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2023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

作者UID:19766349
日期: 2025-01-13
中考模拟
积累运用(30分)
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在普通话推广背景下,说方言的语境正在逐渐消失,“言同音”已经是趋势。方言使用范围渐窄,人群减少,年轻一代,尤其是00后,缺乏接触和使用方言的机会,普遍不大会说方言。方言还需要传承吗?在谈到普通话推广和汉语方言文化传承问题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推广普通话和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的确如此,我们要在坚持推广使用普通话的基础上,也要给方言留下一席之地,以保护好能寄托乡愁的乡音。

材料二:成都市政协委员、成华区文化馆馆长蒋松谷认为,当前成都的方言环境已经受到了冲击。“前几天短视频平台上有些方言很火,比如‘安’这个字,在我们成都人的语言环境里表示怀疑就非常传神。”交谈的过程中,蒋松谷不断举例说明成都方言的简洁明了,讲述的过程也时常因为特别的语调和夸张的表情逗笑身边人。

成都方言示例表

成都话

所表达的意思

安?

你刚刚说什么,我没听见。

嘎?

我说的是对的吧?

耶?

刚刚还在这里,现在就不见了?

哦豁

完了,这该怎么办?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一些风俗消失了,但是,语言比风俗更具有稳固性,这些消失了的风俗却有可能保留在方言词语之中。例如四川话中的“媒脑壳”,即指媒人。因给媒人送礼一定要送一只猪脑壳,故称之为“媒脑壳”,把想给别人保媒说为:“想吃脑壳”。

材料三:北方是我国古代民族交往和融合的场所。汉族和一些兄弟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无情残杀等轰轰烈烈的历史场面已不复存在了,但它们的遗迹却或多或少地留存于北方话的词汇中。这从地名中看得最清楚。蒙语和满语的地名在北方屡见不鲜,如“呼和浩特”和“哈尔滨”之类。就是日常生活中,也吸收了一些兄弟民族语言的词语。如众所周知的“一站地”的“站”就是蒙古语借词,糕点“萨其马”就是来自满语的借词。

材料四:如今,方言变化速度加快,弱势方言趋于濒危,已是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进城打工者遍布中国甚至世界,一些青壮年纷纷告别了故土走进了城市,为扎根城市,自觉不自觉地就主要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方言,从而讲起了普通话。我国的大交通已经建成立体便捷的交通体系,全国各地的县级以上城市都慢慢加入了这样便捷的交通网,交流联系上日益密切,民众迁移变得更加容易,各地都可以逐渐成为一个个不同大小的移民区,这更加速了方言的消亡。

推广普通话不能以取消方言为代价。每个人都有权利使用自己选择的方言,特别是用自己的母语表达思想、进行创作等。普通话是在方言的基础上进行的再改造,是方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普通话的推广使用中,很多方言词汇渐渐被普通话所采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间一碗饭 李晓

早年在乡下,乡人们在路上遇见,开口问候的第一句话就是:“吃了么?”那时候人们的日子大多清寒、简单,吃饭是头等大事,这样的问候里有一种关切之情。

乡人们吃饭,还喜欢碰头一起吃。我老家村子里乡亲们吃饭时,常捧着饭碗聚集在村口的黄葛树下,一边哧溜哧溜地扒着食物,一边闲聊着村里的“桑麻事”。乡亲们彼此间还互相打量着碗里食物,看到谁的菜少了,就往其碗里添一些自己的;若谁的碗里菜色相对不错,就会向之讨一筷子……在一碗饭的时间里,人情得以凝聚,乡情得以升腾。

而夫妻二人在烟火漫漫的日子里吃着共同的饭菜,食物对他们的灌溉滋养,或许能够融合、改变彼此的面相。爸爸七十五岁生日那天,和妈妈去小城老街相馆里照了合影。照片上,妈妈眼帘下垂,爸爸也如是;爸爸眉头紧锁,妈妈也如是。爸爸和妈妈,连鼻翼两旁的法令纹脉络都是十分相像的。我很少看到爸爸笑,妈妈也是,他们一辈子都有着无法解脱的忧郁心事。

爸爸五十岁、妈妈四十二岁那年,失去了我十九岁的哥哥。有一年除夕,妈妈照常做了丰盛的家常菜,城市温暖安详的灯火里飘着万家团圆的饭菜香。等到一家人吃年夜饭时,妈妈突然挥舞着锅铲对我说:“快,喊你哥哥回家吃饭!”

一家人顿时懵了。那顿年夜饭,妈妈很少动筷子,一直凝视着享用美食的家人,目光沉沉。我们知道,那时妈妈心里在念想什么。那年城市还没有禁放鞭炮与烟花,我和爸爸在阳台上燃放了烟花。哧哧哧上蹿的烟火升到天空中爆开一朵花,城市在呛鼻的烟味里迎来了新年。妈妈做了汤圆,依然多盛了一碗,那是给哥哥的--大年初一,也是我哥哥的生日。

每年清明节,妈妈会在家里摆上饭菜碗筷,双手作揖,嘴里喃喃。她呼唤的,是逝去亲人们的名字,呼唤他们回来吃上一顿饭。每逢那样的日子,妈妈总是眼神发亮,鼻翼翕动——她似乎在空气里嗅着了与平常不同的气味。

前年秋天,爸爸毫无征兆地突发疾病离开人世。妈妈说,那之后总觉得老屋子里有风吹来吹去,即使门窗关得再严实。爸爸和妈妈在一起生活了五十八年。五十八年里,爸爸吃妈妈为家里做的饭应该有数万顿了。爸爸离世后,妈妈很少往桌上摆饭菜了,她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用拔了八颗牙的嘴缓缓地嚼着饭菜。这和妈妈当年在乡下时的习惯是一样的——她为全家人做了饭菜,自己一个人则坐在柴火灶前的小板凳上,随随便便扒拉几下简单的吃食就算是一顿饭了。妈妈由此落下了胃病。

妈妈做的饭菜,爸爸爱吃。爸爸当年还在县城机关工作时,周末回家还要干农活。我记得那是一个春天,布谷鸟在林子里叫得正欢,稻田里水光闪闪,年少的我跟着妈妈把饭菜送到爸爸耕作的农田边。爸爸吃着妈妈做的可口饭菜,田里的老水牛则用老实的眼神望着我爸吃饭。等吃完饭,满腿泥浆的爸爸把老水牛牵到田边吃茂盛的青草。爸爸扭头对我说了一句话:“今后你长大成人了,要自己挣上一口饭吃。”年少的我内向木讷,爸爸总担心我将来没能力稳稳当当地端上一个属于自己的饭碗。

我十八岁那年去一个小镇单位工作,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饭碗。去报到的头一天,爸爸让妈妈做了一桌好菜好饭为我践行。爸爸没有多讲什么,但从他充满慈爱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的肯定和放心。

结婚成家以后,我和爸妈分开居住。他们更多的日子,是在烟熏火燎中一起默默吃着家常饭菜,静守日落日出。

有次我提前告诉妈妈自己第二天要回老家吃饭,妈妈头天晚上便在老炉子里咕咕嘟嘟炖肉。夜里门响,妈妈迷迷糊糊起床开门,以为是我深夜喝醉后直接回家来了,结果是一只流浪猫用爪子在扑腾着房门。后来那只流浪猫被我妈收养了,它喵喵喵的可爱叫声打破了老屋里的沉默时光。

今年初春,爸爸墓前的一株桃树早早地开花了。我和妈妈来到爸爸墓前,妈妈把从家里端来的饭菜放在地上,然后抚摸着冰凉的墓碑,嘟囔了一声:“老头儿,吃饭了。”墓碑上相片中的爸爸,慈祥微笑里有着掩不住的忧愁。

瘦小的妈妈坐在墓碑前,目光痴痴,等着爸爸“吃饭”。那一刻,我就在心里对天上的爸爸说,爸爸,您走了,我会多陪妈妈吃饭。那锅里、碗里食物腾起的热气,那在一个桌子上一同咀嚼食物的声音,就是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最深情的岁月歌谣。

人间一碗饭,静静地等待,静静地陪伴……

(选自《中国城市报》2023年04月03日 第24版)

作文(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