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训练

日期: 2025-04-01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

A、 诸侯争霸
B、 百家争鸣      
C、 商鞅变法 
D、 铁器与牛耕

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

A、 西周分封
B、 春秋五霸
C、 战国七雄
D、 秦灭六国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的是因为(    )

A、 分封制的推行
B、 百家争鸣的活跃
C、 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 合纵连横的开展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鲁国国君很傲慢
C、 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 周王室地位衰落
某七年级兴趣小组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判断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 分封制的实行
B、 春秋时期的经济状况
C、 周王室衰微
D、 春期时期各国的改革
山戎(春秋时期少数民族)特有的“戎菽”(大豆),因为齐桓公征伐山戎而“布于天下”。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诸侯争霸战争导致了山戎灭亡
B、 诸侯争霸战争促进了各族经济交流
C、 诸侯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更替
D、 诸侯争霸战争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非选择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