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东阳市名校2023-2024学年新高二上学期语文8月月考试题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5-01-10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24分)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 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

       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 “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 “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 “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 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

      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例如: “(四叔)说我 ‘胖了’ 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 这并非借题在骂我: 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 (《祝福》)

        根据这段话, 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 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 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后, 四叔骂新党骂的却还是康有为,足见其消息闭塞。

       另外,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 中学生写作时大多选择写议论文。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指导学生想象一个“虚拟论敌”。这位“论敌”可能会针对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 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 面对这些,我们需要再进一步考虑怎样使自己的论证免于受到攻击或能抵御攻击。

       例如,让学生构思“兼听则明”的论文提纲, 可以先让他们找出反例,再让他们限定前提、构建框架。反例可以有“三人市虎” “父子骑驴”,表明听得越多越糊涂;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仅仅听“宫妇左右” “朝廷之臣” “四境之内”的评价还不能形成正确认知, 可李世民有时只听魏征一个人的建议就够了。 学生可在充分思考以上反例的基础上指出论证关键——“兼听”在“多”,更在“异” (听到不同观点),并由此限定前提——听者要有胸怀, 善辨别,从而总结出“兼听则明”的原则——独立思考,为我所用。

 逻辑,说到底是对有效思维规则的概括,学生努力遵守逻辑来思考,就仿佛在聆听高于自己的声音,心灵会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过的境界,生成未曾有过的观点。

(摘编自徐飞《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

材料二:

无数生动的例证足以说明,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所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先看几个简单的例子:

例1:这是我喜欢的演艺明星推荐的商品, 因此, 我一定要把它买到手。

 一个人这样想问题,就犯有“诉诸不当权威”的逻辑错误。那位明星或许歌唱得好,或许戏演得好,但他(她)并不是其他方面的专家,假如他(她) 所推荐的是药品或营养品,他(她)有足够专深的药理知识或营养学知识吗?答案常常是否定的。

例2:你不能证明你没有患癌症,因此,你患了癌症。我这里有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你赶快掏钱买吧。你的命都快要没了,捂着那些钱有什么用?

例3犯有“诉诸无知”的错误。这是骗子的逻辑,是不正确的推理,就像下面这个不正确的推理一样:“你不能证明你没有犯案,因此,这件罪案就是你干的。 ”司法上有“无罪推定”原则: 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个人犯罪,否则那个人就是无罪的。

下面看著名的“美诺悖论【a】”:

①或者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或者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

② 如果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必要的。

③ 如果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可能的。

④所以,研究或者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可能的。

 仅从字面看,①②③三个前提似乎都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①中“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这个推定是有歧义的:

(A)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

(B) 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的答案。

在(A)的意义上, ③是真的, 但②却是假的;在(B)的意义上, ②是真的, 但③却是假的。故②③ 两个前提不在同一种意义上为真。从一对真的前提,即(2B)和(3A),却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它们说的不是一回事。

(摘编自陈波《中学生应该学点逻辑》)

【注】美诺悖论:古希腊一位富家子弟美诺在与苏格拉底对话中提出的一个论证。

现代文阅读Ⅱ

错死了的画家(节选)

【意大利】迪诺·布扎蒂

 很久以来,四十六岁的著名画家鲁乔·普莱东扎尼隐居在维梅尔卡特乡下的别墅里。一天早晨他打开报纸, 一见第三版右下方一个横贯四栏的标题,不禁惊呆了: 《意大利艺术界的损失——画家普莱东扎尼逝世》

 标题之下黑体字的按语:维梅尔卡特二月二十一日夜间消息: 画家鲁乔·普莱东扎尼短期患病后, 因医治无效, 于两天前逝世。据死者生前意愿,去世消息在他大殓后才发布。

“马梯尔德!马梯尔德! ”普莱东扎尼喊道。

“什么事?”他妻子从隔壁房间答应。

“快来!快来! ”他求她说。

“等一等, 我正在熨衣服。 ”

“我叫你过来呀! ”

听到他的声调如此惊慌, 马梯尔德放下熨斗,跑了过来。

“你看,你看, ”画家把报纸递给她,哭也似的说。

 她接过报纸一看,脸色变得苍白,然后以妇女所特有的莫名其妙的逻辑突然放声恸哭。 “唉呀,我的鲁乔,我可怜的鲁乔,我亲爱的!”她抽泣着断断续续地说。

这情景使丈夫恼火了。 “马蒂德, 你疯了吗?”

 马梯尔德立即止住哭,瞧瞧丈夫,神色坦然了。接着像刚才感到自己成了寡妇而轻率地哭泣一样。她想到了事件诙谐的一面, 又突然纵声大笑起来。

 “够了!够了!”他怒气冲冲地咒骂着。 “你不明白吗?太可怕了,太可怕了!现在报社社长居然开这种玩笑,他可得付出巨大的代价!”

普莱东扎尼赶到城里,直奔报社。社长殷勤地接待他。

 “亲爱的大师,请坐。不,不。那张小沙发更舒服些。抽烟吗?……这种打火机老打不着,真糟糕……烟灰缸在这儿……请您讲吧: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普莱东扎尼惊诧不已。

“是……是……今天的报纸……第三页……有我的补告……”

 “您的讣告?”社长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份折起的报纸,打开一看,顿时明白了,稍稍有点窘,但马上恢复常态,轻轻咳了几声。

“哦,哦,哦,出了个小毛病,是吗? 和事实有点出入……”

普莱东扎尼按捺不住了。

“出入?”他吼叫着。 “你们把我杀了,把我杀死了! ”

 “是啊,是啊,”社长冷静地说。 “也许……我们这么说吧……这则消息的内容超出了我们的意图……从另一方面说,我希望您能正确地评价我的报纸对您的艺术所作的赞扬……”

“什么赞扬!你们把我毁了,全毁了。 ”

“唉, 我不否认有些不确切之处……”

“鸿运高照?”

 “是啊,鸿运高照。一位画家死后,他的作品的价格就会立即上涨。我们并非有意地,是啊,并非有意地帮了您一个无与伦比的大忙。 ”

“那么我……我就该装死啰?……就该销声匿迹?”

 “那当然,如果您愿意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天啊,您总不会放过这机会吧?……您考虑一下:办个像样的遗作展览会,好好地鼓吹一番……我们这一方面要尽力为您宣传……也许能做成几百万的生意, 也可能是几千万, 我亲爱的大师。 ”

“那我呢?我得远离尘世?”

“请告诉我:您也许有个兄弟吧?”

“有啊。 他在南非。 ”

“好极了。他的面孔像您吗?”

“挺像。不过他留胡子。 ”

 “太妙了!您也把胡子留起来。您就冒充您的兄弟!一切都会十分顺利……您听我说:最好听其自然……以后您会明白的……更正声明之类……我就不知道最终对谁有好处……”

对这件事他无法不答应。他回到乡下别墅,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听凭胡子生长。他的妻子服丧,朋友们都来看望她,服丧对她很适宜。接着顾客纷纷登门:有商人、收藏家、有生意头脑的人。那些以前难以卖到四、五万的油画, 现在卖二十万是轻而易举。 于是普莱东扎尼在他的密室中不断地创作,一幅又一幅画, 当然他作画的日期提前了。遗作在城里展出了,获得极大的成功。除去一切开销,净赚五百五十万,

一口一个月以后,他的胡子已经长得足够浓密了,就冒险外出,自称普莱东扎尼的兄弟,从南非归来。他戴上一副眼镜,模仿外乡人的口音。人们纷纷说:他们兄弟俩真像啊。

 在一次散步时, 他出于好奇,一直走到公墓。在他家族的祭堂里, 一位石匠正在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板上刻他的姓名以及生卒年月。他跟石匠说他是死者的弟弟。 他用钥匙打开铜门的锁, 走到地下墓室。 亲属的棺材一只叠一只。真多啊!有一具是崭新的,漂亮极了。他看到棺木的铜牌上写着“鲁乔·普莱东扎尼”。

棺木的声音说明里面是空的。还好。

古代诗文阅读(39分)
语言文字运用(22分)
写作(65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