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1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尚书·洪范》记载周武王问政于箕子(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建议他除了“谋及卿士”“谋及卜筮”外,还要“谋及庶人”。武王十分钦佩。这反映了当时( )
A、 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响力
B、 重大事务采取集体决策
C、 商朝的残余势力仍然强大
D、 神权政治占据主导地位
宋代科举出身的士大夫大多出身寒微,缺乏家族的基础,也没有世袭的凭借,流动性很大,与世袭的皇室相比,自然显得微弱无力,不得不特别推尊皇帝。这一现象表明( )
A、 科举制度施行淡化了等级观念
B、 基层政权向社会下层民众开放
C、 社会流动加速有利于君权加强
D、 选官和用人制度实现公平公正
图1取材于1946年8月一幅名为《献地》的漫画,漫画中文字为“开明地主自动献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该漫画从侧面反映出( )

图1

A、 减租减息政策受到了地主欢迎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如火如荼
C、 解放区营造土地改革社会氛围
D、 工农专政政权已初步建立
现代西方文官制度是在法律规定的知识、专业、道德和才能的统一标准下,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据此可推知,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确立(   )
A、 体现了机会均等和政治中立的原则
B、 保障了政府的廉洁高效
C、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
D、 实现了政治和管理分离

非选择题(共3题,52分)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的考试任职制度散见于现存的儒家经典中。秦汉时期,出现了关于考试任职制度可靠而详细的文献记载。从有文献记载的正式制度看,中国的选官制度可分为两类:荐举制度和考试制度。属于前者的有禅让制、“乡举里选”、察举制、征辟制和九品中正制等;属于后者的有科举制和文官制度等。实际上,这两种选官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继承性,选官制度经历了从荐举制度的察荐为主、考试为辅,再到科举制度只重考试的过程一科举制度实施早期即隋与唐初所采用的主要考试形式——策试,就是从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征辟制发展而来的,而且在唐代以后,经过改造,策试仍然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中国选官制度在民国时期的制度逻辑》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中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主权在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而“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官吏既为人民之公仆,其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行政能力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孙中山认为只有经过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考试制度才能选拔出高素质的官员一政府官员掌握公共权力资源,应该遵从人民的意志行使职权,为防止官员贪污腐化、滥用职权,孙中山主张应当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只有人民拥有监督的权力,才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官员。

——摘编李俊清《现代文官制度在中国的创构》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