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浙科版生物学2023年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5基因工程及生物技术的安全与伦理

日期: 2025-04-02 二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从目前来看,下列哪一生物科技成果运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 )
A、 利用酵母菌生产人的胰岛素
B、 单克隆抗体技术
C、 设计试管婴儿技术
D、 微型繁殖和作物脱毒
T4DNA连接酶可将任意2个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在一起。该反应过程需消耗ATP,其水解产生的腺苷一磷酸(AMP)通过共价键与酶相连,随后AMP转移至DNA片段,进而完成连接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4DNA连接酶的底物种类较多,故其无专一性
B、 T4DNA连接酶催化反应后,其组成成分已改变
C、 ATP在该反应过程中可能打开两个高能磷酸键
D、 T4DNA连接酶需保存于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
将乳酸菌的乳酸脱氢酶基因导入酿酒酵母,获得能产生乳酸的转基因酵母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限制酶BamHI处理将乳酸脱氢酶基因插入质粒
B、 在含有尿嘧啶的培养基上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酵母菌
C、 用LB固体平面培养基培养酵母菌,培养时需倒置
D、 一定的发酵条件下,加入离子交换树脂可使乳酸及时脱离发酵液
为确定某染色体上是否含有目标基因,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中的DNA片段甲,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脱氧腺苷三磷酸(dATP,dA-Pα-Pβ~Pγ)等材料制备的单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备DNA片段甲时,所用dATP的γ位磷酸基团中的磷必须是32P
B、 混合时,染色体样品中的DNA分子需始终保持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C、 漂洗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未和目标基因杂交的 DNA片段甲
D、 图示检测过程,运用了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的贫血症,作用机理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治疗时,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药
B、 肾脏感知氧分压下降,引起EPO分泌增加的过程属于反射
C、 在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EPO时,常以肾脏细胞为受体细胞
D、 运动员违规使用EPO能暂时提高运动成绩,也会增加血液粘稠度
大肠杆菌质粒DNA是基因工程的常用载体,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共同组成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B、 质粒的碱基含量遵循卡伽夫法则
C、 质粒分子中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破坏化学键④
将山核桃miRNA169基因转入到拟南芥中,可促进拟南芥提前开花,部分流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通常需要RNA聚合酶催化
B、 过程②中可利用PCR技术筛选并扩增出目的基因
C、 过程③中转化农杆菌一般需要大肠杆菌质粒作为表达载体
D、 过程④收获转化的种子需经植物组织培养才获得提前开花的植株
研究人员将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双标记选择载体导入胎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获得转基因细胞株,并以转基因细胞为核供体,获得转基因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Neor基因和GFP基因的连接不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 转基因细胞株的培养液中含新霉素、葡萄糖、氨基酸、激素等物质
C、 核移植前应增加转基因细胞培养液中的血清浓度以提高动物克隆成功率
D、 观察早期胚胎的荧光筛选胚胎进行移植,移植时不能移植多个胚胎
下图为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序列及切割位置(箭头所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DNA上的碱基随机排列,理论上每4096个碱基对会有一个BamH I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位点
B、 若DNA上的碱基随机排列,Not I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位点出现频率较其他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低
C、 作为基因工程的通用载体,质粒上通常会有多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
D、 BamH I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DNA无法连接到用Bgl II切割的载体DNA中
植物基因工程可以改造农作物性状,使农作物变得更加高产。如图是培育良种水稻的有关原理和步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表达载体中的T-DNA插入外源基因后将失去作用
B、 图中②过程需要在无菌环境下用Ca2+处理土壤农杆菌
C、 需要用除草剂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具有抗除草剂性状
D、 该过程需要用到固体和液体培养基
研究人员通过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内来表达人生长激素。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目的基因要插入到B基因中,大肠杆菌不带有任何抗性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提高重组成功率常用两种限制酶同时酶切质粒和生长激素基因
B、 重组质粒可通过农杆菌介导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
C、 上述过程中生长激素基因通常通过逆转录法获得
D、 符合生产要求的工程菌可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
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质粒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其原因不包括(    )
A、 目的基因无法插入受体细胞DNA
B、 目的基因无法复制
C、 目的基因无转录所需的启动部位
D、 目的基因与受体细胞遗传信息传递方式不同
基因编辑是指将外源DNA片段导入到细胞染色体特定位点或删除基因内部的片段,定点改造基因,获得预期的生物体基因序列发生遗传改变的技术。下图是对某生物B 基因进行编辑的过程,该过程中用sgRNA可指引核酸内切酶Cas9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sgRNA是合成Cas9酶的模板
B、 sgRNA的碱基序列与靶基因碱基序列能够全部互补
C、 核酸内切酶Cas9可在特定切割位点断裂核苷酸之叫的磷酸二酯键
D、 B基因被编辑后因不能转录而无法表达相关蛋白质
现代生物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转基因技术能解决传统育种的远缘亲本难以杂交的问题
B、 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同一植物的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全能性的表达程度相同
C、 克隆多莉时,形成的重组卵细胞进行的第一次分裂有DNA的复制,但是转录并未开始
D、 原肠胚的中胚层是外胚层的部分细胞分裂后进入内、外胚层之间形成的
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90%。研究者利用PCR技术检测杂草中有无转基因成分,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空白实验是未加入DNA模板得到的电泳结果
B、 推测棉田杂草6、7与抗虫棉的亲缘关系较近
C、 结果说明校园杂草与棉花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D、 转基因成分进入杂草体内可能会引发生态问题
草甘膦是一种可以杀灭多种植物(包括农作物)的除草剂。其杀灭植物的原理是能够破坏植物叶绿体中的EPSPS合成酶。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让农作物产生更多的EPSPS酶,就能抵抗草甘膦,从而让农作物不被草甘膦杀死。下列有关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培育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可通过喷洒草甘膦来检验转基因大豆是否培育成功
B、 可以用质粒将EPSPS合成酶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C、 可以用大豆的受精卵或体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D、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食品都是不安全的
科学家将葡萄糖异构酶的第138位甘氨酸用脯氨酸替代,结果它的最适温度提高了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根本区别是操作对象的差异
B、 对葡萄糖异构酶的改造需要以基因工程为基础
C、 蛋白质工程操作过程中,不需要酶和载体作为工具
D、 经改造后的葡萄糖异构酶热稳定性提高这一性状不可遗传
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下列成果属于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
A、 番茄-马铃薯新物种
B、 高产的青霉素菌株
C、 将玉米细胞内的叶绿体移入菟丝子细胞内
D、 能进行生物固氮的酵母菌品种
W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人体蛋白质。某学习小组利用膀胱生物反应器制备W的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上应有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的标记基因
B、 步骤②可以使用显微注射技术
C、 膀胱生物反应器与乳腺生物反应器相比具有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等优点
D、 W基因只在转基因动物膀胱细胞中存在并表达
基因工程产物不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是(  )
A、 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杂交可能导致自然种群淘汰
B、 转基因生物释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C、 目的基因(如抗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D、 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
转基因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医药卫生、农牧业、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实际应用领域展示出美好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转基因技术人类可以任意改造生物
B、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没有影响
C、 转基因生物一定不会威胁当地物种的多样性
D、 转基因生物培育的核心技术是DNA重组技术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受体大肠杆菌含有构建重组质粒时用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则一定有利于该重组质粒进入受体并保持结构稳定
B、 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某抗盐植物获得2个稳定遗传转基因品系,抗性鉴定为抗除草剂抗盐和抗除草剂不抗盐。表明一定是抗盐性的改变与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入无关
C、 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某植物获得转基因植株,其DNA检测均含目的基因,抗性鉴定为抗除草剂和不抗除草剂。表明一定是前者表达了抗性蛋白而后者只表达抗性基因RNA
D、 已知不同分子量DNA可分开成不同条带,相同分子量的为一条带。用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完全酶切环状质粒后,出现3条带。表明该质粒上一定至少有3个被该酶切开的位置
现有两个物种甲、乙(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要利用甲、乙两种植株各自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不可行的是 ( )
A、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B、 将乙种植株耐盐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C、 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
D、 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PCR技术扩增DNA片段,其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类似(如下图所示)图中引物为单链DNA片段,它是子链合成延伸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理论上推测,第一轮循环产物中就能得到含引物对的DNA片段
B、 至少完成两轮循环,才能获得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
C、 三个循环后可得到5种长度的DNA片段
D、 30次循环后,所有的DNA单链上都有引物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制备好的鸡血细胞液5~10 mL,注入烧杯中,迅速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的NaCl溶液20 mL,同时用玻璃棒沿同一方向快速搅拌5 min,可使血细胞破裂,释放出DNA
B、 整个DNA提取过程中,两次加蒸馏水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溶液中NaCl的浓度,使DNA分子的溶解度达到最低,析出DNA分子
C、 整个DNA提取操作中,两次加入2 mol/L的NaCl溶液,目的都是使DNA尽可能多地溶解在NaCl溶液中
D、 DNA鉴定操作中,只要向溶有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4 mL的二苯胺试剂,即可出现蓝色
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下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B、 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C、 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D、 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综合题

实验探究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