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统编版2023-2024学年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测试卷

日期: 2025-04-16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如图是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提出处理中非事务的“五不”原则。“五不”原则的提出(   )

A、 意在建立睦邻友好的外交关系
B、 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C、 说明非洲在国际上影响力扩大
D、 加速了非洲殖民统治瓦解
这一多边合作组织的发展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其宗旨和原则包括: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平等互利,通过相互协商解决所有问题等。这一多边合作组织(    )
A、 促进了亚太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
B、 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C、 显示了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
D、 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新型国家关系
下图反映的是一件中国外交史上的大事,它标志着:(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求同存异”的提出
C、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 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 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 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 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下列徽标或宣传画所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上海合作组织徽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徽标▲“一带一路”宣传画▲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会徽
A、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B、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
C、 建成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 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下表反映了中国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

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
建交国家495469878895103107110112
A、 “一边倒”成效显著
B、 加入了不结盟运动
C、 冲破美国的遏制政策
D、 中国实力显著提高
下表所示为《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证》(单位:亿美元)。它反映了(    )

年份

2000年

2006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中国对中亚出口额

7.7

52.3

165.3

185.8

213

中国对中亚进口额

10.5

35

135.8

210.2

246.4

A、 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额呈上升趋势
B、 “一带一路”主导的金融合作效果良好
C、 上海合作组织倡导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
D、 多边贸易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非选择题

【民间外交】

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活动继续延续民国前期的发展轨迹,相对盲目且自发,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以向本国政府施加压力为主要方式,争取各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支持。局部抗战时期,国内学生、留学生特别是归国留日学生以学生运动为主要形式,掀起了民间外交活动的高潮。1931年9月28日,中央大学学生就质问外交部部长王正廷为何不积极抗日。1932年3月,部分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和监察委员自发成立国民外交协会,发行《国民外交杂志》宣传其主张,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活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虽然宋庆龄、沈钧儒、李公朴等知名人士,以及辽宁国民外交协会、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等也积极参与进来,开展民间外交活动,但收效并不明显。

——摘编自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不仅立即着手创设官方外交,而且几乎同时创立了新中国的民间外交(时称“人民外交”)。民间外交成为新中国发展与非建交国家,特别是非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主要渠道。20世纪50~70年代,在开辟民间外交的实践中,中国逐步形成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和“以官代民、官民并举”的方针,并建立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民间外交组织,积极开展与各国各界人士的友好交往。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外交中心工作的转移。民间外交从开辟国家关系逐步向服务经济建设转型,民间外交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为新中国构建新型外交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张骥等《中国民间外交、地方外交与人文交流70年人民的外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先秦以来,中四的统治者把自己的国家视为唯一文明的国家。自称为“华夏“中国”“中华”,而把周边邻近地区的其他民族或部族称为“蛮”“夷”“狄”“戎”等所谓的“四夷”。在华夷秩序或者华夷体系之中,中国实际上是个地区主导国家或者领导国家,左右或指导着其周边国家的对外行为。因为在华夷体系内,其周边邻国唯一共同的对外关系就是定期向中国不同王朝的皇帝们称臣纳贡。朝贡制度给中国朝廷带来的是政治威望,中国一般不干预藩属国的内部事务,也不要求获取经济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贡制度也是中国怀柔周边邻国维护自身安全的一种手段。

材料二:在冷战结束前夕,中苏就已经实现了国家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之后,中国与苏联的国际法继承国俄罗斯联邦的双边关系也发展得十分顺利,包括彻底解决了两国的边界问题,并逐步形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此同时,中国与苏联在中国周边的盟友蒙古、越南和印度,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冷战结求后,中国先后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博鳌亚洲论坛、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东北亚合作对话、图们江开发规划、湄公河流域开发计划等,也在促进地区的多边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冷战结束后,中国也开始介入地区多边主义的进程之中,而且态度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主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小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模式与过程》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