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重点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4-10-05
月考试卷
课内积累(20分,选择题每题2分)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唐代山水诗的成就被确认为是中国山水诗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高峰期,与山水诗的艺术生命力之持久旺盛有关。而山水诗的艺术生命力,乃诗人之山水诗心的生命力。山水诗心,就其要者而言,不外是对自然山水本身的喜好和“窥情风景之上”从而构想风景诗语的喜好。雅意林壑,性爱丘山,作为一种诗意化的人格风范,已形成超越时代的价值内容。雅意林壑的精神指向的诗意化——对景语诗美的追求,遂亦形成跨越时代而承传的诗学传统。因此,“第一个高峰”绝不是平原拔地而起的突兀奇观,而是层层登攀而渐近壮伟。

而在我看来,有必要把“艺术高峰”同时理解作静态观照意义上的“峰群”和动态分析意义上的“峰势”。唐代山水诗的成就,就体现在它是对此前山水诗传统的第一次集大成和对此后山水诗传统的第一次新开拓。所谓集成与开拓,实质就是整合与创变,而这一切,主要是就山水诗的审美质量而言的。

总体看来,由山水诗所体现的盛唐气象,既是王夫之所谓“以写景之心理言情”而至于“兴象玲珑,无迹可求”者,又是陆机“恒患文不逮意,意不称物”之终于无所遗憾者,还是南朝“巧构形似”之终于巧得无一点迹象者。如果说上述这些都属于艺术表现之造诣,那么在美学风格上只有“浑朴精粹”四字才得以状其体势。盛唐山水诗人以一种最朴素自然的语言实现了曲尽物态与妙写心境兼得而美的诗学目的,以一种最平和坦然的风度体现出兼容并蓄而高瞻远瞩的时代精神。“平常”与“非常”实现了有机合一,在充满世间人情味与现实生活感的山水意境之中,不着痕迹地蕴含着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把握和精确描绘,在仿佛是无所拣选的自然叙写中,诗人以高度的安闲从容举重若轻地寄托着自信自足的文化意识。

论唐诗者,“四唐”之说历久弥新。初唐是盛唐之准备,但中唐却并非盛唐之余响。无论是从整个诗歌风貌着眼,还是仅就山水诗而言,中唐风貌,皆呈现出强烈的创变色彩,这种创造性变化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审美的探险与逸品的定位。实际上,从偏向于“青山”“白云”之山水意象类型的大历山水景观开始,就已然开始了对山水“逸品”的定位。虽然后人习惯于以“王、孟、韦、柳”来概括山水田园诗派的基本特征,并以为这一特征即在清淡风格,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并不准确的。即以清淡风格而言,王、孟之作,并无有意为此的迹象,而韦、柳之作,则是在自觉地追求清而幽的境界。有鉴于此,那以主体意志的萧散淡远和山水意象的清冷幽深为主要内涵的“逸品”格调,在盛唐王、孟那里只是溶解在从容安详中的活性因素,而在韦、柳那里便凝定为明确的范式。

山水创意,主要表现在对曲尽山水物态的不满足上,盛唐山水诗境中那天然物态与诗人意态的自然融合,至此而被冲破,诗人意态的纵恣注入自然物态,从而山水意象亦为之而重新被组合安排,重新被形容刻画。于是,就真正有了风景依旧而诗意常新的可能,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唐山水诗美具有下开有宋一代风貌的意义。如果说宋代山水诗是山水诗史上的“第二个高峰”的话,那么,中唐之际,便已然云气暗通,故而唐宋两个高峰之间,自有一种双峰互倚、借重而美的微妙关系。

(摘编自陶文鹏、韦凤娟主编《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

材料二:

老杜诗苍苍茫茫之气,真是大地上的山水。常人读诗皆能看出其伟大的力量,而不能看出其高尚的情趣。

“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四首(其三)》]一绝,真是高尚伟大。首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清洁,由清洁即可得高尚。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中有人,虽未明写,而曰窗、曰门,岂非人在其中矣?后两句代表心扉。在心扉关闭时,不容纳,或不发现高尚的情趣、伟大的力量。诗人将心扉打开,可自大自然中得到高尚伟大的情趣与力量。“窗含”“门泊”,则是其心扉开矣。窗虽小,而含西岭千秋雪;船泊门前,常人看船皆是蠢然无灵性之一物,老杜则看船成一有人性之物,船中人即船主,由西蜀到东吴,由东吴到西蜀。“窗含”一句是高尚的情趣,“门泊”一句是伟大的力量。后人皆以写实视此诗,实为象征,且为老杜人格表现。

老杜诗中有力量,而非一时蛮力横劲。有的蛮横乃其病。其好诗有力而非散漫的、盲目的、浪费的。其力皆如水之拍堤,乃生之力、生之色彩。曰生之“色彩”而不曰形状者,色彩虽是外表,而此外表乃内外交融而透出的,色彩是活色,如花之红、柳之绿,是内在生命力之放射,不是从外涂上的。且其范围不是盆景、园林,而是大自然的山水。

(摘编自《顾随诗词讲记》)

文学类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经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人。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所以尽管走了一天,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

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可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我觉得自己应该为旅店操心。

我奇怪自己走了一天竟只遇到一次汽车。我站在路旁朝那辆汽车挥手,我努力挥得很潇洒。可那个司机看也没看我,汽车和司机一样,也是看也没看,在我眼前一闪就过去了,接着我就兴致勃勃地继续走路,但心里却开始后悔起来,后悔刚才没在潇洒地挥着的手里放一块大石子。要是现在再拦车,我想我准能拦住,我会躺到公路中央去,我敢肯定所有的汽车都会在我耳边来个急刹车。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这一次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旅店而是汽车,汽车是朝我这个方向停着的,停在公路的低处,我看到那个司机高高翘起的屁股,屁股上有晚霞,司机的脑袋我看不见,他的脑袋正塞在车头里,那车头的盖子斜斜翘起,像是翻起的嘴唇,车箱里高高堆着箩筐,我想着箩筐里装的肯定是水果。虽然汽车将要朝我走来的方向开去,但我已经不在乎方向。我现在需要旅店,旅店没有就需要汽车,汽车就在眼前。

我兴致勃勃地跑了过去,向司机打招呼:“老乡、你好。”“老乡,抽烟。”

于是我心安理得了,他只要接过我的烟,他就得让我坐他的车。

不一会他修好了车,就盖上车盖跳了下来。我赶紧走上去说:“老乡,我想搭车。”不料他用黑乎乎的手推了我一把,粗暴地说:“滚开。”

我跑到另一侧,拉开车门钻了进去:“你嘴里还叼着我的烟!”这时汽车已经活动了,然而他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这让我大惑不解。他问:“你上哪儿?”我说:“随便上哪儿。”他的眼睛还在看着我。

我说:“别看了,我脸上没公路。”

他这才扭过头去看公路了。

汽车朝我来时的方向驰着,我舒服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现在我和他已经成为朋友了。我已经知道他是在个体贩运。这汽车是他自己的,苹果也是他的。我还听到了他口袋里面钱儿叮当响。我问他:“你到什么地方去?”

他说“开过去看吧。”

这话简直像是我兄弟说的,这话可真亲切。我觉得自己与他更亲近了,车窗外的一切应该是我熟悉的,那些山那些云都让我联想起来了另一帮熟悉的人来了,于是我又叫唤起另一批绰号来了。现在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反正前面是什么地方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我们只要汽车在驰着,那就驰过去看吧。可是这汽车抛锚了,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了,于是他又爬到车头上去了,又把那上嘴唇翻了起来,脑袋又塞了进去。

“完了,没法修了。”他说。

我想完了,“那怎么办呢?”我问。

“等着瞧吧。”他漫不经心地说。

眼下我又想起什么旅店来了,那时我的脑袋没有了,脑袋的地方长出了一个旅店。司机这时在公路中央做起了广播操,他从第一节做到最后一节,做得很认真,做完又绕着汽车小跑起来。但我没做广播操也没小跑,我在想着旅店和旅店。

这个时候我看到坡上有五个人骑着自行车下来,每辆自行车后座上都用一根扁担绑着两只很大的箩筐,我想他们大概是附近的农民,大概是卖菜回来,看到有人下来,我心里十分高兴,便迎上去喊道:“老乡,你们好。”

那五个人骑到我跟前时跳下了车,我很高兴地迎了上去,问:“附近有旅店吗?”

他们没有回答,而是问我:“车上装的是什么?”

我说:“是苹果。”他们五人推着自行车走到汽车旁,有两个人爬到了汽车上,接着就翻下来十筐苹果,下面三个人把筐盖掀开往他们自己的筐里倒。我一时间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情景让我目瞪口呆,我明白过来就冲了上去,责问:“你们要干什么?”

他们谁也没理睬我,继续倒苹果。我上去抓住其中一个人的手喊道:“有人抢苹果啦!”这时有一只拳头朝我鼻子下狠狠地揍来了,我被打出几米远,爬起来用手一摸,鼻子软塌塌地不是贴着而是挂在脸上,鲜血像是伤心的眼泪一样流。

司机此刻正在慢慢地散步,嘴唇翻着大口大口喘气,他刚才大概跑累了,他好像一点也不知道刚才的事,我跑过去对着他的耳朵大喊:“你的苹果被抢走了!”

坡上又下来了一些手扶拖拉机和自行车,他们也投入到这场浩劫中去。来迟的人开始在汽车上动手,可我那时只能看着了,因为我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坐在地上爬不起来,我只能让目光走来走去。现在四周空荡荡了,只有一辆手扶拖拉机还停在趴着的汽车旁,有个人在汽车旁东瞧西望,是在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拿走。

看了一阵后才一个一个爬到拖拉机上,于是拖拉机开动了,这时我看到那个司机也跳到拖拉机上去了,他在车斗里坐下来后还在朝我哈哈大笑。我看到他手里抱着的是我那个红色的背包。他把我的背包抢走了,背包里有我的衣服和我的钱,还有食品和书,可他把我的背包抢走了。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

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有删节)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六日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顿丘令,征拜议郎。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是年乙未, 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