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北京市房山区2023年中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作者UID:10094420
日期: 2024-06-17
中考模拟
选择题,本部分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材料分析图,本部分共4题,共40分。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方法。为此,泰安市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以“列强侵略下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与探索”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中国落后挨打,不断挨打,所以更落后,造成恶性循环。以首先解决近代化问题为突破口来解除这种恶性循环,行不通。必须首先解决民族独立的问题。

——胡绳《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以极小牺牲换来了一个专制时代的终结。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

——摘编自马勇著作《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中国同盟会老会员、辛亥革命参加者林伯渠口述史

材料四 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从完全背靠莫斯科,坚持世界革命,公开主张保卫苏联,争取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化”,到逐渐相信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信中国完全可以特立独行,曲折地走出了比较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材料五 毛泽东在1938年五六月间作了长篇讲演,他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3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白皮书,说“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对此,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提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曹火星读到这篇社论后,非常振奋,在老乡家的土炕上,他边写边唱,经过一天一夜的反复修改,写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来,毛泽东作了修改,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

材料二 1979年7月,宝安(深圳)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蛇口当时是一个落后的渔村,没有现代通讯设施,在建设微波通讯站时却遭到诸多阻拦。中央领导得知后就此指示邮电部特事特办,给蛇口安装进口的专用交换机,电话可直拨香港。次年,有个港商想在蛇口投资建购物中心。然而外汇商店历来由国家经营,对这种无章可循的事,谁也不敢批准。在蛇口工业区负责人袁庚的反映下,中央又一次帮蛇口解困,专门发文给广东经济特区委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


——摘自《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6月28日) 

材料四 见下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