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宁夏银川市六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4-08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作出诸多限制,要求国君的族人与兄弟不能以亲情之原则对待国君。此外,周代还强调“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这些观念(   )
A、 表明宗法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 说明君主专制已经建立
C、 注重对公共政治秩序的维护
D、 反映血缘关系逐渐弱化
如图分别为隋唐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示意图。对两图解读正确的是( )

隋朝大运河                                                               元朝大运河

A、 都有利于保障都城物资供应
B、 都减轻了南方人民赋税负担
C、 都推动了政治经济中心南移
D、 都促进了关中与江南的交流
如图是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图,结合时代背景,对该图的历史解释最正确的是( ) 

A、 政局的不断变动会导致粮食的总需求量上升
B、 隋唐新物种的引进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增
C、 宋代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有赖于新技术的使用
D、 明清人口的频繁流动导致粮食总需求量上升
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   )
A、 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B、 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
C、 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
D、 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
如图所示为漫画《中国新制服》,漫画中人物头戴“洋烟赔款”帽子,身穿各种“捐”“税”结合的百衲衣。该漫画可用于研究( )

A、 晚清时期服饰的近代化
B、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C、 清政府赋税制度的变化
D、 晚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如图可反映出这一时期( ) 

A、 忽略农业和轻工业同步发展
B、 工业建设考虑地域平衡
C、 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不利于工业的良性循环
下表为1950-1976年中国与日本、西德、苏联、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趋势表。据此可知,中国这一时期(   ) 

A、 国民经济布局不断改善
B、 逐步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C、 对外开放政策适时调整
D、 缩小了与世界大国的经济差距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与山争地”及“与水争田”的趋势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玉米、红薯、洋芋的引种,人口持续的大规模向山区流动,带来持续的山地垦殖扩张。广东惠州、潮州山区民营冶铁场达 44处,“山脚起炉,少则五六座,多则一二十座,在山掘矿,煽铁获利”。明清时期,各地还通过围垦河滩、沼泽、海涂等方式“与水争田”,实现耕地增长。地势低洼的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形成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两利俱全,十倍禾稼”。与土地开发兴盛相应,清代关于土地开发利用的讨论增多,不少官员、学者呼吁保护林木和植树造林,然而“山林既尽,无以宿水,溪流渐涸,田里多荒”的现象愈演愈烈。 

——摘编自张建民《明清时期的山地资源开发及山区发展思想》等

材料二抗战时期,华北各根据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政策,禁止任意砍伐,大力提倡植树造林运动,明确林地产权,调动农民造林积极性,采取“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把造林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垦荒与造林同步。根据地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农田水利建设条例,“整理旧渠、开凿新渠”“变旱田为水田”,因地制宜,大小结合,提倡兴修小型水利工程,大小河流和官堤民埝必须全面掌握和统一治理。调动群众参与水利建设,开渠用合作社的办法,地、工具、资金、劳动力均可入股,修成后按股分利。部分工程当地群众以边区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如荣臻渠、伯承桥、小平桥等等,增进了政民的团结。 

——摘编自吴云峰《华北抗日根据地林业工作研究》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