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日期: 2025-04-07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伯里克利上台后,计划重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尽管遭到贵族派的反对,但他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这反映出(   )
A、 伯里克利时期贵族的公民权被彻底铲除
B、 雅典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轮番而治”
C、 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D、 伯里克利因设五百人议事会而广受支持
1935年12月,中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指出“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反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各阶层人民利益的。”这一转变(  )
A、 适应了民族抗争新形势的需要
B、 结束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对抗
C、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如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此图可反映出(   )

A、 九品中正制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
B、 九品中正制的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
C、 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
D、 察举制的选拔机制已经日臻完备
对下列《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和赋役制度关系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历代户籍制度只有创新没有继承
B、 元朝时期的地税完全取代了丁税
C、 户籍和赋税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
D、 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阅读下列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表格,对世界市场不同发展阶段判断准确的是:(   )

阶段

状况

关键词

第一阶段

初步形成

物种大交换、三角贸易

第二阶段

迅猛发展

机器大工业、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第三阶段

总体形成

垄断资本、瓜分世界狂潮

A、 第一阶段的殖民扩张使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向太平洋沿岸
B、 第二阶段带来的生产カ发展促使欧洲国家转向了资本输出
C、 第三阶段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每一阶段都伴随着战争与掠夺不利于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
19世纪40年代,中国茶叶从广州到伦敦的运费为30~40银戈比/普特(戈比:俄国货币名称,1普特≈16.38千克),19世纪70、80年代该路线茶叶运费跌落至3~4英镑/吨,据此推测费用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工业革命后轮船具有更大的载重力
B、 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航程缩短
C、 石油大量开采促进能源动力的革新
D、 铁路运输的发展使运力大增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礼治具有以下特点:强调法律的从属地位,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强调执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法律,“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

——摘编自《中国古代法与罗马法的差异》

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关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城市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一一汴京和临安。……在宋代,城市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北宋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者,8000-9000家小商小贩。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如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编自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三: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