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作者UID:11003641
日期: 2024-12-25
期中考试
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电影修复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工作。早期的电影以胶片为载体,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条件有限,易出现褪色、霉变、划痕、污染、脱色、闪烁等损伤。电影修复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将胶片电影转移到数字载体上,并通过修复、降噪、补光、调色等技术,复原并优化原片的影音品质。这往往需要经过物理修复、数字修复、艺术修复等步骤,才能确保修复后的画面、声音等符合当年的创作意图。 

电影修复首先要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是对胶片本身的修复,由专业修复胶片的师傅负责洗印、修补,规划,让胶片具备扫描的条件。然后是数字修复,一部 90分钟的影片,约有13万帧画面,一个熟练技术人员一天最多能精修200帧。修复一部电影,十几个人组成的修复团队至少需要三四个月。接着是艺术修复。这才是修复的灵魂。“修旧如旧,尊重原创”是艺术修复的基本原则。“修旧如旧”不是要把电影修复得和之前一样,而是要把胶片的色彩恢复到最好的状态。如专家所言。“电影修复跟故宫里修文物一样,不能做旧,更不能创新,而是一种精准还原。”电影修复必须得是“细节控”,需要深入了解修复的电影,每一处细节的处理都要细致严谨。 

资料馆修复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曾在第 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惊艳亮相,它是全球第一部黑白转彩色的故事片。确定影片每个画面的色彩,需要大量考证。修复团队不知道女主角的旗袍是什么颜色,就去翻老照片;不能确定楼房的色调。就去实地观察老楼。单是片中男主角李侠所穿军服的颜色,修复师们都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还跑到军事博物馆去看文物。 

除了修复外,他们还能够按照主创制的意图“二次制作”。修复《那山那人那狗》时,面中有绿草地上的石板路,导演想要石板路里现出一种湿漉漉的感觉,但当年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完成,他们就帮导演弥补了创作时留下的遗憾。 

经典电影为时代存照,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文化的脉动、艺术的巧思,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中国电影资料馆作为国家级电影胶片保存机构,有 3万多部影片、60多万本胶片库存。1905年中国电都诞生至今。每个重要时间段的电影都有其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已经成为国家的影像档案和民族记忆。 

电影修复不仅意义重大,时间也很紧迫。据统计,自电影诞生至今,保存下来的拷贝极为总数的 10%左右。具体到我国,资料显示,从1905年到1949年。全国共生产超过3000部电影,但是拷贝保存下来的也仅有300部左右,现存的中国早期无声电影不超过10部。如果不能尽快完成数字化修复,就有可能导致电影永失性丢失。让破损、模糊的老电影回复原貌,给黑白片上色让其焕发光彩……电影修复让经典作品得以在数字时代获得重生,经典的力量得以穿越时空、生生不息。 

(选编自光明网、人民网等,有删改)

【材料二】 

在爱奇艺的“经典老片修复专区”中。用户可以随时观看 150修复影片。其中的90%都已经达到了4K清晰度。数据显示,该专区累计观影人次已超4400万。用户观看总时长较专区上线初期提升了52%。爱奇艺对观影用户进行了统计分析(见图),发现00后的观看时长在连年上涨。 

 

(选编自凤凰网,有删改)

【材料三】 

近日,由厦门大学音像文献中心修复的影片《香魂女》,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连续展映多场,受到观众好评。 

《香魂女》的导演谢飞充分肯定了影片的修复效果。他说:“首场放映中,座无虚席的观众中有 80%的观众为年轻人。他们对这部摄制于30年前的电影充满了热情与喜爱。这种将过去的经典影片修复后服务于社会、通到年轻一代观众眼前的做法。非常值得赞赏。” 

据悉,本次精修的影片《香魂女》为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经典修复单元”唯一的内地作品代表。在本次修复和展映工作中。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师生以保护、修复的形式再现经典影视作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选编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文学类阅读。 

爱的角力

明前茶

①两年前的春天,小曹的父母重建了农村的老房子。原先中规中矩的平房被推倒了,小曹的父母建起两层楼席,还装修成民宿的样式——在合围结构的房子中央装上落地玻璃窗,并预留了一个天井,天井里种上细细的水竹,放上父亲这些年从山上捡来的奇石。 

②为什么要建这座大房子?她父母的想法是,人老了,只盼着儿孙能多回家陪陪他们。他们执拗地认为,只要老家房间够多,卫生间里装上了智能马桶,有拍照好看的餐桌与茶几,孩子们就愿意回来小住。 

③果然,新房子造好之后,父母就陷入无尽的等待,他们翻晒被褥、腌制腊味。浇灌菜园,就等着儿女的汽车喇叭在院门前摁响。这份沉甸甸的期待,也变成了一家人的精神压力——小曹与哥哥、弟弟都有些愧疚,以前每两个月才长途跋涉开车回家一次,但现在父母周一辈子的积蓄翻建房子,他们都掂量着回家的次数是不是太少了。 

④然而,人到中年,做儿女的也事务繁忙,加班、做家务、辅导孩子,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填满了。为了腾出周末去探望父母,小曹每周一到周五都过得紧张,可能凌晨还在赶制标书,深夜还在厨房里对付油渍。疲困至极时,他心里也有抱怨。终于有一天。小曾鼓足勇气对母亲说:“既然所有的爱都是双向奔处,你们也不能总站在原地不动啊,也不能总是眼巴巴地等着我们回家啊,我们也很累。” 

⑤话刚说出口,小曹就后悔了。在视频里,小曾明显看到母亲的脸色像大晴天里飘来一片乌云,倏然暗下去了。之后,回不回家就变成了一个“话题沼泽”,双方都得绕着走。小曹整整一个月没有回家,父母也不再接二连三地以“笋子已经帮你们挖好了,鸡已经杀好了”“腊肉已经可以吃了,再晚一步你们就看不到腊梅花了”等理由来催促儿孙们回老家了。在双休日,小曹终于可以睡到自然醒,也终于有时间去美术馆看展览、带孩子去游乐园了,但是,这份自在轻盈为什么又夹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空茫呢? 

⑥某一天,父亲突然主动给地打电话。说村委会邀请到一位给孩子们讲授风筝制作方法的老师,在村里找寻教室未果,看中了他们家敞亮的天井和客厅,想租用客厅做手工课教室。外聘的老师很忐忑。因为这种公益性课程经费有限,之前问过几家民宿,都因为价钱谈不拢而作罢。 

⑦谁想,父亲一听就答应了,说:“你们尽管来,有孩子们在,大房子就有生气。租金多少都无所谓,我们老了,要这么多钱做啥用?”他还说,孩子们搭风筝的骨架肯定需要竹篾,后面山坡上的竹园也是他们家的,看中什么竹子他就替他们砍来用。他还给来上课的师生准备了烘青豆和蜜薯干当茶点。那蜜薯与毛豆也都是自家菜园的收成。 

⑧ 这件事好像给父母的生活 开了一条缝,这条缝里透出月光、清风和竹子的清香,也透出一份活力。 

⑨于是这一年来,父母家的大客厅就成为课外讲习所,老师在这里教孩子们写春联、染布、做青团和鲜肉月饼。连父亲也被聘请加入了课外教师的队伍。 

⑩从母亲发来的视频里,小曹看到父亲在教孩子们识别如今已成老古董的农具与渔具,教他们如何点豆腐、晒柿饼、收桃胶。小朋友们还戴上手套与斗笠面罩,学着父亲的样子避开“嗡嗡”萦绕的蜜蜂,蹑手蹑脚地在蜂箱里掰下一点儿色如琥珀、状如软胶的蜂蜜,放进嘴里品尝。顿时,他们被都浓稠的甜味齁到,小脸上堆满惊讶。父亲在一旁笑着,犹如恶作剧得逞的小伙伴一样。小曹被愧疚捏拢的心终于舒展开来。 

⑪两位老人也发现,有了大房子,迎接的也不一定是自家儿孙,当他们帮助想做事却没有场地的年轻人时,自己的生活也从枯索萧瑟变得丰沛饱满起来。 年轻一辈的到来使河岸上的老柳树忽然有了腰身,有了青绿之色,有了明媚的生气。 

⑫有意思的是,当父母不再那么盼望儿孙回家时,孙辈却约好了要回爷爷家,因为爷爷要教村里的孩子玩“植物敲拓染”。 

⑬小曹的儿子和侄女听说后,提出了小小的抗议:“别人家的孩子都学会了,咱们曹家的小孩倒不会,这怎么说得过去?” 

⑭小曹笑起来,她知道,在两代人“爱的角力”中,这一回,是父母赢了。 

(摘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这篇文章入选了知行中学知行文学社的“美文共赏”栏目,弘毅同学所在的七( 9)班读完后,针对这篇文章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

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