义。

——摘编 自邹振环《<西洋记>的刊刻与明清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

材料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这个构想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要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方式,将成吉思汗、郑和湮没于历史的足迹,重新凿成现代大道,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一带一路”陆海兼顾发展是中国深度融入国际经济秩序,积极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国际金融经贸问题等提出的解决方案。

——据温在春 《由陆权与海权发展思维谈“一带一路”大战略》整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