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浙江省普通高校2024届历史招生选考模拟(二)试卷

日期: 2025-04-10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四川成都天回镇老官山出土了四件蜀锦提花机模型,堪称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提花机模型。下列选项中,与提花机朝代相同的是( )
A、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
B、 许多地区采用坯车制坯
C、 南阳杜诗发明冶铁工具水排
D、 马钧革新翻车并在民间广泛使用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 ①护乌桓校尉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理藩院
B、 ①鸿鹄寺 ②提督四夷馆 ③理藩院
C、 ①护乌桓校尉 ②提督四夷馆 ③奴儿干都司
D、 ①鸿鹄寺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奴儿干都司
 中华海洋文明源远流长,海路绵延。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 )
A、 早在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B、 隋朝常俊从南海郡出航到达约今马来半岛南部
C、 宋朝开辟了由泉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
D、 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下图是陈独秀在某次运动中起草、发放的一份传单。据此可知,陈独秀旨在( )

A、 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慘案”
B、 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C、 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D、 支持一二 •九学生运动
交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使世界逐渐成为联系密切的整体。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2020 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超过 15.5 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
B、 2007 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行,标志着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C、 1994 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铁路隧道
D、 1978 年前,中国造船业主要是为市场服务,此后逐渐进入国防建设
1883 年的《美国文官法》规定: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的文官委员会负责对联邦文官统一管理;对部分官职实行竞争性考试;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活动等。这些规定( )
A、 降低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B、 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C、 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现象
D、 确立了政党可以公开参加政治行动
下图为 1953—1958 年苏联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该图可说明苏联这一时期( )

A、 斯大林模式仍具明显优势
B、 改革重点在于发展农业
C、 农业集体化运动有所扩大
D、 赫鲁晓夫改革初见成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第 22 题 20 分,第 23 题 20 分,第 24 题 12 分,共 52 分)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科学论断,对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材料二: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进入新时代,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进入动荡变革时期。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4 年清政府颁布新的学校教育制度,对学校系统、课程设置、学校管理都做了具体规定, 包含着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1907 年,京师有学堂一百二十七所,直隶有学堂四千五百多所。到 1911 年,全国学校已增至五万二千五百余所,学生总数已达一百五十六万多人。新学堂开设了很多以近代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课程,采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外国教材的译本和改本,新式学堂的建立和新学堂中新的教学内容的出现,使得新式人才在数量上大增。

——蔡新职《清末新政教育变革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毛泽东说:“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只要有可能,都应该越来越多地掌握这类为人民谋福利的新技术”,并且“要下決心,搞尖端技术”。正是基于国际国内的具体情况,1956 年,党中央在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第一次把国家科学技术政 策提上了大政方针的战略高度。

——摘自宋正《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教兴国——建国以来党的科技政策述评》 

材料三:21 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问、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讲话》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