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浙江省温州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日期: 2025-04-08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部分

嘉塘保护地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荒漠猫、黑颈鹤等动物,其中荒漠猫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易危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保护荒漠猫最有效的措施是将其迁入动物园
B、 黑颈鹤具有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C、 该保护地生活着众多种类的动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D、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生物的基因多样性
某丘陵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后,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发生更替
B、 该演替过程属于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
C、 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种群数量增长都符合“J”形增长模型
D、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正常上皮细胞从原来位置脱落进入血液后,该细胞就会发生细胞凋亡。这种脱离原来生存环境情况下发生的凋亡称为失巢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失巢凋亡能维持机体组织稳定状态,防止细胞黏附到其他组织上生长
B、 肿瘤细胞可能具有抵抗失巢凋亡能力,从而具有扩散的能力
C、 失巢凋亡产生的原因可能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
D、 失巢凋亡过程中细胞各种酶的活性降低,含水量下降
DNA 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如图为发生甲基化的DNA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B、 一个DNA分子只能连接一个甲基
C、 DNA发生胞嘧啶甲基化后会影响复制过程中氢键的形成
D、 基因的胞嘧啶发生甲基化不会改变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
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成分是(  )
A、 腌制过程中,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B、 发酵初期,酵母菌活动强烈,产生CO2;气体为CO2
C、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D、 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需氧(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
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一候时,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二候时,蟋蟀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三候时,老鹰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风吹拂属于物理信息,蟋蟀翅膀发声和老鹰鸣叫属于行为信息
B、 蟋蟀是分解者,老鹰是消费者,都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气温对蟋蟀和老鹰的影响,体现了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 保护老鹰的根本措施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剧烈运动后低氧条件下,肌肉细胞线粒体的乳酰化转移酶被激活,催化乳酸修饰PDHA1蛋白和CPT2蛋白,抑制丙酮酸在线粒体中继续参与细胞呼吸,进而抑制运动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酰化转移酶可为乳酸修饰蛋白质提供活化能
B、 低温和高温均会破坏乳酰化转移酶的空间结构,使其不可逆失活
C、 乳酸修饰PDHA1和CPT2进而抑制运动能力的原因是ATP分解量增加
D、 抑制线粒体中乳酰化转移酶的活性可提高个体持久运动的耐力
过氧化物酶体是内含一种或几种氧化酶的细胞器,主要行使氧化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等功能,并且在动物肝细胞和肾细胞中数量特别多。下列关于过氧化物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肝脏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数量较多,具有解毒等功能
B、 过氧化物酶体中的酶在细胞器外没有催化活性
C、 过氧化物酶体可以将肝细胞厌氧(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醇氧化去除
D、 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的功能相同
研究者欲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实现三白草和鱼腥草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可以使用酶解法,还可以用盐酸和酒精混合配制的解离液来完成
B、 ②过程通常在等渗溶液中,采用化学法或物理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 图中所示的生产流程中,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 ④过程需要调节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诱导生芽和生根
液泡膜蛋白TOM2A能影响烟草花叶病毒(TMV)核酸复制酶的活性,其合成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与易感病烟草品种相比,抗病烟草品种TI203中TOM2A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2个碱基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成有生物学活性的TOM2A只需经过内质网的加工
B、 TI203中TOM2A基因表达的异常蛋白比正常蛋白少2个氨基酸
C、 TMV核酸复制酶可催化TMV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
D、 TMV侵染烟草后,TI203中的TMV数量比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少
根据不同动物的培育图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子代动物遗传性状和受体动物完全一致
B、 过程1 需要对卵母细胞做去核处理
C、 过程3为过程1、2提供了改良性状的方式
D、 过程2可以大幅改良动物性状
芨芨草是内蒙古草地广泛分布的一种高大草本,其中栖息的伯劳鸟主要以布氏田鼠为食,布氏田鼠不采食芨芨草。科研人员研究伯劳鸟、布氏田鼠对芨芨草盖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布氏田鼠时,伯劳鸟的存在可使芨芨草盖度减小
B、 在有伯劳鸟区域,布氏田鼠可能通过破坏芨芨草,降低被伯劳鸟捕食的机率
C、 若调查芨芨草的生物量仅需收割地上部分进行测量
D、 芨芨草、伯劳鸟与布氏田鼠组成一条食物链
某长度为1000个碱基对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含腺嘌呤300个,该DNA分子复制时,1链首先被断开形成3'、5'端口,接着5'端与2链发生分离,随后DNA分子以2链为模板,通过滚动从1链的3'端开始延伸子链,同时还以分离出来的5'端单链为模板合成另一条子链,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是从两个起点同时进行的,1链中的碱基数目多于2链
B、 若该DNA 连续复制3次,则第三次复制时共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4900个
C、 该DNA 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双链解开
D、 该环状DNA 通常存在于细菌、酵母菌等原核细胞中
研究发现,某种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决定:Ca黑色、Cb乳白色、Cc银色、Cd 白化。为确定这组基因间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4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交配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

黑色

银色

乳白

白化

1

黑色×黑色

22

0

0

7

2

黑色×白化

10

9

0

0

3

乳白×乳白

0

0

30

11

4

银色×乳白

0

23

11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9种
B、 4个等位基因之间显隐性关系的正确顺序是Ca>Cd>Cb>Cc
C、 从交配组合1可知,黑色对白化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CaCd×CaCd
D、 雌、雄两只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4种毛色
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卷叶螟主要分布在稻株上部,褐飞虱主要分布在稻株下部,两种害虫均具备较强的飞行能力。在水稻的生长周期中,害虫个体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水稻生长不同时期,害虫种群的年龄结构都是增长型
B、 野外调查两种害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C、 水稻生长的各个时期害虫防治的力度都相同
D、 水稻生长后期害虫增多的原因可能是出生率和迁入率增加
迷走神经对胃肠的蠕动起促进作用,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研究人员对图中抗炎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组

处理

TNF-α浓度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

腹腔注射LPS

++++

腹腔注射 LPS+A 处理

++

注:“+”越多,表示浓度越高。

A、 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
B、 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C、 乙酰胆碱和N受体结合后,进入肠巨噬细胞中抑制TNF-α的释放
D、 A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肠巨噬细胞中 TNF-α基因的的转录
某二倍体(2n=4)雌性动物的卵原细胞甲(DNA被32P全部标记),在31P培养液中培养并分裂,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丙细胞与丁细胞的变异类型相同
B、 图中乙细胞的子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具有1个染色体组
C、 图中乙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4倍
D、 若图中乙细胞有3条染色体被32P 标记,则该细胞处于第二次细胞分裂过程

非选择题部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