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英才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4-11-14
月考试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材料解析题: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计52分。
商鞅变法移风易俗,后世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战国策·魏策三》

材料二:商鞅说:“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秦人务实而好利,但这种价值观仅限于个人层面。商鞅在顺应这种价值观的基础上,把它进一步提升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并以此价值观为基本原则,完成了各项变法改革措施的制定……商鞅之法中,个人私斗是明令禁止的,并且还会受到惩罚;而在战争中勇敢杀敌并取得敌首者,则会受到厚赏。商鞅这一利禄官爵皆出于兵(战争)的政策无疑起到规范人民行为的作用,增强了国家的战斗力。

——摘自邱忠来《商鞅变法与秦文化革新》

材料三:商鞅在风俗方面的革新曾受到一些人的诟病,特别是汉代学者的批评。其中,汉初儒生贾谊的上疏最为有名:“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数。”(《汉书·贾谊传》)他认为改革后,秦国风俗日渐变坏,表现为富裕家庭中的男性成年后就各自分家,穷苦人家的儿子只能入赘到富人家,这就使得儒家所向往的几代同堂、父慈子孝的氛围不复存在。

——摘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长城历史发展概况                                       

时期

发展概况

秦朝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驱逐匈奴,并重新修筑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其“延袤万余里”。

金朝

长城沿线修建了屯垦戍边的居民点,长期驻守,大量汉人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长城改变了北方草原地区逐水草而居的不定居状况,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明朝

“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张家口一带“苏杭绸缎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长城沿线出现了“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轿,无异于中原”的兴旺景象。

民国

1920年,《申报》刊登广告:“长城为御敌而设,长城牌香烟为保护利权而作”,引起国人广泛关注。之后许多民族企业都以长城命名自己的产品。1933年,宋哲元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等地英勇抗日,重创日军。

新中国

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前来长城旅游观光。

——摘编自赵现海《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角色》等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者,是中国文化重要的表征和载体,在历史进程中扮演了多种角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城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的任意一种角色并予以论述。(要求:角色定位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