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日期: 2025-04-13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70分)

中国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 房屋结构样式
B、 农作物的种类
C、 使用火的水平
D、 石器制作技术
尧舜禹时期盛行的联盟首领选举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有文字记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扦御(意思是防御、抵抗)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说明分封制( )
A、 消除了王室内部矛盾
B、 激化了王室内部矛盾
C、 有利于抵御外族侵扰
D、 加快了民族融合进程
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学习某段历史时整理的笔记。从此结构图可看出他学习的内容是( )

 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农业生产力提高 出现个体劳动、私田开拓

A、 中国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
B、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C、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D、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据出土简牍记载,秦国在征伐楚国的战事中,有一个叫黑夫的秦军士兵给家里写信,信中问及是否收到官府授予军功爵的文书。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 )
A、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 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C、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D、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
B、 缓和民族矛盾
C、 维护东周王室
D、 实现富国强兵
汉武帝曾派著名农学家赵过到边疆地区传播农耕技术,他在西北边疆地区推广了代田法,还把“三犁共一牛”的耕作技术带到西北边疆。这些做法( )
A、 加强了朝廷对人民的控制
B、 推动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C、 有利于西北边疆农业发展
D、 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 建立刺史制度
B、 颁布推恩令
C、 铸造五铢钱
D、 尊崇儒术
把秦汉时期作为完整的历史时期来看,是因为它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而且是在整个秦汉时期逐渐形成和完善的。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国家长期分裂与政局动荡
B、 分封制度从形成到逐渐瓦解
C、 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与加强
D、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与延续
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够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据此,下列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
A、 小说《三国演义》
B、 大禹治水的传说
C、 历史巨著《史记》
D、 三星堆青铜面具
揭示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因果联系的是( )
A、 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B、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 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秦国国力大为增强
D、 北魏孝文帝改革——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成为粮仓
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佛教逐步在中国社会传播开来。罗马贵族以穿中国丝绸为富有和荣耀的象征。这些史实可以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 )
A、 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B、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C、 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导致了国家长期分裂政局动荡
据西晋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其根本目的是( )
A、 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
B、 发展经济提升经济实力
C、 宣扬中原地区历史文化
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史论”是指在历史研究学习中对历史事件的评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 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定都建康
C、 《九章算术》对中国和东方数学的发展有长远影响
D、 东晋时顾恺之的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社会稳定自然条件优越
B、 人口南迁促进作物品种迁移
C、 贸易兴盛导致外来物种增加
D、 南方政府重视发展果树种植

材料解析题(2个小题共3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