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作业评价单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06-29
同步测试
积累与运用
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他从那圆转椅上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梅雨季,很少有睛天,一天的上午刚一放睛,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

我喘着连茶也喝不下。

鲁迅先生就问我:

“有什么事吗?”

我说:“天睛啦,太阳出来啦。”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了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一张,是译《死魂灵》的原稿,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奇。许先生倒很生气。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说:

“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到洗澡间去,那边也摆着校样纸。

鲁迅先生从下午二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完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吃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籐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晴,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笫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象夜里那样高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附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他常常把要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亲自动手。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儿或偏点儿,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就是包这书的纸都不是新的,都是从街上买东西回来留下来的。许先生上街回来把买来的东西一打开随手就把包东西的牛皮纸折起来,随手把小细绳卷了一个圈。若小细绳上有一个疙瘩,也要随手把它解开的,准备着随时用随时方便。

 (作者:萧红。有删节)

提升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别开生面的环境美

①父亲丰子恺对自己的居住条件并不讲究,所用家具器什都很简单朴素。但在美化生活环境方面,他特别重视。

②有一次,他看到蚊帐,上破了一个洞,就画了一个玲珑可爱的小图案,叫我绣在白布上剪成圆形补上去。这样一来,别人看了不觉得那蚊帐有破洞,还以为上面原来就有一个美观的小装饰。

③还有一次,我发现家里窗玻璃的一角被碰破了,正要用厚纸去糊,父亲见了,马上阻止我说:“这很不雅观。”说着就用白纸裁出一只角,在上面画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的题材,贴在玻璃窗上,不仅补了那一角,还给人以美感。

④我家有一把小衣刷,背面原来嵌着一面椭圆形的小镜子,日子久了,那面镜子破裂,脱落下来,刷子露出底板,给人以残缺之感。父亲看了,觉得很不舒服,便用白纸按镜子的大小裁出一个椭圆,在上面题了几句诗,贴在板刷背面。这以后,每次使用板刷时,不但没有残缺感,还可以顺便欣赏一下诗句呢!

⑤父亲不喜欢残缺破损,更讨厌俗气。记得抗战前,我们住在浙江故乡的缘缩堂时,我的一位姨妈送来一张印有时装美女的月份牌,并亲自把它挂在父亲书房的墙壁上。父亲十分讨厌,等姨妈一走,就说:“叫我看她一年,怎么受得了!”便自己作了一幅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为题的小型彩色画贴上去,遮住那个俗不可耐的“美女”。

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曾给家里的自鸣钟开了一个玩笑。抗战前,父亲从上海买了一只圈形大自鸣钟,挂在缘缘堂的客厅里。没过几天,他就对钟面上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字感到厌烦。他把自鸣钟从墙上取下来,用油画颜料把钟面涂成天蓝色,添上几条碧绿的柳丝,又用黑色硬纸板剪出一对飞燕,粘在时针和分针的尖端。这样一来,时钟和分钟走动时,就变成一双飞燕在垂柳中互相追逐了。这给我家的客厅平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孩子们对它感到特别新奇。开头几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常以此比赛猜时间。眼力好的,半分钟就能辨认得出来。日子一长,连大人也习惯了,只要一望,便知道是几点几分。可是对邻居们来说,这简直成了新鲜奇闻。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不久镇上的人几乎都知道了。有的还特地跑到我们家里来见识见识这只“稀奇的自鸣钟"。

⑦艺术家是爱美的,然而美绝不等于豪华或艳丽。简单朴素的环境,艺术家可以使之美观;残缺不全的用具,他也能妙手回春,使它别具诗情画意。用这样的办法来美化环境,倒真是别开生面呢!

(作者:丰宛音)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俯首甘为孺子牛

刘诚龙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自嘲》中的诗句,是先生一生最好的写照。

②画家陶元庆是鲁迅的老乡,精于书籍的封面设计。1924年,鲁迅先生不经意间看到一幅叫《苦闷》的画,甚是喜爱。两个人一见如故。后来,鲁迅译了一部《苦闷的象征》,便请陶元庆来设计封面,这个封面与鲁迅译作的精神一脉贯通,鲁迅很是满意。此后,鲁迅常请陶元庆为自己的著作设计封面。比如小说集《彷徨》的封面,陶是这样设计的:橙红色为底色,配以黑色太阳,以几何线条勾勒3个呆坐在椅子上的人,太阳歪歪斜斜,正往西山后落——写意与写实兼具,现实与象征同框。鲁迅先生特别高兴,觉得画作“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动”。

③1925年,陶元庆在北京举办画展,其时名不彰人不来。他用红纸折红封,红封做红柬,稀稀落落请来些人捧场。鲁迅先生一请即来,二次没请也来,一天之内,两次来看画展。鲁迅都去了,其他人自然也跟着去,画展因此人气爆棚。鲁迅对陶元庆不遗余力的提携,让陶很是感动。陶元庆移居杭州后,多次赴上海,不为别的,单是来拜望恩师。

④天不假年,陶元庆英年早逝。临终之时,许钦文在其身边,陶枕在许的手臂上合上双眼。许公把噩耗告诉鲁迅,鲁迅很是痛心,说:“我想,既然璇卿(陶元庆字璇卿)喜欢西湖,大家的意思也主张他在西湖边留个纪念,索性就把他葬在西湖边上吧。”说着拿出钱,让许钦文为陶买块冢地。陶氏坟墓建好后,鲁迅依然挂念陶元庆,他约来许钦文,让他再在坟边种几棵苍柏。

⑤鲁迅待陶无庆很暖心,对许钦文也挺热情。许当“北漂族”时,衣食不周,常常不能举火。1924年5月,许钦文饥肠辘辘,依然去旁听鲁迅先生在北大的课。下课后,鲁迅约许去中央公园今雨轩喝茶。鲁迅先生叫了满满一笼包子,他只吃了一个,然后推到许钦文面前:“这些就由你包办吃完吧。”所有的鸡汤文,或都抵不上这笼热包子。

⑥鲁迅先生与许关系相当密切。在鲁迅的日记和书信集中,许钦文的名字出现过 260来次。许钦文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故乡》被列入鲁迅先生主编的《乌合丛书》。这是鲁迅先生用《呐喊》的版税出版的。一个名家,将你的文章列入其丛书,已是情又深似海。谁还能给你缴出版费呢?

⑦若说,以金钱搞慈善,不出奇,很多富贾也常为之,但富贾愿意把时间给你吗?

⑧敬慕名家,便思名家提携。男文青与女文青只想自己的文章能早日发表,常常一封信,把书稿寄去鲁迅家。鲁迅看啊,审啊,读啊,大半夜时间都耗在这上面:增增删删,添添减减。既改错别字,又提炼主题。鲁迅夫人许广平说:“他每星期的光阴,用在写回信上大约有两天。”鲁迅给你两天,比富豪给你两万,来得贵重百倍吧。

⑨文字中的鲁迅那么冷,生活中的鲁迅那么热。生活中的鲁迅是一种什么样的热?萧红曾问鲁迅:“您对我们的爱,是父性的,还是母性的?”鲁迅先生怔了一晌,很认真地回道:“是母性的。”

⑩“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千夫指,鲁迅勇猛好斗,头上长角,直刺公敌,一刺一个准,刺得对手鲜血淋漓;而对千百众,尤其是需要帮助的青年,鲁迅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选自2020年《读者》,有删改)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