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东莞市2024年校语文联考中考一模试题

作者UID:17299681
日期: 2024-06-23
中考模拟
积累运用 (25分)
阅读 (4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平常心不平常

黄永武

我第一次听到“平常心”这个词,记得是在数十年前。旅日围棋高手林海峰出战阪田九段,他的老师吴清源告诉他:下棋的要诀就是“平常心”,急切求胜或怯场懦弱者必败,临阵要“阳阳如平常”,才不致举动毛躁、表现失常。

“平常心”最早是中国禅宗所倡导的,赵州禅师问南泉禅师:“如何是道?”南泉禅师就说:“平常心是道。”平常心看起来只如平常,却不平常,高度原来是与“道”相等。在《景德传灯录》里,有僧人问招贤禅师:“如何是平常心?”招贤禅师说:“要眠即眠,要坐即坐。”僧人直率地再请教禅师道:“我学不会,该怎么办?”招贤禅师又告诉他:“热即取凉,寒即向火。”平常心就是稀松平常,不做作,不勉强,天性自然,连学习都是不必的。

禅宗最早讲平常心,主要是说“大道”并非在日常庸事之外, “修行”并不是要超出本性。因此,“饥来吃饭倦来眠”就是修行要道,以此昭示人们不要到自身之外去觅仙佛。可惜世人往往弄不明白,常常拿着灯去找火。

现在流行的“平常心”是什么含义?我无从确定。但我认为,至少应含有三重意义。

第一是从容轻松

不疾不徐,葆有心灵的常态。事情一件一件,从容去做,不在做一件时又兼做另一件,临到大事尤其要舒缓轻松一些。解除时间的紧迫感,不必以心跳来计数光阴,允许浪费一些时间,作为正常进程的一部分。

史书上称赞曹操几乎要芟刈群雄、平定海内,就是因为他与敌人对垒时,能“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临阵不像想打仗的姿态,这是怎样的平常心?平常心很难假装:内心一在乎,形貌就婉媚; 内心一畏惧,形貌就伛偻; 内心一愤怒,形貌就刚愎; 内心一忧愁,形貌就皱蹙;只有怀平常心的人,不震怖、不慌乱,言辞温和,形貌也安闲。

第二是忘怀得失

不骄不妒,维持情绪的稳定。这其实是极难的,谁能“受聘无喜色,被黜无忧色”?一个人除非在“道”上真有所得,否则是无法忘怀得失的。普通人为了强调一个论点,想把另一个论点比下去,都会提高音量,一反平常舒缓的语气,更何况在面临大有影响的输赢竞争时。

要想忘怀一些得失,至少先要懂得一点“淡”。好胜者必争,贪荣者必辱。淡一些才能自得其乐,不忌妒别人才能使自己得到许多安宁。淡一些才能谨守本分,闻赞誉而喜就嫌躁,闻毁谤而怒就嫌暴,懂得守本分的人,才有资格说平常心。一切不假外求,才能自我满足,忘怀得失。

第三是随遇顺处

不苛求,目标与手段都很平和。我很佩服清代大学士张英的一句话:“费心挽回的事决不做。”因为,超越能力、违反大势,要求特殊且强烈,非如何如何不可,都不是平常心。

平常心就是要有些忍受不完美的气量。凡是苛刻地评估自己、限期逼迫自己,非要“直捣黄龙”而后痛快者,其实反而失去了工作的真谛与生活的美意。

许多自觉万事已在掌握中的人说大话,说平常心不过是善于隐藏心机罢了 佛家说:饥则饱之,困则卧之,卧则不复忆醒时,饱则不复忆饥时,此种平常心,主旨在强调随缘乘势,妙合天然。平常心是进不想争夺,退可以静守 平常心在今天,可真不平常

(选自《读者》2021 年第2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外婆家的黛瓦

曹伟明

我从小生活在江南古镇的外婆家。那里依山傍水,粉墙黛瓦,是我脑海中外婆的家。

那时候,我站在镇中心的大桥上,远远眺望整个古镇,那浓郁的苍绿中,白的是墙,黑的是瓦,白墙黑瓦,衬托着蓝天白云,渗出几许黑,透出一方白,宛如一幅刚画好的水墨画。

外婆家的屋顶是瓦的天地。一片叠着一片,一排挨着一排,像鱼的鳞片 那黑瓦之间相依相恋,犹如热恋中的情侣。瓦屋顶,让我觉得像江南男子的脊梁,裸露着上身,宽大而结实,是外婆家最高的地方,它几乎和天接壤。无论是绵绵细雨,还是炎炎烈日,冷冷霜花,皑皑白雪,它们都默默承受,历经风吹雨打,风霜雪雨,营造起了外婆家的温暖,守护着外婆家的宁静。外婆说,河姆渡的先民,以金取土,以水和泥,用稻柴在土窑中,经过土和火的交融而制成了瓦片。又将瓦叠于橡木之上,为人们遮风挡雨。

外婆对房顶上瓦的关注,不亚于对我那般无微不至的关心 ,她说,房屋像人一样,它的衰老是从一片瓦开始的,一旦一片瓦破碎,不及时更换,墙壁就会爬起一道道蚯蚓般的水痕,久而久之,整堵墙便会危在旦夕。一瓦不换,全屋就毁。每当梅雨季节来临之际,外婆总是选择天高气爽的日子,请人爬上屋顶,将每一片瓦,像梳长辫子般地梳理一遍,把破瓦碎瓦全都清理更换一下对于清理更换出来的瓦片,外婆总是小心翼翼地堆放在天井的墙角边,有时家中八仙桌一条腿短了,她就拣一块碎瓦垫好;哪里被老鼠挖了一个窟窿,她也会挑上几片碎瓦塞紧。而我则把这里,当成玩耍的天地,用碎瓦片拼图。碎瓦片打水漂,更是我的拿手好戏。每当瓦片在水面上持久地跳跃,河里荡起一阵阵涟漪,我都会兴高采烈。那些瓦片也曾经庇护过我孤单的童年,作为捍卫尊严的武器。瓦片沉淀着我童年的喜怒哀乐在时光深处,给我带来无穷乐趣

我读书上学后,觉得外婆家屋顶上的瓦片像一册册摊开的书卷,仿佛一部自然之书,被风阀过,被雨读过,霜雪、阳光、月亮、星星都曾光顾过。白天的飞鸟和夜晚的黑猫,犹如图书管理员,出没屋顶上。我觉得,那黛瓦仿佛是我外婆清秀的黑眉毛,透露出江南的灵动和妩媚。外婆家的黛瓦,一直释放着家的气息,屋的温馨,它连着江南人的呼吸,让春夏秋冬都过成诗。

外婆常对我说:做人既要扫好自家的门前雪,更要照顾好他人的瓦上霜,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江南作为一个瓦与瓦相连,瓦屋顶与瓦屋顶交错的诗意地方,只有街巷与街卷相接,才造就了温馨的古镇。人是在街巷中走散的,也是在瓦屋顶下相聚的。黛瓦片片相依,传送真情,人生短暂,要珍惜瓦片之下家的相聚、人的相处。

(选自《新民晚报》2022 年2月20日,有删改)

【链接材料】

当我站在那片废墟上时,是2022年的暮春。废墟的断面显示着年代的印记,有水浸泡的痕迹,有生土与熟土交织,有文化层重叠累积。岁月盘根错节,九庙春风尽一犁——一地的秦砖汉瓦,皆成碎砾。我幸运地找到了一片段瓦,青黑底子,泥垢满面,但沉甸厚重,花纹清晰。同行的文物专家说,是汉瓦、宫殿瓦。怪不得这么沉甸厚重。那是千年前的遗存,写满了兴衰和更迭,更有青草、热汗、烟火、洪水浸洇其身,低调而苍冷。手指拂过它的颊面,纹路刀刻般苍然,叩击若金石铮铮。古人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魂的。问黛瓦,历经野火焚烧、冰雪覆盖,是否也明白焚书的悲惨、藏书的孤勇、修书的痴情?问黛瓦,是否也有诗心通灵于九河翻涌的星辰大海?问黛瓦,是否还记得九莲缠枝陶灯下或铿锵或软糯的吟诵?

(选自彭玲《珍存故乡一片 “千年瓦”》,有删改)

写作 (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