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河北省保定市崇德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1-15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 (35分)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在事茶、饮茶中,由礼仪遵行、习俗认知、技能体验和艺文鉴赏而内向自省所感悟到的精神哲思,即为中华茶 文化精神内核。

中华茶文化有丰厚的历史积淀,承载了历代茶人的理想情怀,展现茶人的智慧和品格。但它不是静态的,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某一个历史阶段来说,既承继于前代,又融于当代并通向未来。魏晋时代,赋茶以“俭约”“素业”的精神,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唐代茶人承袭前代的“俭”,同时提出“德”与“和”的精神。宋代传承唐人“致和”的观念,提出“致清导和”之说。明清茶人多颂扬茶的“清”“明”“精”“真”精神。当代茶人重提茶德,以敬为礼、崇尚以和为贵、清为德,美真康乐,综合凝练出“和、敬、清、美、真”为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核。

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传承、弘扬中华茶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中华茶文化是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综观历史,茶叶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中华茶文化更是滋养了人们的心灵,澡雪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华茶文化包涵了人文情怀、淑世态度,如婚姻的礼仪中,“三茶六礼”取自“至性不移”之意,表示爱情的坚贞 不移。人们在茶礼、茶俗、茶艺等茶事活动中,饮茶、习茶,以茶为“道形一体”的媒介,饮者、事茶者沉静思绪,

启迪、感悟、洗涤心灵,获得精神的成长,因此,复兴茶礼、茶俗、茶艺,是培育当代人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茶文化涵养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人,提升人们的人格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是世界茶文化源头。1200年前,中国最早提出茶道;中国存有的古代茶诗词、茶画数量居世界第一,有全世界最丰富的民族饮茶习俗,现拥有一万多份茶树品种资源,茶叶的品类数量和质量居世界第一,茶叶产量从2005 年起再次超过印度,成为第一产茶大国;中国茶道哲学思想体系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中国茶,不仅是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饮品,更蕴含着中国人崇尚自然、知行合一的精神特质,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同时,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一张“金名片”,将中国茶和中华文化传递至世界各地。中华 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一碗茶汤也融入了伦理道德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以茶敬长辈,明伦理;以茶赠友人,增友情;以茶待邻居,睦邻里。这些茶礼、茶俗表现出和亲、和友、和邻,和美、和乐、和谐等一系列风尚,是茶文化精神内核“和” 的体现。茶是对话交流最好的媒介。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外交场合,以茶叙的形式招待外国元首,茶已成为中国标志性的传统文化符号。中国茶,味醇而不烈,蕴含着和谐身心,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精神追求;尤其是“和”的思想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一脉相承,将茶的精神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对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周智修、薛晨、阮浩耕《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核探析》)

材料二:

中国茶文化早期在日本主要通过三条路径逐渐流行起来。

一是茶文化典籍的外译。在众多影响中国茶文化在日传播的典籍中,《茶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宋朝时期,日本荣西禅师两度入宋,将茶籽和茶学典籍带回日本,其中就包括《茶经》的手抄本。《茶经》中有饮茶加盐的记载。煎茶、煮茶和制茶工艺在唐朝时期尚不成熟,煮出来的茶水苦涩,而放入适量盐之后可使茶水更加可口,直到今天,我国仍有部分地区保留着茶里加盐的风俗,如基诺族的凉拌茶、广西的油茶等。17世纪的日本也有往茶里加 盐的相关记载,该国的梅子茶泡饭就是一个典例。

二是日本僧侣的推崇。中国茶文化在日本传播的历史进程中,日本僧侣扮演了重要角色。来华学习的留学僧最澄和尚归国后,将从天台山上带回的茶籽播种在位于京都比睿山麓的日吉神社,结束了日本列岛无茶的历史,并借助日本天台宗创始人的影响力,将饮茶活动导入了日本的寺院佛堂,上流社会。掌管崇福寺的永忠和尚曾长期生活于长安,他认为茶叶是唐朝饮食文化的高雅象征,在嵯峨天皇路过崇福寺时献上茶水。对茶叶印象深刻的嵯峨天皇 开始下令在关西地区大面积种植茶叶。

三是中国茶诗的传入与日本茶诗的创作。唐宋诗人往往在茶诗创作之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向往,其茶诗所体现的理性色彩将茶性与人性相融合,而日本茶诗里的“和、敬、清、寂”茶道精神,就是诗人追求高尚品德的书写,这与中国茶诗中蕴含的哲理一脉相承。遣唐僧将茶文化引入日本之后,饮茶之风逐渐在上层社会流行起来,茶作为一种社交手段开始在社交活动之中频繁出现,茶作为社交的媒介与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使得诗的创作不仅成为茶会 的主题,茶也成为诗咏颂的对象。

(摘编自蒋莹、周文革《中国茶文化早期在日本传播的路径与启示》)

现代文阅读Ⅱ

十二岁出门远行

李永康

鸡叫第二遍,妈就把我喊起来。妈说,先洗一帕冷水脸清醒清醒。我知道妈不会为了一小盆水浪费一小捆柴火。 一小捆柴火可以卖两角钱,两角钱可以买两斤多盐,买十多盒火柴了。但我确实需要冷静冷静。昨晚,妈试探着问我,敢不敢一个人进城去看看你爸。我夸下海口说,敢!妈说,我还是担心。我缠着妈说,就让我出一趟远门嘛。 妈好不容易同意了,我兴奋得一夜也没睡落实。

洗过脸,妈拿出一个鼓鼓的半旧军用帆布包斜挎在我的肩上。妈边挂边叮嘱,一路上要小心。我边啃昨晚蒸的玉米窝头边“嗯”着。遇到啥事,你要端端地走,千万不要去凑热闹,千万不要去爬车。妈说着,又将我的腰带一根帆布绳子解开,从裤裆里扯出一个布袋对我说,钱就装在这里面,路上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见到你爸才把它拿出来。妈试着将布袋拖了拖,感觉结实了。才又塞进去。然后,蹲下将腰带绾了几个死结,用牙咬着扯得紧紧的。

妈直起身子又说,路上口渴了也不要去田边水塘捧生水喝,走拢你爸那里有糖开水。我用兴奋的口吻催着妈问,可 以走了吗?妈紧紧地捏了捏我的手弯,似乎才刚刚下定决心说,走吧。

推开院门,雾像浓烟一样涌过来包围着我和妈。四周白茫茫一片,脚下的路只能见着簸箕大一团。妈陪着走了几步,犹豫了一下把我叫住,说等雾散开了再走。我极不情愿地停下。路边的马蹄子、线线草,还有不知名的小花 像刚刚被一场小雨淋过一样,绿的黄的叶子颜色越发的亮,叶尖、花瓣挂着水珠儿像举着放大镜一样——我有点吃惊自己的发现,正要蹲下身拿食指去逗亮晶晶的水珠玩。妈又说。算了,走!我在前,妈在后——上了大路——碎 石路,我才发现。我要妈回去。妈说,等雾再散一下。我在前,妈在后,又走。路上没有行人,也没有车。不晓得走了多长时间,可以朦朦胧胧地看到远处一些人家的竹笼和房屋了,我才想 起该叫妈回去了。转过身,妈不知啥时候已经回了。空荡荡的路上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心里一片茫然。

我静立了一分钟,把搭在屁股上的包移到肩胛下,那里面装着两件给爸用来换洗的衣服和两个我的午饭——玉米面窝头,最最重要的是衣服里还藏着一张纸条,那上面记着爸的地址,弄丢了,我去城里就会成为瞎子——找不 着爸。我在包上轻轻压了压,又摸了摸裤裆处,就挺挺胸,迈开大步带劲地走了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出门远行啊!

起初,我目不旁视,只埋头走路。渐渐地,顽皮性就显露出来。时不时把一小块浮石踢着在路上滚得远远的。

有时,劲用得大,石子碰着石子飞溅到路边的农田里。我就不由得伸伸舌头,四下里瞄瞄,生怕被人看见挨骂。农田里还有一些稻草垛,东一块西一块堆放着,像教科书上画的蒙古包一样。收割后的稻茬儿已长出一些尺把长的粗粗的墨绿色秧苗。田里东一团西一团正由嫩黄返油绿的,远看如针一样细的秧苗密密的,那是打谷机作业过的地方。

公路弯了又直,直了又弯,好像没有尽头。

一段坡路上,有辆驴车拉着尖尖一车蜂窝煤在道路中间很吃力地往上爬。我赶快过去帮忙。推上坡后,车把式 抹把汗,看了我一眼笑着问我,去哪里?

和车把式说了地点后。我才想起妈的叮嘱,就有点后悔。

车把式看也不看我一眼拖长声调漫不经心地说,还远着呢。

我脸上有些不快地问,还有多远啊?

车把式又说,其实说远呢是逗你的,我天天走这条路,不紧不慢的,我从来就不晓得这条路有多远。你跟着我 走吧,消磨一定的时间自然而然就会到的。

我跟着驴车走,它快我也快,它慢我也慢。听着驴踢跶踢跶,还有车轱辘吱呀吱呀的声音,我心里的不快也烟 消云散。

过了桥,就进城了。

我从书包里搜出纸来问了一位老大爷。经他的指点,我很快就找到了爸住院的医院。一打听,爸早上已经出院 回家了。我二话没说,撒腿就打了转身。

那天,我回到家夜已经很深了。爸妈还坐在灶房的煤油灯下焦急地等待着。见着我,爸说:我也是走走停停休 憩着回的家,咋在路上就没有看见你呢?

我默默地摇头。

妈把书包接过去打开,取出压扁的玉米窝头问,你中午都没有吃饭?我才感到肚子饿得发慌。爸用虚弱的声音

吩咐妈,赶快去抱捆柴火进来烧盆滚水给娃烫烫脚。爸说,娃娃今天走了八十多里地呢。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 绪,伏在饭桌上就呜呜呜地大声哭了起来。

那年,我虚岁十二,刚上初一。

(有删改)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春申君为楚相四年,秦破赵之长平军四十馀万。五年,围邯郸。邯郸告急於楚,楚使春申君将兵往救之,秦兵 亦去,春申君归。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当是时,楚复强。

赵平原君使人於春申君,春申君舍之於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 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春申君相十四年,秦庄襄王立,以吕不韦为相.,封为文信侯。取东周。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 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客有观津人朱英,谓春申君曰:“人皆以楚为强而君用之弱,其於英不然。先君时善秦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

       秦逾黾隘之塞而攻楚,不便;假道.於两周,背韩、魏而攻楚,不可。今则不然,魏旦暮亡,不能爱许.、鄢陵,其许魏割以与秦。秦兵去陈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斗也。”楚於是去陈徙寿春;而秦徙卫野王,作置东郡。 春申君由此就封於吴,行相事。

(节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

语言基础与应用(20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