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1 开学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

A、 太尉
B、 皇帝
C、 郡守、县令
D、 丞相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    )
A、 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B、 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 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 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
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

A、 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
B、 中朝、内阁、军机处
C、 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D、 中朝、三司、尚书省
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此举(    )
A、 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
B、 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
C、 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
D、 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
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
A、 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 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 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 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    )
A、 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B、 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C、 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D、 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
图5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

A、 充分吸取了隋唐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
B、 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
C、 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
D、 为此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埋下制度伏笔
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
A、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 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 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公元前202年,在皇帝控制的中央14个行政单位的东面和北面的大片土地上总共建立了10国。”材料所示历史现象与下列历史事项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 实施层层分封,加强了地方统治
B、 实行郡国并行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实施重农抑商,打击了工商业者
D、 实行“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势力

非选择题(共4小题)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