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云南省昆明市区县联考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作者UID:8234360
日期: 2024-06-26
中考模拟
积累与运用(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题。

散文极善于表现人的主体精神世界,强烈的主体意识必然外化为____的抒情色彩。一篇散文如一幅画、一首诗,作者执笔行文,浸(jìn)透着其个性与情感,字里行间,负载着人生的品味与体验,流露着个人的情韵。

从某种意义上说,散文是一种“情”的艺术。 《背影》写父子亲情,以儿子的视角多角度写父亲的背影,引读者潸然泪下, 内心也跟着波澜起伏,自有一番____的情味;《阿长与〈山海经〉》记叙了作者对阿长____的认识过程,开篇以轻松活泼的文笔叙事,继之则庄谐并用,最后变为谦恭而肃敬,别有一种余韵; 《紫藤萝瀑布》赞颂生命的蓬(póng)勃向上,情感热烈、奔放。当脍灸人口的文字瞬间定格,亲近、思念、敬爱、同情、伤痛、忐忑……这些最原始、最笨拙(zhuō)、最丰饶、也最迷人的情感就出现在文字里,像风暴一样将一代代读者裹挟(xié),令读者____其中。

好的散文,总有作者独特的风格。如冰心的典雅清丽,周涛的气势磅礴,叶圣陶的清淡平实,巴金的热情坦诚,孙犁的于真美中见睿智, 汪曾祺的融奇崛于平淡……正如每个人的掌纹是独一无二的,散文的风格也绝不能不整齐划一。阳刚固好,阴柔亦佳; 自然朴素固清新可喜,富丽明艳亦光彩照人。

欣赏散文,眼格宜宽。

综合性学习 (共12分)
阅读 (共3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藏在点心里的文化

①同学们应该有吃点心的经历吧。很多点心味道香甜,造型可爱,名字有趣,让人爱不释手。可你知道点心的来历吗?

②点心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史的浓缩。相传“点心”一词来源于战场。一位将军为了慰劳英勇杀敌的将士,将烘制的糕饼送到前线,以表“点点心意”。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点心的雏形“蜜饵”——用蜜和米面制成的糕饼。汉朝,饼类点心开始崭露头角,芝麻饼深受大众喜爱。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羊羹配茶成了当时的特色。到了唐朝,点心走向商品化。据记载,长安有不少糕点铺,还出现了专业的“饼师”;由于饮茶需佐以点心,点心也就在唐代宫廷的茶宴中流行起来。宋朝点心的创新迎来高峰,紫苏糕、高丽栗糕、雪花酥、狮蛮重阳糕等各类点心层出不穷。明清时期点心文化进一步发展,点心一度成为待客送礼的佳选。

③中式点心注重着色,独特的色彩里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常见的点心色有茶白、藕荷、胭脂、琥珀、芦灰、朱砂等。茶在中国古书里是一种苦菜,花为白色,茶白是中式点心中最朴素也最常见的基础色。藕荷是淡紫中略带粉色,一顿大餐之后,这类色彩的点心能以醇厚甜蜜的口感迅速收拢味觉,荷花酥就是典型代表。胭脂艳若桃李,是最悠久的中国色之一,把它与白色相配,喜庆之中又寄托着美好的祝福。宋诗中有“芦灰迷桂晕,梁屋掩霞朝”的句子,给人一种悠远之感。芦灰为灰中带青,用此色制作的点心自带草木清香,有一种清幽淡雅的书卷气。这样的点心放置桌前,既精致,又让人静心。

④ 配合不同的色彩,中式点心也有不同的造型。有几何造型的,例如圆滚滚的麻团、四四方方的豌豆黄、三角尖尖的糖三角、元宝叠叠的定胜糕;还有动植物造型的,例如蛤蟆吐蜜、猫耳朵、海棠糕、梅花糕等。每一种造型背后似乎都藏着一个悠长有趣的故事,让人不得不赞叹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⑤中式点心的制作常常与节日时令和人生大事结合在一起,渗透出不同的民俗文化。端午节包粽子,以蜜枣、豆沙、火腿、冬菇等入馅,寓意祛祸避害;中秋节吃月饼表达团圆美满的愿望;重阳节吃重阳糕有“重阳吃糕,百事俱高”之意。芒种时节天气逐渐转热,苦瓜、绿豆、乌梅、百合等时令蔬果大量上市,用这些时令食材制作梅子千层酥、绿豆饼等点心,与时令呼应的同时还起到清热解暑、养护脾胃的作用。除节日时令外,婚丧嫁娶、祭祀祈福等,也少不了点心的点缀。生日寿辰有“喜大八件”等点心;女子出嫁生育,则有喜饼、送子观音饼、长命百岁饼等;学子逢考时,有的地方会制作“进士糕” “状元饼”等点心。

⑥“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今天,人们的饮食、消费习惯等都在变化,在中式点心的传承和创新上我们将会有更大的探索空间。

(摘编自《中国点心太棒了》,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小事记

肖复兴

①那天刮大风,很冷。快递小哥登门送快件,我刚开门,他把快件递我手里,笑着说了声“风太大”,立刻替我把门关上。我没想到他会有这样的举动,这让我心里一下子很暖。

②又一天,我去面包店,卖面包的是个年轻姑娘。付款时我大声地报着卡号,刚报出前几位数,她立刻伸出手指按在嘴唇上对我轻轻“嘘”了一声。然后扭过脸,示意我看看周围有很多顾客。她是担心别人听到卡号,好心替我着想呢。听我放低了声音,她调皮地冲我嫣然一笑。

不知为什么,这两件小事轻雾淡烟般总在心头盘桓。不由自主又想起很多类似的小事。

④小时候医院的制药车间离我们大院很近,那里收购节节虫,一只卖两分钱。那时两分钱可以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或文化宫公园的一张门票呢。晚上,我们一帮孩子绕着墙根儿捉节节虫。节节虫是一种黑乎乎的虫子,喜欢在晚上潮湿的墙根出动。我实在是太笨了,一连几个晚上一只都没捉到。院子里的节节虫被捉得差不多了,大家就跑到护城河边的老城墙下去捉,我也跟着跑去了。可整整一个晚上,我依然一只节节虫都没有捉到,灰溜溜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个大哥哥走过来,悄悄把他瓶子里的节节虫倒了几只在我空荡荡的瓶子里,大哥哥笑着,眼睛亮晶晶的。

⑤我确实挺笨的,不只在捉虫子这件事上。我上高三了才学会骑自行车,一天上学歪歪扭扭地穿过胡同,把一个正在玩的孩子撞倒了。我赶紧下车,孩子的衣服都被撕开了一道大口子。我硬着头皮把吓哭的孩子送回家,找到他妈妈,耷拉着脑袋准备听凭发落。谁能想到,这位大嫂竞连声笑着对我说:“小孩子街上瞎跑总惹祸,你也别怕,没事儿。我家有缝纫机,待会儿把衣服补一下就好。”她麻利扯下孩子的衣服,手一扬让我快上学去。

⑥回北京当老师时,父亲刚去世,家里欠了一大笔债,我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拮据。不知校长怎么知道了,每年春节前补助我30元生活费。那时候,我每月工资42元5角,30元不是个小数目。四年后,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散文,得稿费6元,这是我的第一笔稿费。消息传到学校后,校长找到我,说:“今年学校补助又该发了,听说你得了稿费,学校研究了一下,今年的补助就给你一半吧。”我谢了他。临出门的时候他笑笑鼓励我说:“____。”

⑦母亲病后,我给她订了牛奶,要每天傍晚到街对面的一家副食店里去取。我天天拿着空奶瓶去还瓶、取奶,和售货员很熟悉了,那是个胖乎乎的小姑娘。有天回家晚了,早过了小店打烊的点,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走到小店门前。门没关,虚掩着,我轻轻推开门,见屋里亮着盏灯。微弱的灯光下,小姑娘站起身来笑着对我说道:“您终于来了!我想着还是等等再等等,不然大娘明早喝不到牛奶了。”

⑧那天,我从医院出来,走到旁边的饭店想找张网约车回家,但又不会在手机上操作。旁边一个年轻的保安正忙着指挥进出的车辆,便想请他帮忙,嘴巴却嗫嚅着有些张不开。犹豫之间,没想到他竟笑着朝我走来,接过手机三两下就解决了问题。第二天,我又去了这家饭店,那位保安也还站在那里指挥车辆。看到我拿着手机,他轻车熟路接过去,依然不厌其烦帮我解决了问题。我谢了他,他笑了,笑得比我还腼腆。

⑨如今,像演电影一样,这些小事依依浮现在我眼前。也许,在露珠和珍珠之间,人们常常选择珍珠;在草萤和火焰之间,人们往往倾向火焰。但是,我常常在心里问自己:如果没有这样一件件的小事,你的一生还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吗?我一次又一次默默对自己说:小,是值得珍惜、是值得修为的。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写作 (4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