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8 中国建筑的特征 同步分层作业 (基础篇)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09-18
同步测试
选择题(共4小题)
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从历史上看,世界上的建筑﹣﹣这里指的主要是大型的、有纪念价值的建筑﹣﹣大致有两类:一类主要是用石头建造的,叫石构建筑;一类主要是用木头建造的,叫木构建筑。石构建筑由于材质的原因,不易腐朽或毁坏;即使因客观原因如雷击或战争等毁坏了,也能留下残垣断壁或曰废墟。木构建筑则不同,即使没有天灾人祸,也容易朽蚀,故千年以上的木构建筑遗存极少。

由于这样的原因,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好像真的成了“凝固的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残垣断壁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不是垃圾,而且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受到普遍的尊重和珍惜。这就形成一种文化,即“废墟文化”。废墟因受到尊重并受到保护,从而成为审美对象,继而产生“废墟美学”的概念。欧洲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建筑毁坏后,极少有原地重建的现象,而都将它们作为一个珍贵的时代标志予以尊重和保护,乃至一块妨碍走路的“乱石”都不许随意挪动。

与此相反,我们中国的宫殿或庙宇毁掉了,就得赶紧在原址修复或重建,否则即使留下残垣断壁,也会很快被民间搬抢一空(这里指的是需要宫殿的时代)。无怪乎,在明代以前的几千年间,我们有那么多辉煌的宫殿建筑都没有留下一处像样的废墟遗址!因此我们的建筑文化中缺乏“废墟文化”,从而也缺乏对废墟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然而,说我们中国不见废墟文化,并不意味着我国没有废墟或缺乏废墟资源。我们是个有着悠久的“墙文化“的国家。不仅有万里长城,我们古代的几乎每个城池都有城墙,它们可都是石构建筑,有500到3000年的历史,大部分已沦为废墟。作为建筑单体,长城的原始工程量不仅超过国外任何古代的大型单体建筑,甚至超过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型建筑的总和!再说,我国历代的皇家建筑和贵胄府邸并不全是木构建筑,像天坛祈年殿、故宫太和殿的须弥座以及天安门前的金水桥等是多么壮观的石构建筑。

废墟的文物价值就在于其残破过程的历史真实性。正是这种真实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因为它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讯息,是活的历史化石或活的历史教科书。残缺美是废墟美的哲学前提。而废墟美是废墟文化的核心。就以对待长城废墟为例:如果说以“修旧如旧”的名义修复的司马台长城对于“修旧如新”的八达岭长城或慕田峪长城来说是一一个进步,那么目前正在以“修旧如旧,故旧随残”的理念修缮的京郊箭扣长城则又超越司马台长城而向前迈了一步。

(节选自叶廷芳《再谈废墟之美》)

现代文阅读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中国建筑似乎一直在追求着曲线的格:汉魏古拙,唐辽遒劲,两宋舒展,明清严谨,其间还有地方风格的差异。中国建筑的木结构向来是以逻辑结构和艺术构图的严整规划来显示其理性精神的,但就在结构最要紧的屋顶上又突出显示了奇特的浪漫情调。这一现象非常生动地表现出那种理性中有浪漫的传统美学精神,它说明精神可以注入物质,审美可以运用逻辑这样一种人的能动力量。同时也说明了中国人对诸如圆通、婉转、温润、缱绻等风神品格的追求,总是在可能借助的审美对象中着意加以抒发,屋顶曲线就是审美意识的借题发挥。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最典型的莫过于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所创造的诗画意境,其中种种引人入胜之处早已蜚声世界。这里着重要说的是在所谓模拟自然、咫尺山林的诗画意境中的审美主导精神,中国传统园林不乏奇特而浪漫的造景题材:汉武帝的上林苑、建章宫,设牵牛织女象征天河;西汉梁孝王兔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清圆明园“移天缩地在君怀”,集中了江浙名胜;避暑山庄概括了江南塞北、长城内外的雄奇景物。私家园林虽没有这种气派,但也力求在不大的空间内表现出多种意境,经常在匾联中加以阐释论述类文本阅读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似乎一直在追求着曲线的格论述类文本阅读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似乎一直在追求着曲线的格。题材如此驳杂,画面如此变幻,但最终还是清醒的理性在指导创作。所谓意境如果没有游赏者参加共同创造,单纯的花木山水亭阁实在活力不大。传统园林必须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因素,创造出诸如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涉门成趣、曲径通幽等多变而流动的画面,把游览者置于时间的推移序列过程中,只有达到“步移景异”,才能触景生情。造园的手法很多,《园治》的作者声明“造园无格”,不过“得景随形”,“俗则弃之,嘉则收之”而已。

与日本园林相比,这一点就更加清楚。日本园林受佛教影响很深,常常追求静观内省的意境,精巧而素雅,富有出世感。中国园林则以《园治》总结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说得最透,它体现了入世的进取力量。日本园林可居可悟,而中国园林更多的是可赏可游。中国园林这种入世的理性,以康熙皇帝御制《避暑山庄记》谈的最为切实:“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峰岚之势。依松为斋,则窍崖润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至于玩芝兰则爱德行,睹松竹则思贞操,临清流则贵廉洁,览蔓草则贱贪秽,此亦古人因物而比兴,不可不知。”

一切诗情画意,寄情托性,还得观赏者审美心理的再创造。这种积极进取的,既是理性分析的,又是浪漫想象的生动交融,才是中国园林的主导精神,因而充分调动一切自然的、人工的条件,尽量创造丰富而流动的画面,提供可供驰骋想象力的广阔场地,也才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手法。

(摘编自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语言文字应用(共4小题)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