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北京市通州区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06-28
中考模拟
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共40分。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起源与发展

材料一:

思想渊源

具体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体系(部分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礼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加强家风建设,营造现代化建设的文化氛围

_____________

“以民为本”的社会发展理想形态与政治理念

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体系的历史演变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体系历史演变

现代化观念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生成

器物变革(19世纪60—90年代)

制度变革(1898年,1912年)

文化变革(1915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体系的确立完善

无产阶级政党来推动现代化(1921年)

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949年)

新中国成立

“工业化”主导下的现代化(1953年)

“一五”计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1978年)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的全面剑新

五位一体(2012年)

——摘编自张艳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创造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在现代化道路上步履蹒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新选择。由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其复杂程度和难度,在世界现代化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因而从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启示,也就超越了一国层面,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与价值。

——孙代尧《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功勋荣誉

材料一:

花翎(líng),清时官员的冠饰,以孔雀翎为材料,翎眼越多功劳越大

乾隆时期,被赏戴三眼花翎者,只有傅恒、福康安父子。傅恒为平定准噶尔的统帅;福康安父子参与过平定大小金川,率军抵抗入侵西藏的国外势力。

——摘编自向敬之《清史不忍细读》

材料二:嘉禾勋章设立于1912年。北洋政府在颁布的《勋章令》和《颁给勋章条例》中规定嘉禾勋章主要授予“有勋劳于国家”和“有功绩于学问及事业者”,文武官员均可获得。如,张謇曾获得一等宝光嘉禾勋章,詹天佑曾获二等宝光嘉禾勋章。受表彰的人可以得到很高的政治地位,官方也把所提倡的行为方式和道德标准昭示于天下。

——摘编自吴江主编《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研究》

材料三:

序号

勋章名称

国家

获奖人物(获奖时间)

主要事迹

美国

三人(姓名不可查)(1782年)

三人均为士官,表彰他们在独立战争期间英勇作战

苏联

斯达汉诺夫

(1936年)

1935年起,斯达汉诺夫不断在采矿领域突破技术、创造新的采矿产量记录,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英国

杰拉德·鲁普

(1940年)

杰拉德·鲁普是“萤火虫号驱逐舰舰长,在1940年4月8日打击了德国两艘驱逐舰,击沉德国一艘重巡洋舰,他牺牲在这次战斗中

——摘自王斯德等著《苏联兴亡史》、利安·汤普森著《二战物典》

材料四: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做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

目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有:

于敏:为国防建设隐姓埋名28载

申纪兰:“勿忘人民、勿忘劳动”

孙家栋:“两弹一星”元勋

李延年:荣誉属于所有烈士

张富清:“战斗英雄”

①袁隆平:__________

黄旭华: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

②屠呦呦:__________

钟南山:临危受命国士担当

北京园林

材料一:

清朝百余年时间,海淀附近的皇家名园并起。从西到东有:静宜园、静明园、清绮园、圆明园等;从北到南有:长春园、熙春园、绮春园、畅春园等。这些皇家园林利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家气派和皇权的至尊。它们不仅是庞大的艺术创作,也是一项耗资甚巨的土木工事。清前期皇帝将园林功能极大丰富,园林同宫城一样,兼具听政、受贺、看戏、居住、园游等诸多功能,甚至连做买卖的商业市街之景也设置在园林之中。

——摘编自朱祖希《园林北京》;周维权《中国古代园林史》

材料二:民国成立以后,创办公园成为各地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办公园时一般采取两种途径:一是拨地新建;二是开辟前代皇家或官家园林。1911年后,原址为皇家祭祀等功能的皇家园林如天坛、社稷坛等,开放为公园。由于公园开放数量有限,北京市民频频在报刊等出版物上表达开放公园的意愿,如1925年《社会日报》中刊登了“市民请开放景山,胜迹荒颓殊为可惜”的报道。这种“公园开放运动”推动了公共园林的历史进程,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成为移风易俗的有效途径。

——摘编自王丹丹《民国初期北京公共园林开放初探》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相关部门决定恢复颐和园历史风貌,保存清时期的陈列特点并配合园林设计进行规划。颐和园的维护工作得到了科学规划的指引,增加了必要的游览设施,开辟了便利的公共交通路线以便百姓游览。同时,相较于民国时期高昂的票价,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门票低廉,曾低到人民币一角。到了1961年,颐和园每天迎接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昔日的皇家园林已真正成为劳动人民的公园。

——摘编自北京市档案馆资料;丁洁、刘超《颐和园见证毛泽东的为民初心》

材料四: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以百万乔冠树木、百种乡土植物、24节气林窗、四季景观大道为特色,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交汇处最具活力的“一心”。设计师们将绿心打造成了开放共享的市民活力中心、多元体验的生活风尚中心、科学有序的生态治理示范、永续生长的生态城市森林、东方智慧的特色文化名片。这些设计理念均已成为绿心森林公园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