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7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2-23
二轮复习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

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______________),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①当然,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______________,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

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基础
巩固
语言文字运用1

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着,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①_____________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②_____________这会不会是幻觉?

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③这两句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④_____________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

语言文字运用Ⅱ

当旅游换种玩法,不是游山逛水,欣赏自然奇观,而是走进老厂房、参观百年前的老设备;在时毣(A)的文创园区与完成历史使命的巨型煤气罐合影;置身大国重器的“智造间”,感受中国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像这样以工业遗产和工业生产为主要吸引物的工业旅游给游客带来惊喜和新奇感,越来越受人们亲睞(B)。

为引导工业旅游发展,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颁布了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53家名单,并邀请中央和地方媒体广泛开展了深入的报道。名单中既包含见证新中国工业成长的钢铁、石油等重工业基地,也有由废旧矿区变身的旅游景区,不乏开放观光的食品、乳业、酒类等生产工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涉及能源动力、冶金工业、机械制造、医药保健、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这些工业旅游基地不仅为传承工业文化,弘扬工业精神提供了载体,为广大游客获取知识、感受美好生活增填(C)了内容,更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扩大影响提供了路径。

无论是进入鞍钢生产线,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钢铁行业是如何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脊梁”,还是打卡晋华宫矿山公园,看黑色煤矿如何实现绿色发展,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抑或漫步西藏云,上达孜工业旅游景区,听非遗传承人讲述如何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故事,这些都是工业旅游基地向我们展现的中国式现代化图景。民以食为天,过去如果没有中国“一拖”打造的东方红拖拉机完成中国60%以上机耕地的作业,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食品工厂,十几亿人如何吃饱吃好?在以人口规模巨大为显薯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进程中,它们攻不可没(D)。不如我们就此沉下心来,来一场别开生而的硬核之旅……

语言文字运用I

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古书的入围应当不存在什么异议,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是儒家学派最为重要的典籍“五经”,更是因为它们出现的时间极早,几乎算得上是华夏世界第一批经过系统整理的书籍,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根脉。而在“五经”之中,《尚书》与《诗经》并称“诗书”,几乎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代名词,其地位崇高不需多言。《诗经》作为先秦官方和民间诗歌的总集,朗朗上口、颇具韵律,数千年来深受各个阶层喜爱,《关雎》等名篇更是      。与之相比,《尚书》的普及度     , 作为一部先秦官方文书汇编,不仅《尚书》对于今天普通读者来说极为艰涩,连唐代儒学大师韩愈都说:“周《诰》殷《盘》;佶屈聱牙。”其中的《诰》《盘》皆为《尚书》篇目,可见     的儒者学习《尚书》时也颇为吃力,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更为困难了。

《尚书》并非这部典籍原本的名字,这个名字的出现可能不早于西汉时期。传统观点认为,汉景帝、武帝时期司马谈、司马迁父子所著《史记》之中开始出现该题名;而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要》篇提道:“《尚书》多疏矣,《周易》未失也。”马王堆汉墓下葬时间在西汉初年的吕后至文帝时期,      。在这个题名出现的汉代,经学大儒们就认为“尚”实际是“上”的通假,所谓“尚书”也就是“上书”,即“上古之书”。

现在每当提到《尚书》,人们常说这是“中国最早的历史记录”,但《尚书》并不像《左传》《史记》那样以清晰的年代或家族、人物为线索来陈述历史,而是一篇篇彼此之间似乎毫无关联的文献。这些文献上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春秋初叶,各篇之间不仅体例有异,连语言风格都颇不相同,按照《尚书》即“上古之书”的说法,《尚书》应当是上古时代流传的各种《书》的汇编,从实际情况看来此说不误。

提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