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试卷库

安徽省郎溪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思想政治期中考试试题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4-11-15
期中考试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5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显著,至2021年末已经顺利完成70%的目标任务。2021全年国有 企业利润4.5万亿元,同比增长30.1%,国有企业的效益增长正迎来历史最好水平。

2021国企改革几件大事

◎央企研发投入稳定增长

解读: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9045.9亿元,同比增长16.1%。“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深海一号”大气田投运……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竞相涌现。

◎开展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

解读:国资委组织国有重点企业开展管理标杆企业、标杆项目和标杆模式创建行动,引导国有企业持续加强企业管理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评价体系等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取得更大成效。

◎央企重组整合获得新突破

解读:新央企“中国中化”亮相,万亿级“化工航母”启航;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打造信息通信产业“国家队”;昆仑能源管道实现交割,标志着主干油气管网资产整合全面完成……目前,央企数量由2003年的196 家减少到97家。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基本完成

解读:国家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及物业管理的分离移交工作,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的职能。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上述举措在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敦亲睦之谊,叙桑梓之乐”,明清以来,各地会馆汇聚京城,为来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经商、寓居的旅人提供食宿之便,同时也将地方戏剧、方言、饮食、习俗等引入京城。散落在京城各处的会馆,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散发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之光。然而,岁月如梭,曾经车水马龙的京城会馆,在历史舞台上黯然退场,或旧址难觅,或沦为大杂院,或满目萧条。为了让这些沉睡的会馆重焕活力,北京启动“会馆有戏”项目。经过修缮,各具特色的会馆转化为沉浸体验的演艺新空间,京剧、昆曲、评剧、民乐等在颜料会馆、安徽会馆、正乙祠……这些承载历史记忆的会馆轮番上演。雕梁画栋间萦绕的音符,禅去尘埃,唤醒了这些岁月尘封的“老房子”,走进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活”起来的会馆还链接起周边演艺、旅游、文化服务等资源。人们既能在会馆门前区域逛胡同、赏美景,还能走进会馆观演听曲、看展览书,目之所及皆是景,耳之所闻便是曲。

材料二:“集章”正成为观众“解锁”博物馆文化、对话历史的新方式。当前,京城博物馆里活跃着这样一群人:手里拿着厚厚的本子或一叠明信片,一进展厅就开始找“打卡点”,忙活着盖各式各样的印章,按章寻迹。时尚还需增添文化厚度。有人借着“打卡”学到了知识,但也有人是为了集章而跑博物馆、凑热闹,忽略了印章背后的文化内涵。网络平台上,有网友发布“集章攻略”,将众多小众博物馆等的特色印章写入其中,同时希望这些博物馆能为集章活动设计更多有意义的环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虎跃前程去,兔携好运来。我国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来临。春节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它不仅是全国人民的公共节假日,更是华夏民族延续传统习俗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中国的春节,国外的一些大城市如纽约、旧金山、悉尼等甚至还把春节作为他们的法定假日,反观我们国内,春节的年味儿却日趋变淡,各地虽然依然张灯结彩,但民众的参与热情明显下降,年味越来越淡了。

面对日益淡薄的年味,围绕着要不要拯救的年味网友们展开了讨论。在知乎联合光明日报发起了的“你认为年味需要拯救吗?”的网络调查中可以发现,有60%的网友认为需要拯救,还有相当一部分约占40%的网友认为年味不需要拯救。年味需要拯救代表了广大网民们对之前过年感受的一种强烈怀念。而如此多网友认为年味不需要拯救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如有网友认为“想拯救也拯救不了,回不到过去,因此顺其自然无需拯救”;也有网友认为“无需神化年味,年味只不过是物质匮乏年代的一场狂欢";还有网友认为“年味在记忆里就足够,社会要发展,拯救没必要",等等。

2022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春节习俗传承与保护的建议》提案,指出在春节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短促年假与春节复杂程式之间的矛盾;二是现代思想观念与传统禁忌之间的矛盾;三是新兴过年方式与春节传统习俗之间的矛盾。

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为什么网友们对年味是否需要拯救会有不同的看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材料 新中国对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如果我们不建设起

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1979年,中共中

央政治局会议

邓小平首次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这里所说的“中国式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现代化国家的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是就发展目标来说的。

党的十三大

报告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的初步界定。

党的十九大

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将“美丽”作为现代化强国的内涵之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拓展。

党的二十大

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本质要求,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结合材料一,运用“推动认识发展”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所蕴含的科学思维。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