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作者UID:21719807
日期: 2024-09-19
期中考试
语言文字运用(10分)
古代诗文阅读(20分)
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父亲的拐杖

刘明礼

① 那年春节我回家,内弟拿出一只拐杖,花椒木的,触地一端的头上镶有半透明的牛 筋橡胶,握柄雕刻着精致的龙头。打磨后刷过一层漆,油光锃亮。内弟手很巧,曾是做乐器 的木匠师傅他在地里种了些花被苗,专门压枝让它们“长拐棍”,想做成拐杖卖。他说这是 个样品,想让我帮他找找销路。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其实我另有心思父亲正需要一根拐杖!

② 父亲的性格,坚强而倔强。他靠一个人微薄的工资,养育了我们五个儿女,供我们完成了学业,帮我们成家立业。年岁大了之后,很多事已力不从心,但他不愿和哥哥过,更不背随我到城里来。他和母亲两人生活,农忙时候还会帮哥嫂做些简单的农活,他说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直到十几年前母亲过世,哥哥连哄带骗才把他接了过去。

③ 年过八旬的父亲,身板再不像从前那般硬朗。他83岁时得了一次脑出血,84岁又 患上膀胱癌,接连做了两次大手术,身体每况愈下。腰开始弯了,走路也变得蹒跚,甚至还 经常跌跤。每月一次回家看望父亲,成为我的必修课,可有时一忙起来,又难以及时兑现。 于是父亲会打电话来,第一句话就是“我挺好的,没事儿,别惦记着。”我这边听着,眼睛 酸涩,猜测父亲是闷得慌了,想我了,盼着我回去呢。我说明天就回去,父亲忙说:“什么 也不要买啊,我啥也不缺。”我心里明白,父亲动转不方便了,又没有了母亲的陪伴,能时常见到远方的儿女,是他最大的慰藉。

④ 开车往家走的路上,曾经的往事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现。我小时候体弱多病,串村走 亲、赶集上庙,父亲总是一路背着我,穿过没人高的庄稼地,走过泥泞路上的沟沟坎坎。记 得有一次,父亲带我到地里去干活,忽然狂风大作,大雨瓢泼而至,父亲急忙拉着我躲到路 边的机井房里。机井房很小,只容得下我和父亲的半个身子。父亲像一座伟岸的大山,堵在

门口为我挡雨。雨水湿透了他的衣背,泥点沾满他的双腿,但他一丝不动,直到雨过天晴。

⑤从小到大,父亲的脊背,何止为我顶过这一场生活中的滂沱大雨!为了我们,父亲的脊背,背过凛列的风,背过嗌骨的雨,背过渠米油盐,背过千辛万苦,一路走过岁月的四季轮回。他如一把大伞为我们撑起一片清空;他如一根巨橡,给我们顶天立地!如今,他老了,腰身已不再挺拔,双鼙已遍染雪龙,需要我们用举心为他架起一根拐杖,支撑他走过风蚀残年。

⑥ 父亲对或送给他的拐杖爱不释手,进进出出都会拄着,连睡觉的时候都放在枕边。也许,父亲真的需要这根拐杖来支撑他颤巍巍的脚步;也许,父亲把它当成了我的影子,可以时刻陪伴在他的身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尊重语言,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无论什么时代,语言文字当是最为活跃的要素之一。抚今追昔,历史的车轮总会在字里行间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文字的变迁也在响应一个时代的风起云涌,并与之同频共振。可以说,语言文字折射并记录时代,同时也为时代所重塑和改变。

殷商的甲骨文,证实了一个王朝的存在,并烙刻下诸多与国运生死攸关的大事;秦朝的小篆,见证了一统江山的恢宏,并因为“书同文”的国策实现了从多元向一元的转变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记录了救亡图存的革命者为探寻出路而前赴后继、上下求索的历史,并在新文化运动的号召下焕然一新,顺应时代大势所趋。所以,要想真正读懂一个时代,应先从读懂它的语言文字开始。

当今时代,语言文字的形式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呈现出丰富性与多元性。网络语言如同 显微镜、透视仪,以敏锐的视角聚焦社会话题,在不同层面折射国人的社会心理状态,并以 跳跃多变的形式与社会融合互动,不断丰富着自身的内涵。依托互联网而兴起的语言产业, 致力于人工智能的语音输入、大数据检索等高科技产品,以其专业化、现代化的服务模式创 造着与语言相关的财富。时代之新,为语言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蓝海,也见证着语言形式在不断丰富,现代人创造力的源泉在不断奔涌。如同硬币有正反两面一般,语言文字有新气象,也不可回避新问题。

网络语言形式的丰富不可否定,但在无边界、无底线之下任意泛滥,随意解构、歪曲语 言的本意就应该受到指摘,并逐步得到修正。野蛮生长的网络语言一方面将现代人情绪的消极面恣意放大,强化部分人的焦虑心理,污染网络环境另一方面也在随意地扭曲语言文字的原意,潜移默化间降低甚至诋毁了语言文化的内涵和其内在思想深度。同时也要看到,对语言原意的曲解形成了对语言纯洁性的损害,语言使用失范、失规,语言表达简单化、同质化等问题一再出现且难以纠正,必然影响语言的生命力,让规范的、干净的、诗意的语言在生活中越走越远。

      语言必然随时代改变,改变的过程中,也极有可能出现片面的强化或局部的消解。这种情况,归根结底遭遇的还是如何对待语言文字多样化的问题。时代的丰富性造就了语言文字的多样化,但语言的个性与共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同形式的语言文字应该在合理的规范和引导下共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语言生态。我们应该相信语言的自净功能,但也应有意识地为维护语言的规范与纯洁做出努力。唯有这样,才能紧跟我们这个时代的脉搏,为时代的发展鼓与呼,也为我们的今天留下清晰的写照,让后人看得清楚一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数字科技和数字应用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 同时,也有部分人遭遇了困扰。比如,姓名中含有生僻字的人,在办理在线事务时容易碰到 不便录入信息系统的问题。不熟悉电子产品的老年人、无法顺畅使用大众软件的残障人士、 数字技能欠缺的偏远地区人群等,时常面临“数字焦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 确提出:“加快弥合数字鸿沟,补齐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信息弱势群体数字技 能。”补齐信息普惠短板,帮助相应群体更好融入信息社会、畅享数字生活,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金融的监管和服务数字化,也体现在挖掘数据资源价值,实现数字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 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一级巡视员王蔚介绍说,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鼓励金融机构创立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新兴产 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广泛应用信息科技丰富金融服务场景,为在传 统金融服务边缘的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资源推动银行保险机构系统性建设企业级风险

管理平台,建立健全数字化风险嵌入控制工具,全面提升风险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

材料三:

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比例已从2005年的16%上升到2022年的66%, 数字技术的重大进步正在迅速改变世界。教育领域也在逐渐拥抱数字技术。过去20年,学 习者、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广泛采用数字技术工具,打造“数字化课堂”,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2022年,全球约50%的初中学校接入了互联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提出,数字技术为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挑战。 一 方面,各国数字技术的应用程度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教师主观意愿、教育制度等多种因素 存在差距,这加剧了教育不平等现象。新冠疫情期间,尽管91%的国家在学校停课期间使用了在线学习平台,但这些平台仅覆盖了全球约1/4的学生。

另一方面,使用数字技术可能造成潜在的数据泄露,使学生隐私面临泄露风险。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相关负责人马诺斯·安东尼纳斯表示,有大量课题数据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被使 用,并被用于非教育目的。“只有加大对教学数据和学生隐私的保护力度,才能真正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

名著阅读(10分)
写作(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