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湖北省襄阳重点中学2023年高考历史适应性试卷(5月份)

日期: 2025-04-01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如图是东汉十三州分布示意图,它反映了当时(  )

A、 南北经济水平趋向平衡
B、 中原地区是古代经济中心
C、 中央行政体制重大调整
D、 多民族国家版图正式形成
 如图为1950年1-5月上海市私营商店申请歇业情况(单位:家)。这一现象(  )                                 

A、 源于“银元之战”紧张进行
B、 符合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
C、 说明上海亟须调整经济政策
D、 将引发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材料一:1933年7月,《申报月刊》出版创刊周年纪念特大号,刊载“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特辑”明确规定讨论的重点包括中国现代化当采取哪种方式,个人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外国资本所促成的现代化,或国民资本所自发的现代化?实现步骤怎样?……在讨论文章中,杨幸之等人认为,社会主义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效仿苏联的社会主义。也有人主张采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现代化,张素民提出发展受节制的资本主义,在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对私人企业进行节制。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法。 

——改编自耿凡《八十九年前有关“中国现代化”的一次讨论》

材料二:300年的殖民化过程带来了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产业资本的扩张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求,产生了一套资本形成、资本扩张的经验,这个经验是我们现在习惯接受的“现代化”的实质。欧洲的市场社会主义、福利政策,以及后来的福利社会主义和福利国家,也与此有关,这客观上形成西方话语环境中的“现代化”经验,使人不得不思考,这一经验是不是一个科学的东西。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