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辽宁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联合考试试题

作者UID:16510593
日期: 2024-12-31
月考试卷
单选题
材料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隋末动荡中走来的贞观君臣,对于如何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怀着高度的警惕,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唐太宗曾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默,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实践,就出现了“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的大治局面。

——摘编自刘后滨《唐太宗如何提升民心指数》

材料二  孙中山的民本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教民。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把以“民”为主体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政治理念上也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在“民有”方面,孙中山认为;民有是指四万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民治”方面,是指人民理应拥有四项基本政治权力: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在“民享”方面,是指人民享有作为国家主人的自由平等的一切权利。“共和国,人民是主人,国家为人民的所有物:国内的事情,要人民去管理;国内的幸福,也是人民来享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博物学最早可追测到古希腊的学问,经过长时期的沉寂,在16世纪中期全面复兴,并不断发展壮大,博物学的复兴改史了西方人看待自然的方式,正如法国哲学家福柯所言,“一个新的可视性领域全方位地建构起来了”。研究表明,近代早期的博物学家多从人类利用的层面出发,而不是根据动植物的内在特征进行分类。随着博物学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逐渐被独立的、客观的和不以人类为中心的新分类体系所取代。其中,瑞典博物学家林奈确立的以植物器官识别植物的分类体系被博物学界广泛采用。近代博物学的另一转变表现在由注重古代文献到重视田野考察。瑞士地质学家、动物学家阿加西说:“假如你只是在书上研究自然,你走出门去根本找不到它。”伴随着殖民扩张的推进,博物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拓展。

——摘编自王睛住《超越东西:博古学,考据学以及近代早期历史学发展的全球性》

材料二  根据美国学者法伯研究,至1900年,英、美、法、德四国共建成自然博物馆950座,自然博物馆成为欧美国家大城市的“标准景点”,由于大熊猫在分类上具有不确定性,自然博物馆急需得到完整的标本,用于分类研究和展览,以便澄清科学上的谜团。纽约布朗充斯动物园团长霍纳迪在1901年,1902年向东亚旅行者和标本采集员支付佣金,要他们带四中国的康鹿和大熊猫。1936年至1938年,美国探险家史密斯在华橘捉到大属猫的事件是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大肆炒作,动物因是直接受益者,20世纪30年代,是外国人来华远出大熊稻标本和活体大熊辅数量最多的时期……1941年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通这“美国援华联合会”提出申请,请求国民政府赠送大熊猫,国民政府做出积极回应并成功赠送了大熊猫。这一赠送通常被税为开启“熊猫外交”的标志性事件。

——摘编自姜鸿《科学、商业与政治:走向世界的中国大熊猫(1869-1948))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