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调研试题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4-12-24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虚与实,既是一个哲学宇宙观问题,又是一种艺术实践的尺度。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以虚为虚,就会陷入纯粹的虚无主义;以实为实,就会机械僵化,全无生气;唯有化实为虚,才能产生无穷的意味。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首要的贡献就是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通常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段,而把另外一些内容、事件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自己去填充。化实为虚,由虚入实。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任氏之美,并无具体的描摹刻画,但其美貌却如在目前,原因就在于作者全从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己,“见之惊悦,策其驴,忽先之,忽后之,将挑而未敢”。更为精彩的是,韦崟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若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简单的一问一答,任氏的绝美之姿已经跃然纸上。接着又不厌其烦地拿出其他佳丽进行对比,特别是吴王之第六女,“秾艳如神仙,中表素推第一”,但即便如此美貌,与任氏比起来,仍“非其伦也”。所有这些铺叙,没有一处正面描摹,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

再比如裴铏的《昆仑奴》,虽然磨勒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读者读完全篇,对其所知仍然甚少,他究竟从哪里来,如何具有这样超常的本领,最后又怎样生活等等,这些问题小说中都没有交代,但人物的形象却因此而具有了巨大的张力,那些空白点召唤着读者的参与,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而正是阅读接受过程中审美意象的再生成,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像《柳毅传》《莺莺传》《无双传》《虬髯客传》等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运用了虚实相生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摘编自韩伟《唐传奇中的诗意笔法》)

材料二:

不仅唐传奇的“诗笔”代表着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文体特色,而且其中优秀作品还构成了现代“诗化小说”的前驱,换言之,唐传奇除了具备小说的基本特点之外,还表现出特定的艺术品质。唐传奇小说突破六朝志人、志怪小说的拘囿,尽情显示了唐人的个性风度,表现了他们浪漫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情调。

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品味和超越,生活浪漫性的直接表现就是对艺术的爱好。唐传奇所写各类人物,大都爱好诗歌,他们或者评论诗歌,或者创作诗歌,不仅如此,他们不少人还擅长书法,熟谙绘画,甚至能歌善舞。

崔莺莺之于张生(元稹《莺莺传》),霍小玉之于李益(《霍小玉传》),所爱者均为对方的诗才。《三水小牍》所写的步飞烟,读了赵象的诗“长太息曰:‘丈夫之情,心契魂交,远如近也。’”又为书曰:“发华缄而思飞,讽丽句而目断……犹望天从素恳,神假微机,一拜清光,就殒无恨。兼题短什,用寄幽怀。伏惟特赐吟讽也。”诗能使青年男女心契魂交,思飞目断,既是其浪漫情怀的体现,又是进一步推动其浪漫生活情调上升的催化剂。不仅人如此,《东阳夜怪录》《玄怪录·元无有》《灵怪集·姚康成》等篇,还写了骆驼、驴、牛、鸡、犬等动物,以及故杵、灯台、水桶、破铛、铁铫、破笛、秃帚等精怪,它们以自我为吟咏对象,赋诗品评,可谓更具浪漫气息。

诗、赋之外,唐人对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的喜爱乃至痴迷,也反映了生活中的浪漫精神。《太平广记》收汉至宋初笔记小说,其中收录有关音乐类故事三卷、书类故事四卷、画类故事五卷,多数作品出自唐人之手,唐人浸沉于艺术的浪漫情调表现得极为充分。李肇《国史补》载录的《李舟著笛记》《李牟夜吹笛》就很好地反映了这种时代精神。如“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寥亮逸发,上彻云表。俄有客独立于岸,呼船请载。既至,请笛而吹,甚为精壮,山河可裂,牟平生未尝见。”类似这样善笛和听众为笛声所陶醉的描写,唐传奇还有多篇,如《甘泽谣·许云封》《逸史·李谟》《博异志·吕乡筠》等,多生动地反映了唐人对艺术的善感之心。

(摘编自《唐传奇与诗化小说》)

古代诗文阅读(5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孔子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今云专求之见闻之末,则是失却头脑,而已落在第二义矣。近时同志中,盖已莫不知有致良知之说,然其功夫尚多鹘突者,正是欠此一问。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脑是当。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 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若曰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则语意之间未免为二。此与专求见闻之末者虽稍不同,其为未得精一之旨,则一而已。“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既云“择”,又云“识”,其真知亦未尝不行于其间,但其用意乃专在多闻多见上去择识,则已失却头脑矣。崇一于此已分晓今日之问正为发明此学于同志中极有益。但语意未, 则毫厘千里,亦不容不精察之也。

(节选自王阳明《传习录·答欧阳崇一》)

材料二:

诚明所知,乃天德良知,仁义,天德也。性中固有之而自知之,无不善之谓良。非闻见小知而已。行所不逮,身所不体,心所不, 偶然闻一师之言,见一物之机,遂自以为妙悟,小知之所以贼道。因理而体其所以然,知以天也;事物至而以所闻所见者证之,知以人也。通学识之知于德性之所喻而体用一源,则其明自诚而明也。所谓诚明者,性与天道,不见乎小大之别也。通事物之理、闻见之知与所性合符,达所性之德与天合德,则物无小大,一性中皆备之理。性虽在人而小,道虽在天而大,以人知天,体天于人,则天在我而无小大之别矣。

(节选自王夫之《张子正蒙注·诚明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临武君与孙卿子议兵于赵孝成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孙卿子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临武君曰:“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孙卿子曰:“不然。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亶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孝成王、临武君曰:“善!”

(节选自《荀子·议兵》)

材料二:

太宗曰:“分合为变者,奇正安在?”靖曰:“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三军之士,止知其胜,莫知其所以胜,变而能通,安能至是哉。分合所出,惟孙武能之,吴起而下,莫可及焉。”太宗曰:“吴术若何?”靖曰:“臣请略言之。魏武侯问吴起两军相向。起曰:‘使贱而勇者前击锋始交而北北而勿罚观敌进取。一坐一起,奔北勿追,则敌有谋矣。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臣谓吴术大率多此类,非孙武所谓以正合也。”太宗曰:“卿舅韩擒虎尝, 卿可与论孙、吴,亦奇正之谓乎?”靖曰:“韩擒虎安知奇正之极,但以奇为奇,以正为正耳。曾未知奇正相变,循环无穷者也。”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孙卿子:即荀子,名况,字卿。②靖:即李靖,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象力是影响科幻创作的重要因素    ①  , 因为科幻创作不是天马行空的单纯幻想。无论是科幻文学,还是科幻影视,它们都诞生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一现实基础之上。纵观两百年世界科幻文艺发展史,不难看出,科幻文艺的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一方面,科幻作品中的科幻理念多是    ②  , 比如《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与现实中的费米悖论、进化论、霍金宇宙预言等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另一方面,真实存在的科技成果为科幻想象提供了现实依托,比如《迦太基玫瑰》《奇点遗民》中的克隆人、新智人。

如果说想象力为科幻文艺插上翱翔之翼,那么科学技术则为科幻文艺提供了硬核支撑,助力科幻文艺“异想成真”。因为科幻电影等科幻作品的创作,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提供支持。比如影片《流浪地球2》中无处不在的移动机器人    ③ ;影片中穿上就能变身“大力士”的炫酷机甲,是已经进入现实应用的“外骨骼机器人”。总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科幻创作者有素材可写、有灵感可用,同时也为科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让科幻世界变得更加可“触”可“感”。

目前,以人工智能、量子工程、基因工程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浪潮正在兴起。在本轮科技浪潮中,我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嫦娥”探月、“夸父”逐日,这些都为中国科幻创作者放飞想象提供了不竭动力。我们相信,有技术的支撑和创作者的努力,中国科幻必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课内知识复习。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