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陕西省榆林市2023年高考历史四模试卷

日期: 2025-04-04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西周时期,宗法贵族内部严格使用姓、氏二级制。姓者,所以“别婚姻”,一般加在女性称谓中;“氏以别贵贱”,一般加在男性称谓中。据此可知,西周的姓、氏二级制(  )
A、 是宗法制在社会文化上的表现
B、 旨在显贵族地位高于平民
C、 仅是区分贵族内部贵贱的工具
D、 催生了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如图所示为1990年至1997年我国民企与国企的利润变化。这一变反映出该时期我国(  ) 

A、 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B、 国有企业改革有待全面展开
C、 经济改革释放了经济活力
D、 计划经济体制制约国企发展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人们对种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当时“母强则子良,母弱则子病”“择种不当,贻误岁计”等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可。再加上当时作物的复种指数提高,对作物种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明代《国脉民天•养种篇》对当时的选种工作作了详细记载:“凡五谷、豆、果、蔬菜之种,犹人之父也,地则母耳。母要肥,父要壮,必先仔细拣种……既颗颗粒粒皆要仔细精拣肥实光润者,方堪作种用……所长之苗,与所结之子,比所下之种必更加饱满……下次即用此种所结之实内,仍拣上上极大者作为种子……如此三年三番之后,则谷大如泰矣。”之后也有清康熙皇帝在丰泽园(现中南海内)的水田中偶然发现有的稻谷提早成熟,于是他每年都将早熟的稻穗留做种子待来年播种,终于以“一穗传”的育种方法,培育成了新的早熟稻。经过北方地区30多年的试种,御稻米才被推广到江南一带种植,后来被称为“康熙御稻” 

——摘编自吕珊雁《古代品种选育和种子处理》

材料二:1949年12月,农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会议确定推广良种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1950年2月,农业部发布《五年良种普及计划(草案)》,要求开展群众选种运动,建立品种改良制度,保证五年内完成良种普及计划。1953年,政府大力组织群众评选和换种农家良种,并结合农业试验研究机构选育新良种,有计划地推行良种繁殖推广工作。1955年,农业、粮食、商业三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出《关于加强粮食、棉花、油料作物优良品种繁育推广工作的联合指示》,要求加速良种的评选和推广,逐步建立良种繁育推广制度。据不完全统计,1956年,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共征集到77000多个农作物品种,选出并在全国推广的稻、麦、杂粮、棉花、油料作物等主要作物品种200多个在新政权积极倡导和鼓励选育、推广良种的宣传和实践中,1950-1954年,全国农村都普遍开展了良种的群众选育工作。 

——摘编自张晓玲《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作物良种改进的成就与经验》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