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11月份)

日期: 2025-04-07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体现了( )
A、 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
B、 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
C、 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D、 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
康熙帝颁布“十六条圣谕”,强调“重人伦”“重农桑”“端士习”“厚风俗”,要求在乡村每半月进行一次宣讲,以教化百姓。这说明清朝(   )
A、 以道德准则稳定乡村社会秩序
B、 以“十六条圣谕”为乡村律法
C、 儒家思想开始在乡村得到普及
D、 中央集权统治在乡村得到强化
阅读下列《清末关税占财政收入比重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清政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B、 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向内陆地区延伸
C、 贸易逆差的地位长期保持
D、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日益加深
费孝通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华民族的概念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B、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列强入侵的产物
C、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有独特的发展道路
D、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实现充满着偶然性
“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
A、 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 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 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 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规定各会员国货币对美元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到1971年,这一制度发生变化。观察如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建立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C、 欧盟的成员国追求经济一体化
D、 区域经济集团竞争激烈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专制集权政治的走向                                                                                                                                                                                                              

时代

政治状态

政治走向

秦代

中国和确立
官僚体制

秦朝确立帝制,皇帝是国家的象征并且可世袭,秦朝已经意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国家机器不仅为帝王一人服务,还主要在于建立全社会的政治秩序,“化家为国”。

汉代

落实“化家为国”,完善官僚体制

西汉君权和政府权力分离得非常清楚,皇帝是国家的代表,管理国家靠“三公九卿”。汉代是贤人政治,从太学的人才培养和任用,到孝廉举选,都是以贤荐贤。

唐代

唐朝把相权进一步扩大和完善,皇帝想为所欲为比较困难,若没有门下省之印,敕令就不合法,没有经过中书门下审核而被皇帝任命的官员被称为“斜封官”,在官场抬不起头来。

北宋

中国现代性的拂晓时分

宋代,君权有所增强,相权有所分散,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帝可以胡来。在宋代,道理最大,皇帝未必是最大的;宋代进一步提升士大夫的地位,甚至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写入祖训。

明清

士大夫衰落,再度“化国为家”

朱元璋裁撤掉宰相之位,虽然国家还是依靠大臣治理,但士大夫地位一落千丈。清代,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没有宰相,也没有内阁,“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

——摘编自姚洋《中国古代政治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提取材料中的一条或多条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政治”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