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山东省菏泽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一模考试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09-28
高考模拟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本书的遭遇

材料一:1895年秋冬,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墨迹未干,群情激愤,痛心疾首,广州民间书局印行了曾任中国驻日参赞黄遵宪的《日本国志》(下图)。此时此刻,此书甫一出版自然洛阳纸贵,风行天下。人们惊讶地发现,这部中国近代第一部深入系统地研究日本的著作,居然在八年前的1887年就已成书,然而一直未能出版。曾有人指责黄:"如果此书早就出版,国人了解日本,主战派大臣就不会轻易言战,于是战争赔款"偿银二万万可省矣"。

——摘编自雷颐《帝国的覆没—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困局》

材料二:近代对日本明治维新了解程度之深且影响之著者,可数近代著名爱国外交官黄遵宪。他敏锐地看到明治维新的成效,又指明日本在追求富强的同时已有称霸野心,中国首当其冲可能遭受其害。《日本国志》于1887年夏完成。1888-1889年间,黄遵宪通过北洋大臣李鸿章、两广总督张之洞向总理衙门推荐,但被"久束高阁"。黄遵宪转而寻求民间出版,但仍遭冷遇,说明民间认为有关日本之书不值得出。这本书迟至1895年底甲午战败后才正式刊行。对此,时人痛惜万分,称"虽风行一世,而时已晚矣"。

--摘编自戴东阳《论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以"一本书的遭遇"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话语的变迁

历史时期

“西方”概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

从“西方殖民主义”“西风”到“破除西方迷信”

在国内,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既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批判对象,也是我国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国际上,“西方”概念主要是我国与亚非国家尤其是被“西方”压迫或是实行殖民主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倡导破除“西方”迷信,打破了以往“西方中心论”的现代化理论,适时提出新的外交战略。

改革开放新时期

从“向西方学习”到“绝不照搬西方”

“西方”概念主要指经济的“西方”,并形成了“对西方开放”、“西方发达国家”等“西方”正面话语,又有政治上、思想上警惕和防止“西化”危险的负面语义。“西方”概念又得到进一步完善。“西方”既是理性学习和经济合作的对象,又是时刻警惕防止“西方”的对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从“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到“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

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

摘编自黄晓娟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基于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西方"概念的话语变迁。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