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作者UID:15073169
日期: 2024-06-29
复习试卷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睡眠是人的基本生理功能,对身体和智力的发育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睡眠不足可导致精神不能集中,记忆力、注意力及理解力衰退,学习效率低下,还会影响机敏度;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理异常等,出现心慌、胃肠功能紊乱。血压波动、情绪不稳、焦躁、心烦意乱等症状,这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瑞典一家医学研究人员发现,睡眠不足还会引起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使得发生心脏病的机会增加。澳大利亚的一个研究学会提出,人体的细胞分裂多在睡眠中进行,睡眠不足或睡眠紊乱,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由此有可能产生癌细胞的突变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事实证明,睡眠不足,将不可修复地透支中小学生的青春和健康。国外一家研究机构多年的跟踪调查表明,孩子的睡眠与他们的智力发展紧密相关,那些每晚睡眠少于 8小时的孩子,有61%学习跟不上,39%成绩平平,而每晚睡眠在10小时左右的孩子,只有13%学习落后,76%成绩中等,11%成绩优良。

(节选自央广网《睡眠,对学生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材料二】

(数据来自搜狐网,《中国睡眠质量研究报告》)

【材料三】

心理治疗师的声音

中学生睡眠时间不够理想,除了跟学业息息相关,还跟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有关。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心理治疗师就碰到一个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初一学生——十四岁的小李。他迷上了一款手机游戏,越玩越上瘾,每到了晚上,都会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把时间留给手机网游。经常到凌晨一两点才会睡着。身体非常疲劳的小李,白天上课经常打瞌睡。现在,晚上有玩瘾的学生不在少数。

部分学生的声音

学习到那么晚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要做到 20点至21点自己还要看一些课外书、复习、预习课本知识,这样就到了23点了。同学们都那么努力自己要不努力就会被落下,我每天都恨不得多学一分钟。听专家的讲座说,我们学生的最佳入睡时间是晚上9时到10时之间,并睡足8小时,可我们根本做不到。

部分家长的声音

如果按照教育部的说法,让孩子快乐轻松学习,按时按点睡觉,但别人家的孩子还在学习,我们家孩子一天落下一个小时,整个初中被人家孩子落下多少?想想真的很可怕!所以我们家长也很焦虑,然后还是会想办法给他报辅导班,给他买各种学习资料,所以就会占用一部分的睡眠时间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材料一:

ㅤㅤ黄旭华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前不久,老人还荣获了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黄旭华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ㅤㅤ1988年,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这个使命般的接力棒传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员。此后的20多年里,黄旭华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还在延续。这位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每天8点半走到办公室,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1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

ㅤㅤ黄旭华少年时期曾在聿怀中学读书。2017年9月29日,聿怀中学举办建校14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黄院士携夫人精神矍铄地回到母校出席活动,寄望同学们立自强之志,迈坚实步伐,成为新一代国家栋梁。

(摘编自《汕头日报》)

ㅤㅤ材料二:

ㅤㅤ1958年,中国的核动力潜艇完全白手起家。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其中,核动力装置、艇体结构及艇型等7项难题号称“七朵金花”。

ㅤㅤ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水滴型”,美国为实现水滴型构造,谨慎走了三步。中国该怎么办?黄旭华大胆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既然国外已成功地将水滴型艇和核动力结合,就说明这条路切实可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国国力薄弱,核潜艇研制时间紧迫,只能少走弯路……”纸上得来终觉浅。要使想法变成现实,除了大胆,还要苦干。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证,黄旭华带领同事仅用3个月就提出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方案一出,黄旭华又一头扎进上海交大的试验室。

ㅤㅤ黄旭华至今还珍藏着一把“前进”牌算盘。在没有计算机之前,研制核潜艇的许多关键数据,就是从这把算盘上跳出来的。黄旭华说,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常常是两拨人一起算,结果一致还好,不一致两边都要重新算。

ㅤㅤ除此之外,黄旭华还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核潜艇体积狭窄,而装艇设备和管线数以万计,如何知道艇体和设备的精确重量、确保重心稳定?黄旭华要求,所有设备都要过秤。在之后数年的建造过程中,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斤斤计较”使得排水量达4000多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完全吻合。

ㅤㅤ为了艇上千万台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网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

(摘编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曾拿着算盘算数据》)

ㅤㅤ材料三:

ㅤㅤ下潜的深度,决定了核潜艇能否躲过对手的监视而成功攻击目标。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深潜试验中葬身大海,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难。

ㅤㅤ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也要做深潜试验。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为了稳定军心,黄旭华在和潜艇的官兵们开会时,大胆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决定。时年62岁的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300米,在这一深度,一张扑克牌大小的核潜艇艇壳要承受1.5吨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摘编自臧江江、吴夏曦《核艇之父黄旭华人间蒸发30年成就赫赫之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揭秘太空授课背后天地通信测控网

邱晨辉

①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天宫课堂”第二课的内容要从400公里外的近地轨道传回地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背后离不开一条高效、稳定的通信传输“天路”。

②要想完成这场天地通话,需要空间站、天链中继卫星和地面站的通信系统共同参与。为实现天地互联互通、即时通话,中国电科专门研制了天地卫星通信系统,保证天地通信畅通无阻。

③具体来看,为了完成地面人员与航天员之间的语音、图像等信息传输任务,中国电科在陆海空天、国内外各测控站点布设了多型号统一测控系统、遥测系统,这些地面测控系统与中继卫星,共同织就了立体通信测控网。

④为实现高速率、大数据的传输,中国电科对卫星通信设备硬件及软件进行了升级改造,采用自主研制生产的大功率功放和高速调制解调器,大大提升了卫星通信传输能力,可满足载人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数据传输的要求。

⑤在搭建通信高速传输通道的同时,保障天地话音图像高质量传输也是重中之重。

⑥为了给地面传输清晰的画面,中国电科研制了多种天地图像编解码终端,可适应载人空间站多舱、多场景天地图像传输要求,实现语音、视频图像的双向传递,让航天员和地面人员进行实时交互,为天地联通构建可视化平台。

⑦高速通信处理器是天地通信的“利器”之一,它在中国空间站与地球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鹊桥”,使得中国空间站上的图像、话音数据以及其他载荷用户数据,能实时、准确地在这个无形“桥梁”上通过,传送到地球。

⑧在“天宫课堂”的授课中,航天员老师们与地面的学生交流,离不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电子所研制的空间站话音处理器。该话音处理器能实现中国空间站舱内、舱间、天地、出舱,以及核心舱和神舟飞船之间的音频通话,天地间实时通话的时延在1秒以内。

⑨空间站话音处理器融合了低码速率和高保真两大音频通话核心需求。与9年前的太空授课相比,在保证话音不失真的前提下,音频压缩程度提升了4倍,压缩方式扩展到5种,容量上实现了29路话音数据实时处理,既可以构建一对一的私聊环境,又能随心所欲地建立群聊。

⑩以往,由于技术所限,天地通信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而今,中国空间站和地面的通信却是一条实实在在的高速公路,图像、话音数据都是这条路上的车辆。

(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减)

文本二:

“天宫课堂”为少年播散梦想种子

张继

①“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并直播,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太空授课,也是中国航天员第三次进行太空授课。“天宫课堂”旨在传播科普知识,点燃梦想激情,激发爱国情怀。

②“天宫课堂”引领青少年进入科普殿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的动力。从“天宫课堂”第一课,到第二课,每一堂课的内容都是一种精心安排,都极具针对性和趣味性。注重通过场景展示与实验演示,让广大青少年观察到各种实验中神奇现象,了解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开启他们心中那扇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从第一课的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液体表面张力等实验,到第二课的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通过演示与讲解,增强了广大青少年自身的科普知识,提升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

③“天宫课堂”激励青少年追梦逐梦前行。浩瀚星空,广袤苍穹,自古以来寄托着人类的科学憧憬。从载人航天到奔月探火,从无人飞船到中国空间站,“神舟”“天和”“天问”“嫦娥”“夸父”,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每一步,承载着中国人探索深空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中国人挑战未知的冒险精神,展示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航天梦。中国的首次太空授课,全国6000余万中小学生观看授课直播,产生巨大社会反响,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通过持续开展的“天宫课堂”,就是要让更多青少年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空间科学知识,激发他们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④“天宫课堂”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在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空间站里,开启面向广大青少年的“天宫课堂”,由我们自己的航天员进行丰富多彩的实验课,并开展天地通话,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这是根本做不到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天宫课堂”本身就极具激励性和自豪感。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这是一种庆幸和幸福,这是一种骄傲和自豪。有幸聆听一堂堂“天宫课堂”,亲自体验和交流各种实验,这是一堂爱国主义公开课。爱国种子悄然播散心间,家国情怀油然而生。广大青少年要珍惜美好时光,把握时代机遇,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无论是在探索太空的梦想中,还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去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去写就自己的辉煌人生。

(摘自《四川在线·天府评论》,有删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9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布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2022年4月24日,生态环境部公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改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二是实施工业绿色生产,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三是推行农业绿色生产,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四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五是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强化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六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产业发展新模式。

(改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在现阶段,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是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的有力抓手,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一方面,我国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大治理力度,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另一方面,提升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使之与城市建设和管理有机融合,有助于推动城市加快形成与新发展理念相匹配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工业和农业生产方式、消费模式,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水平。

事实上,“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这与当前我国城市的治理水平和发展方向是相适应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改编自《人民日报》2022.1.18)

材料四:

中国固体废物的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亿-700亿吨,每年新增固体废物约100亿吨。如果以传统的堆放或填埋方式处置,直接后果就是挤压和损毁城市用地,并且污染大气、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威胁人们的健康。

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置固体废物?需要多方合力,抓好两大环节:源头减量化,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末端资源化,在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基础上,力求将废物转化成可利用资源。减量化不等于没有废物产生,它需要政府部门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驱动资源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值得注意的是,从源头减量,不仅要引领企业推进绿色生产方式,还要大力倡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资源化并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要求逐步完善和延伸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依赖固废处理企业的创新科技与标准化能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最大化。

(改编自《中国新闻周刊》2022.2.2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冠病毒抗原和病毒核酸一样,都是病毒自带的特定物质。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抗原是包裹在病毒核酸外的一层外壳蛋白,比如刺突蛋白(S蛋白)和衣壳蛋白(N蛋白)等,就像是病毒外面穿的“衣服”。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检测病毒核酸、抗原,以及人体在感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一样,能够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材料二: 

 新冠病毒检测方法比较 

                     
    

 核酸检测 

 

 抗原检测 

 

 抗体检测 

 

 检测靶标 

 

 病毒核酸 

 

 病毒蛋白 

 

 血清抗体 

 

 采集标本 

 

 口/鼻等呼吸道分泌物 

 

 口/鼻等呼吸道分泌物 

 

 患者血液 

 

 适用阶段 

 

 感染早期 

 

 感染早期 

 

 感染中晚期 

 

 检测目的 

 

 是否被病毒感染 

 

 是否被病毒感染 

 

 是否被病毒感染及病情所处阶段 

 

 专业人员要求 

 

 有 

 

 无 

 

 有 

 材料三: 

 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二者的检测对象不一样。打个比方,如果把新冠病毒看作一个西瓜,核酸检测测的是西瓜子(RNA),抗原检测测的是西瓜皮(外壳蛋白)。 

 第二,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抗原检测的优点是简单、快速,10到15分钟便可出结果,个人可以自检,有利于对疑似人群进行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缺点是敏感性稍差,不如核酸检测敏感性高。但核酸检测需要配备专门的仪器,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操作,获取结果时间长,至少需要2至3个小时。 

 目前,核酸检测仍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抗原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如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不论抗原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均应按照新冠病毒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如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但抗原检测结果阳性,则视同新冠病毒感染者,通过集中隔离等措施进行密切观察,连续进行核酸检测。不能仅将抗原检测结果阳性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判断依据。 

 材料四: 

 某品牌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相关使用介绍: 

 【提取及检测方法】 

 ·打开提取液倒入提取管内。 

 ·将拭子插入提取管内旋转10次,静置一分钟。 

 ·从提取管外边挤压拭子头部,取出拭子。 

 ·盖上滴头。 

 ·水平放置测试卡,垂直滴3滴提取液到样品孔。 

 ·等待15分钟看结果。 

 【检验结果解释】 

 ·阳性:在15分钟内出现红色T线和C线。 

 ·阴性:在样品添加15分钟内出现红色C线,而没有出现红色T线。 

 ·无效:只要没有出现红色C线,即表明本测试卡无效。请使用另一张测试卡重新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5G产业研究专家冯媛在谈到中国5G技术为什么能领先全球这一问题时表示:在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不同阶段后,5G技术领先来之不易。5G网络传输速率是4G的10—100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5G是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重要支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

材料二:

疫情期间,在北京,由5G驱动的无人机在国家体育场附近发放口罩;在广州,数百辆无人驾驶汽车不停地对街道进行消毒;在南京,一些高中利用5G技术进行了远程考试。医疗领域发现了5G的更多用途,有100多家采用了5G系统的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医疗会诊。

(摘编自《参考消息》2020年5月8日)

材料三:

5G专家李正茂指出:现在凡是有“智慧”这个字眼的行业,基本都跟5G有关,这就是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基于这个变化,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

李正茂预测,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过去学校有围墙,今后学校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教育将是开放、公开、大规模的高质量教育。在5G的帮助下,距离将不再是教育难以逾越的鸿沟。

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李正茂解释称,人看电视时,对100毫秒的时延几乎没有感知,但在手术中,100毫秒时延可能造成患者生命危险,这是过去远程医疗手术无法进行的原因。5G时代,远程医疗的时延低至几毫秒,让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在广州,5G正被应用于机场安保。监控设备通过5G网络实现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即时分析。借助5G网络,白云机场还建立了统一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

(摘编自《环球时报》2020年5月19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5月5日18时0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海南文昌升空。约488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美国专业网站NASA Spaceflight网站报道称,此次发射是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里程碑。该网站对新一代太空舱做了详细介绍,称中国的研发团队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使太空舱的隔热能力比神舟飞船大了三到四倍。该网站还着重关注了中国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称这一新的运载火箭系列将满足未来发射服务市场的需求,将有助于保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推动经济和相关高科技发展,包括新型火箭发动机的开发、新的焊接技术、飞行控制系统的升级等。 

 (摘编自《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成功发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光明日报》) 

 材料二“长征五号B”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一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超大整流罩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大型卫星以及各类深空探测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如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等。作为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研制的一款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摘编自《“胖五”家族添新丁“运人运货”本领强》,《陕西日报》) 

 材料三 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一般情况下驻留3人,在航天员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它整体呈T字构型,基本结构包括1个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核心舱居中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实验舱I和实验舱Ⅱ分别连接于两侧。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它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三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一起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实验舱I名为“问天”,主要任务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也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实验舱I配备了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舱,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配置了小型机械臂,可进行舱外载荷自动安装操作。实验舱Ⅱ名为“梦天”,具备和实验舱I类似的功能。实验舱Ⅱ还配置有货物专用气闸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摘编自《揭秘中国空间站》,《人民日报》) 

 材料四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三步走”战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为完成空间站建造,共规划了12次飞行任务。在“长五B”首飞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也规划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11次任务的完成,将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将面向前沿科学探索、人类生存和太空活动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 

 (摘编自《揭秘中国空间站》,《人民日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病毒是一种简单微生物,必须寄生在宿主的细胞内才具有生命活力,并且复制繁殖。它有两种,DNA病毒和RNA病毒,RNA病毒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大多数DNA病毒结构非常稳定。为了延续种群,策略很保守,往往只侵扰特定的细胞或潜伏起来躲避免疫系统的巡视。作少量的复制而且能够校正基因编码以保持稳定,DNA病毒一般只能感染一种动物,致病率不高,比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天花病毒都是DNA病毒很容易被人类破解。 

 RNA病毒就不同了,它们在复制的时候出了错也不纠正,只是加快复制在数量上取胜,因此基因突变率非常高,最后产生出形形色色的变种,并且具备强大的适应新宿主环境的能力,在不同的宿主间转移,因此很难跟踪检测和研究。冠状病毒全都属于RNA病毒,近年来新发的传染病比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埃博拉病毒和“非典”病毒都属于RNA病毒。“非典”病毒就是SARS样冠状病毒,在蝙蝠和果子狸中不断传播变异最终形成传播到人类。 

 材料二: 

                                 
    

 普通感冒 

 

 流感 

 

 新冠肺炎 

 

 致病原因 

 

 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流感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传染性 

 

 弱 

 

 强 

 

 强 

 

 发病季节 

 

 季节性不明显 

 

 秋冬季高发,每年12月-2月为流感爆发高峰期 

 

 未知 

 

 病程 

 

 起病相对较慢,通常3天后症状缓解,持续7~10天可自愈 

 

 发病急,症状较重,持续2周或以上 

 

 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症状有轻重。 

 

 发烧 

 

 低烧或不发烧 

 

 高烧3~4天 

 

 部分患者可能无发烧或仅有低烧 

 

 上呼吸道症状 

 

 流涕、打喷嚏、鼻塞等 

 

 相对较轻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 

 

 咳嗽 

 

 偶尔 

 

 常见,有时候会比较严重 

 

 常见,但部分患者可能无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 

 

 全身症状 

 

 不明显 

 

 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 

 

 初期可能表现为头痛、乏 

 

 力、没胃口、腹泻等 

 

 并发症 

 

 少见 

 

 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 

 

 双肺肺炎 

 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全国动员、强力应对,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全民保卫战。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高度肯定中国为战“疫”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强调中方采取的措施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 

 这话很中肯。病毒无国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人类是命运息息相关的共同体。与疫情较量,人类唯一的出路在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2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启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战略准备和应对方案”,旨在为不同国家或地区层面制定疫情应对计划提供指导。这充分说明了这场战“疫”是人类同病毒的较量,是中国以及世界必须共同面对的任务。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战“疫”都是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一种压力测试。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承担两个维度的责任与使命:在国内,应对疫情的直接冲击和挑战;在国际上,有效地共享相关的数据、资源和能力。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全力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作了通报,并邀请世卫组织等相关专家前往武汉实地考察。中国在战“疫”第一线展开与病毒的搏击,不仅是为了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为了维护着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为了整个国际社会利益。 

 完全可以说,中国正在以人类的名义,同病毒做生死较量。 

 (摘编自人民网评:《中国战“疫”,人类同病毒的较量》) 

实用文本阅读。

故宫: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网红”之路

[材料一]2014年,故宫淘宝微信公众号刊登了《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一文。此文迅速成为该公众号第一篇“10万+”爆文,雍正皇帝也借此成为当时的热门“网红”。2015 年8月,正值故宫博物院院庆90周年,故宫相继推出的“朝珠耳机”、“奉旨旅行”腰牌卡等一系列文创产品走红。故宫将枯燥的历史文化融入现代潮流文化,让文化有了情绪、态度,故宫真正“打”开了宫门。

2016年以来,故宫还不断借助现代多样化的传播技术手段打造自己。爆款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大热,传统的“工匠精神”深深打动了观众,文物修复师这一职业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其中不乏90后、00后等年轻一代。随后《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节目的播出,让这座有着将近600年历史的庄重高冷的故宫,越来越接地气,成为了超级网红。与此同时,故宫先后与阿里、腾讯、凤凰网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天猫开设官方旗舰店,和腾讯游戏推出基于故宫文化的大型游戏,还和凤凰网合作,利用AR、MR、3D等手段传播故宫文化。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合作,故宫有望成为真正的“世界级的超级IP”。

[材料二]近年来,故宫开放面积不断变大,展览数量也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精。《清明.上河图》特展、《千里江山图》特展引来的“故宫跑”,到去年故宫首次开放夜场时“上元灯会”的一票难求,再到今年备受欢迎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600年双展,让故宫频频刷屏。一座古老的皇家建筑群越来越“火”,真真切切地“活”起来了。

更令人惊喜的是,随着“数字故宫”的建设,网民可以通过5G +4K超高清、互动体验、场景沉浸等创新形式,足不出户地看到故宫白雪红墙的琉璃世界,还可以身临其境地逛故宫、看展览、赏文物、学历史。2020年,受疫情影响,故宫虽然短暂地关上了门,但打开了“云游故宫”的窗。4月5日,故宫首次开启“云直播”。(A)直播吸引了超过2.4亿人次关注,是2019年全年参观人数的12倍!

[材料三]近几年来,博物馆成为了“网红”,博物馆“文创”产品也跟着火了起来。而“文创”最火的博物馆要数故宫了。

那么,故宫“文创”产品为什么能这么“火”呢?

大数据助力“文创”产品开发。故宫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25~34岁的用户群已经成为了消费主力,这部分年轻消费者喜欢更丰富的产品种类,如书签、胶带、冰箱贴等小巧实用的“文创”产品。后来,故宫针对消费者需求进行新品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B)现在单款书签月销量就能达到2000笔以上

但博物馆“文创”不能只是卖萌,而是要更深入地挖掘文化内涵。让文物藏品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发挥其文化价值,这是故宫追求的目标。很多观众参观故宫时就对宫门的印象很深,故宫就把宫门做成了宫门旅行包,让人们把对宫门的印象带回家;雍正的十二美人很有名,故宫就做了美人伞,春夏秋冬都可以打;2021年是牛年,故宫就把牛文化渗透到故宫日历里,让生活的每一天都能牛气冲天。

(选自中国网、人民网,有删改)

  非连续性文木阅读。

材料一:

5G产业研究专家冯媛在谈到中国5G技术为什么能领先全球这一问题时表示:在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不同阶段后,5G技术领先来之不易。5G网络传输速率是4G的10—100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5G是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重要支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

材料二:

疫情期间,在北京,由 5G驱动的无人机在国家体育场附近发放口罩;在广州,数百辆无人驾驶汽车不停地对街道进行消毒;在南京,一些高中利用5G技术进行了远程考试。医疗领域发现了5G的更多用途,有100多家采用了5G系统的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医疗会诊。

(摘编自《参考消息》2020年5月8日)

材料三:

5G专家李正茂指出:现在凡是有“智慧”这个字眼的行业,基本都跟5G有关,这就是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基于这个变化,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

李正茂预测, 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过去学校有围墙,今后学校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教育将是开放、公开、大规模的高质量教育。在5G的帮助下,距离将不再是教育难以逾越的鸿沟。

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李正茂解释称,人看电视时,对100毫秒的时延几乎没有感知,但在手术中,100毫秒时延可能造成患者生命危险,这是过去远程医疗手术无法进行的原因。5G时代,远程医疗的时延低至几毫秒,让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在广州, 5G正被应用于机场安保。监控设备通过5G网络实现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即时分析。借助5G网络,白云机场还建立了统一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

(摘编自《环球时报》2020年5月19日)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