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何谓文艺评论的“初心”?这要从文艺评论的功能、价值和职责中去找寻。
作为人们对于文艺作品的认识、鉴赏、评判,文艺评论尽管总是后于文艺创作的,然而,时间先后无关地位高下,文艺评论绝非文艺创作的附庸与点缀,而是具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一个优秀的文艺评论家,首先要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坚持正确方向导向,本着良知与公心,对广大文艺家和读者、观众负责。反过来说,文艺评论也不应凌驾于文艺创作之上指手画脚,颐指气使,而应与文艺创作展开平等、真诚的对话。评论家和文艺家之间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用磨刀石和钢刀来描绘批评家和诗人的关系。他说,诗歌仿佛一把刀,只有经过批评的不断磨砺,才能变得锋利。评论家和文艺家应该既是朋友又是对手,在思想和审美的较量中,在不间断的挑战和应战中,相互砥砺,彼此成就。
健全文艺评论标准,要把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市场认可统一起来,把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发挥文艺评论特有的“批评精神”,着眼提高文艺作品的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从宏观层面而言,文艺评论具有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具有弘扬真善美、批驳假恶丑的社会效应。从微观层面讲,文艺评论应对具体的文艺创作作出评判,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好处说好,不足处说不足,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人民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而人民鉴赏水平、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的提高,有赖于评论家们专业性的工作。文艺评论家是一群特殊的读者与观众,是连接文艺创作和普通读者、观众的桥梁,他们以文艺评论引导读者、观众,并对读者、观众的最终评判施加积极有效的影响。
文艺评论的初心和使命正在于,严肃客观评价作品,坚持从作品出发,提高文艺评论的专业性和说服力,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给读者、观众;同时,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有效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摘编自饶翔《文艺评论应秉持初心,助力创作》)
材料二:
纵观近年来的文艺批评,成就当然不容否定,但问题同样不容轻视。重塑科学、健康、锋利的批评精神,是文艺批评建设的当务之急。
今天的文艺批评家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局面。社会舆论和文艺创作潮流多变,取向各异,相关的话语环境和利益关系愈发复杂多样,批评话语附着的外部因素和引发的场外效应繁复。但这不意味着批评家可以迷失立场、放弃原则、随波逐流,失去起码的辨识能力和批评意识。批评家必须以探索真理、揭示问题、真诚批评为天职。虽然在市场经济、商业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利益观发生了很多变化,但这不意味着批评家可以把个人毁誉荣辱和一己私利放在首位,无视甚至离弃批评家的职业良知和底线。
文艺创作是公共产品的生产过程。文艺家和批评家都需要把持公心。无论批评还是表扬,出发点都是社会的文化价值和群众的文化利益,这个利益包括思想的、价值的、审美的。在这个前提下,文艺家和批评家完全应当坚持标准、坦诚相见、平和包容。一个好的文艺家,善于在接受批评中不断进步。而一个合格的批评家,必须对得起批评家的身份和责任,经得起品格和底线的考验,在褒贬甄别中体现对文艺、对社会和受众的担当。唯有如此,创作和批评才能共同进步。在文艺发展进程中,少不了探索与争鸣,创作和批评都需要不断地深化认识,提高水准。人民大众需要具有批评精神的文艺批评。搞理论装点、简单套用、用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甚至良莠不分、颠倒是非,这样的批评丧失了批评的精神和品格,令人失望。批评的精神是为文艺负责、为大众负责的精神,是批评家淬炼自我、与人民共进的精神。重塑批评精神,正确的文艺思想和方针才能真正成为主导,文艺批评才能重新找回失却的地位,文艺的成长才能蓬勃向上。
要改进文艺评论的方式方法。改变学术圈内“自说自话”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使文艺批评更接地气,更富生气、更有人气,引导大众在选择文艺产品的过程中分清优劣、明晰善恶、辨别美丑。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积极作用,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扬科学理性的精神,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赞誉优秀作品,批评鞭挞不良现象,实现创作、评论与审美的良性互动,促进文艺创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文艺评论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只有这样,文艺评论才能真正实现引导文艺创作、探索文艺规律、推介优秀作品,提高鉴赏水平的重要意义,“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中国文艺批评家才能大量涌现。
(摘编自刘让兴《新时代的中国文艺批评该聚焦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